《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七单元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单元内部看,第 14、15课分别提到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十月
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非拉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政治自由的斗争。它们是一战后亚
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涨的重要背景。联系第 17课,随着二战的爆发,越
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的斗争与反法西斯战争交织在一
起,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势必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从单元外部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相比于第 13课提
到的一战前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在领导力量、斗争方式、指导思想、目标诉
求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共产党的参与和领导、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
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等,具有了广泛性、持续性、
多样性、剧烈性等特点。虽然此时亚非拉国家尚不完全具备瓦解殖民体系的力量
和时机,但这些运动显然为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伴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呼声日益强烈,
持续影响到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这些在下个单元,特别是在第 21课还将继续
学习。
从本课教学任务看,主要在于理清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走向高涨的背景、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至于梳理运动史实则
相对次要。
从本课育人价值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捍卫国家
主权和追求政治民主的观念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具备现代公民意识,认同当前中
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动。
二、学情分析
从学习起点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一些史实,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教材九下第 12课有过学习。该课侧重于叙述史实,对运动
高涨的背景和影响用墨较少。在高一上学期,学生通过纲要上册了解了中国近代
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对本课的学习也有帮助,所以教学中设置了中共在困局
中寻路、在危局中筑路、在变局中拓路等暗线,与主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
动高涨相呼应。但总体来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广度有余、深度不足。
从认知水平看,学生经历了初中三年和高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深度不够,对国际
1
秩序演变等视野宏大、变量繁杂的问题认识不全面,对亚非拉人民反殖民斗争之
艰难性、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两面性缺乏理性认识,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深度学习。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文本、图表等资料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去梳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的亚非拉各地区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史实,认识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
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时空观念)
学生根据前两课所学以及补充材料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列
表归纳运动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等内容,分析得出运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根
据材料,理解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内涵与产生原因以及曲折历程;通过观点争鸣,
增进对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理性认识;立足图表材料,在教师引导下,展望运动
如何影响到国际秩序。(史料实证、历史理解)
学生了解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
脱运动历程的艰难曲折,认识到杰出人物、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唯
物史观),感受到近现代以来亚非拉人民反殖反霸、捍卫主权、追求民主的精神
品质,认同当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和行动。
(家国情怀)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与对国际秩序的
影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立足文本材料分析,从一战的震荡性作用、民族自决
等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十月革命的鼓舞与共产国际的支持(各国共产党组织的建
立)等多角度去认识运动高涨的背景。至于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学生基于教师出
示的《联合国家序言》26个发起国、联合国创始成员国、联合国宪章、二战后
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等图文材料分析可知运动的高涨冲击了国际秩序。总之,突
破重点有赖于教师搜集、加工、呈现多种类型、角度的史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维
度进行分析归纳,以形成对历史事物更加全面的认识。
难点是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理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
从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是何”、“为何”、“如何”等方面提升理性认知水平,并通
过观点争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 beyond乐队的《光辉岁月》,引出歌曲所赞颂的南非前总统——
2
曼德拉。
师说:曼德拉一生致力于废除南非的种族歧视政策,追求民族平等和政治民
主。当我们回望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现代史,无数像曼德拉这样的斗士在反侵略、
求民主的道路上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段光辉岁月,去
感受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呈现课题)课题中的“民族民主运动”包含
两方面的内容(呈现概念解释: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设计意图: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光辉岁月》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
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民族民主运动”概念的解释,明确本节课
的教学主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新知学习]
[环节一]俯瞰——三洲怒吼震世界——广泛性
呈现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梳理三大洲在两次大战间所发生的民族民
主运动,并在地图上标记。再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广泛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梳理和地图标记活动,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得到提升,空间观念得到培养)
[环节二]纵览——廿载波澜未停歇——持续性
呈现时间坐标轴,引导学生感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近二十年时间内,民族
民主运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未曾停歇,从而得出运动在时间发展上的特点(持
续性)。
(设计意图:以时间坐标轴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更加形象地说
明运动持续高涨的特点)
突破重点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
师说:和一战以前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
主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之所以能够在一战后走向高涨,与下列材料所反映的背
景因素有关。
材料一:(一战期间和战后)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他顾,加之
军事订货的增加,使(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种经济
上的变化反映到阶级关系上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扩大了,力量增强
了,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
——王助民等著《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第 14课关于一战的影响的叙述,归纳出一战
对欧洲列强、(半)殖民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震荡性影响。
材料二:(一战后)“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
世界留下了印记。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
3
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但现
