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1)(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1)(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31 16:5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方法不可能用于饱和溶液的分离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2.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食盐
B.淡化海水是解决目前饮用水困难的最佳方法
C.海水中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咸水只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没有咸水
3.在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氢 B.氧 C.钠 D.氯
4.下列方法可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①加热蒸发 ②过滤 ③多级闪急蒸馏 ④使海水结冰脱盐 ⑤膜分离法淡化海水 ⑥加入明矾净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  )
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
6.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碳酸钠难溶于水
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D.温度变化对碳酸钠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7.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如果想把它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有(  )
(已知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氯化铵固体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②⑤
8.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9.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地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
B.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C.蒸发时要将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B.浓硫酸有腐蚀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11.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如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①到图②,溶液的质量减少
B.由图②到图③,溶质的质量不变
C.由图③到图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由图①到图④,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态物质(如氯化钠)一般用   的方法使晶体析出;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明显增大的固态物质(如硝酸钾、明矾),通常采用   的方法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14.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生产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例如海水中的   是提炼金属镁的原料;   是磷肥工业的重要原料;   含锰、铁、钴、镍等20多种元素,是重要的冶金原料;海水所含的   ,是核聚变的燃料,也是人类正在开发的新能源.
15.海底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常规的化石燃料﹣﹣﹣   、   、   ,还含有新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   ,又称为   ,还被科学家誉为   、   ;还有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   ,又称为   .
16.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
①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净水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
是   (填序号)A.过滤 B.吸附 C.沉降 D.蒸馏
②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D2O)可作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和传热介质,重水中的重氢原子(D)核内有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③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中,下列各量减小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克)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50℃时,KNO3的溶解度是   ;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3)要使5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0℃的KNO3饱和溶液中,若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请画出V排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象.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
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溶液质量   (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
五.解答题(共2小题)
19.若大量的KNO3中混有少量NaCl,适合用   的方法除去NaCl;若大量的NaCl中混有少量KNO3,适合用   的方法除去KNO3。
20.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
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图中A、B、C均表示主要成分),卤水中的主要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镁等.
请填写下列空白:
(1)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   ;
(2)写出D→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3)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据此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方法不可能用于饱和溶液的分离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题意,选择不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方法,据此结合过滤、蒸发、蒸馏、结晶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故选项正确。
B、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可以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故选项错误。
C、蒸发溶剂可以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故选项错误。
D、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蒸发、蒸馏、结晶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食盐
B.淡化海水是解决目前饮用水困难的最佳方法
C.海水中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咸水只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没有咸水
【分析】A、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水;
B、根据海水淡化技术分析;
C、根据海水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D、根据水的分布分析。
【解答】解: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海水淡化技术现在还不成熟,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陆地上有很多咸水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本题很简单,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在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氢 B.氧 C.钠 D.氯
【分析】根据海水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在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氧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4.下列方法可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①加热蒸发 ②过滤 ③多级闪急蒸馏 ④使海水结冰脱盐 ⑤膜分离法淡化海水 ⑥加入明矾净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分析】淡化海水就是将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除去的过程,根据淡化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加热蒸发是把水从海水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
②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海水淡化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该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
③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
④使海水结冰脱盐,能将盐与水分开,能用来淡化海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
⑤膜分离法淡化海水,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它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能用来淡化海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
⑥加入明矾,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氯化钠,该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
故①③④⑤可用来淡化海水。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海水淡化的方法,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蒸馏法和淡化膜法。
5.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  )
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
【分析】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其析出.
【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其析出;
C、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
D、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结晶的方法,掌握结晶原理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6.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碳酸钠难溶于水
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D.温度变化对碳酸钠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分析】根据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会有碳酸钠晶体析出。
故选:B。
【点评】分析类似题目时要注意题目隐含的要素以及与课本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知识链接,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化学内容进行分析解决,反过来指导生产实践.
7.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如果想把它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有(  )
(已知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氯化铵固体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②⑤
【分析】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多数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剂,升高温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温度越低,氯化铵的溶解度减小,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
加入氯化铵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加溶剂,氯化铵能继续溶解,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恒温蒸发溶剂,有氯化铵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故②④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两种方法:增加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大小;比较溶质质量,要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液中进行比较;由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及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的变化趋势;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解答】解:A、根据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即在t1℃时,三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它们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丙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由于t2℃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因此升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A正确;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由于没有说明溶液的量,故无法比较,故B错误;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丙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地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
B.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C.蒸发时要将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
【分析】A、搅拌能够加快溶解速率;
B、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C、蒸发时,应该是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导致最终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
【解答】解: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时不能将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应该是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B.浓硫酸有腐蚀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钙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可用作补钙剂,对应关系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对应关系错误;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对应关系正确;
D.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如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运用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没了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解答.
【解答】解: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生成沉淀,故加入碳酸钠就产生气体,到盐酸全部反应就不再产生气体,故A不正确B正确;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没了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所以加入碳酸钠过一段才能产生沉淀,故CD都不对。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清化学反应的实质