在,他们的后裔很可能引用马克思、列宁或哈罗德·拉斯基的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第 15课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叙述,归
纳出“民族自决”、马列主义等思想在战后世界的传播给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造
成的影响,同时根据教材文本了解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族民主运
动。
出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先生的照片(略)及其一段言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
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共产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增添
了一个东方战友。
出示表 1:《共产党在亚非拉国家的成立时间表》
表 1
引导学生认识到共产国际曾帮助一些亚非拉国家建立共产党组织,支持了一
战后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亚非拉三洲无产阶级领导的
民族民主运动中,最具代表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出示组图:中共在困局中寻路
师说:要找到一条正确的救亡图存之路谈何容易。同学们,曾记否,近代以
来,国人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方案一次
又一次的失败,多少国人感叹,国家前途渺茫、民族命运困顿。中共正是在这样
的困局下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新道路。这也是一战以前,多数亚非拉国家所面临
的共同困境。不过,一战之后,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联系所学,归纳出运动高涨的背景因
4
素,体现出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的运用。另外通过铺设暗线——中共领导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来呼应主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以中国在一战前的诸多救国
方案纷纷失败来折射出一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是从困局中起步,增进学
生对反殖民、求民主斗争之艰难性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等素养。)
[环节三]细察——艰难求索异抉择——多样性
要求学生从领导力量、指导思想、斗争方式、目标诉求等多方面去细察运动,
完成表 2的填空,感受运动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表 2
师说:在目标诉求上,主要是走好两条路,一条是民族独立之路,一条是政
治民主之路,不管哪一条路都需要踏平坎坷崎岖,才能最终走向民族复兴的康庄
大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十月革命以后,亚非拉国家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有了
新的选择——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根据表格可知,无论是领导力量、指导
思想还是斗争方式、目标诉求,亚非拉各国所做抉择千差万别,反映了这一时期
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
材料四:亚非拉不同于欧洲的基本特点是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复杂
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力量的多样性和这种革命运动的多类型
性。
——彭树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四,思考运动为何多样(参考答案:亚非拉各国国情不同,
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复杂性)。
出示组图:中共在危局中筑路
5
师说:在多样化、多类型的道路抉择中,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领导广大人
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行,摆脱了一系列的危局,成就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筑牢了民族复兴的基石。不同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有赖于无产阶级政党——中
共的领导,印度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在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开展起
来的。
教材链接: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
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 13课第二目“亚洲的觉醒”
史料阅读: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甘地对“自治”的
含义做了新的解释:如有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国独立。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 3分册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指出印度国大党斗争目标在一战前后的变化(参考答案:
从求平等、自治到争自治、独立)。引导学生注意到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更高
层次的目标追求。
师说: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政党力量,特别是共产党的参与和领导,有了更
高层级的追求,有了更大范围的斗争,所以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在一战后达到新的
高潮!而在亚洲众多的运动中,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别具特色。这主要是因
为它的指导思想特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列表整理分析、提取材料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获得进一
步提升,理性认识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所出现的新高潮。)
突破难点: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学思之窗: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
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
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
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 3月 18日)
材料五:(非暴力)的力量在于对真理坚忍不拔的追求。这种真理,用强有
6
力的字眼来表达就是爱。爱的法则要求我们不要以怨报怨,以暴力对暴力,而
要……以德报怨。
——甘地《论非暴力》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内涵(参考答案:以爱、真
理和非暴力为精神武器)。
材料六:甘地写道:“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
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
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
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一战中协助英军作战的印军
1919年 阿姆利则惨案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六认识到甘地为何主张用非暴力的斗争方式,再根据上述
两图认识到甘地又为何主张不与殖民者合作。在该部分教学中,教师需要补充介
绍印度宗教中对非暴力思想的推崇以及印度几乎全民信教的国情,引导学生回顾
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史实,对上述两图作补充说明(英国曾许诺
印度,如果后者在欧洲战争中协助自己作战,将在战后获得自治。但是英国在战
后非但不兑现承诺,反而颁布《罗拉特法案》,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如此背信弃义,
激起了印度上下一致不满的情绪。甘地自然转向以不合作的方式继续斗争。)
出示表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历程》
表 3
出示组图:《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剪影》
引导学生感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历程的艰难曲折,再通过了解上述组图的背
景故事,认识到甘地的思想和反殖民斗争实践赢得了许多印度人的支持。正是群
众的大力拥护和坚持斗争,印度终于在二战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由此培育学生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意识和能力。
呈现关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不同评价观点,引导学生理性认识这一特
殊思想。
材料七:观点 1: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实现了重大
突破。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八:观点 2: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具有种种弊端和缺陷。
——据祝红德《全面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师说:正当亚洲的印度在战后举起反英殖民的大旗,非洲的埃及也在遥相呼
应。在华夫脱党的领导下,埃及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国家独立,
但这种独立地位是不充分的。
材料九:由于非洲地区现代民族主义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现代政治力量的
发育也相对迟缓,所以,当 20世纪上半叶在北非出现埃及这样的独立国家时,
非洲大陆的绝大部分仍处于殖民统治之下,也因为如此,埃及的独立地位是不充
分的。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学生根据材料九指出“埃及独立地位不充分”的原因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不充分,反殖民力量不够强大,从而认识到非洲还需要更大范围的觉醒和更
加坚决的斗争。
师说: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拉美国家,会发现它们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实现了民
族独立,那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运动呢?
教材链接:(拉美)独立以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
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
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 13课第一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学生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了解到拉美国家在独立之后仍然面临一系列内政外
8
交问题,政治民主化任务尚未完成,需要再启程追求政治民主。
材料十:由于自由主义思想长时间被推崇,美英等国的资本大量涌入墨西哥,
外资基本上控制了石油、制造业及食品工业等产业……外资的根本目的是获取超
额利润,为此,它们不惜压低墨西哥工人的工资,劳资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
卡德纳斯依据 1917年宪法的第 27条,宣布将这些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设
立了一个相对公正的国有企业墨西哥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国有化以
及民族企业的兴建……加速了工业现代化的步伐。
——秦善进《从现代化角度浅析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要求学生从材料十分析得出卡德纳斯推行石油国有化政策的背景和影响(参
考答案:背景:外资控制墨西哥经济命脉,危害经济安全,激化劳资矛盾;影响:
保障经济安全与独立,维护宪法权威,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工业现代化)
(设计意图:以问题链的形式,创建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引导
学生深入探究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更以观点争鸣的形式让理性认知在碰撞中得到
升华。另外通过对埃及半独立的原因、拉美独立后继续开展民主改革或革命的原
因、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石油国有化政策的背景和影响的探究,学生更加认识到
三大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与艰难性。)
[环节四]展望——大战将歇换新天——剧烈性
突破重点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
师说:从这段亚非拉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光辉岁月中,我们能够看到第三
世界不甘心被奴役、剥削,渴望独立、民主。这种绝不屈服的呐喊和反抗,给当
时及后世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出示纲要下册教材目录图(略)
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和第八单元第 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
展之间的联系,得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殖
民势力,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为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出示表 4:《〈联合国家宣言〉发起国》、表 5:《联合国创始成员国(部分)》
9
表 4
表 5
出示《联合国宪章》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发展国家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
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得出如下认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反
法西斯战争交织在一起,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中国。
正是以热血牺牲换来了战后国际社会对这些亚非拉国家不同程度上的认可和尊
重,如中国等一些亚非拉国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获得在国际事务中更多
的话语权。民族自决原则也被写进联合国宪章,成为其宗旨之一。越来越多的曾
经被边缘化的亚非拉国家向国际舞台的中央靠拢,必将推动国际关系的新一轮调
整。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将会更加剧烈。
出示图片:《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略,引自纲要下册第 120页)
师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渐渐散去,亚洲的越南、朝鲜、中国和老挝、
蒙古等 5个国家,还有拉丁美洲的古巴等一些国家纷纷走向社会主义,改变了世
界政治版图。这显然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思想的
传播是分不开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亚非拉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之后的道路抉择反映着同时也
加剧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国际竞争的激烈化将对国际秩序产生冲击。
(设计意图:教材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直接做了结论式的叙述
——影响了国际秩序,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为了紧扣单元教学的主线——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演变,有必要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从第三世界的崛起、社
会主义阵营的壮大等方面去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对国际秩序的冲击。)
[本课小结]
尽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不断冲击着反映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旧秩
10
序,但时至今日,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依然是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我们在百年前的奥运五环设计中,看到五环紧密相连,寓意团结
友好;五环色彩缤纷,象征多元包容。正如 beyond《光辉岁月》中唱到的那样(音
乐响起)“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为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百年后的今天,
中共在大变局下为人类的未来拓宽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有朝
一日,人类可以打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实现真正的“天下大同”。
(设计意图:以 beyond《光辉岁月》歌词收尾,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再
次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既能够总结升华,又可为下个单元的学习
做好铺垫,并涵养家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
第 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广泛性——三洲怒吼震世界
持续性——廿载波澜未停歇
多样性——艰难求索异抉择
剧烈性——大战将歇换新天
七、作业布置
1.巩固练习(略,详见课件)
2.拓展作业:撰写人物小传。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选择一位你感兴趣的人物,通过阅读、观影
等形式加以了解,写一篇人物小传,字数不限,并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人物去写小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
兴趣,提高其知识迁移的能力,涵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多种学科素养)
八、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落实本篇教学设计是可以基本达成的。所创设的问题情
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问题。所选取的材料也十分精炼、恰当,是对
教材的有益补充,能够更好地服务教学。由于准备内容相当充分,实施过程中存
在赶进度的状况,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足,后续要做进一步的取舍。
教学设计比较轻视基础史实的传授,考虑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列表自
11
行梳理,否则课堂留给突破重难点的时间就非常紧凑。本课所设置的暗线与主线
的呼应还不够充分,在教学中尚能够衔接前后,不算生硬,后续可以考虑优化呈
现时机和方式。本人对课堂提问做了预设,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的作答也有不
少生成性的内容,值得多加关注。
本课教学发挥了历史学科育人功能,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基于情境教学和史
论结合,一些情感升华、价值观塑造显得自然真实。在后续的教学中,吸取本课
育人的经验,注意避免生硬地价值观传递。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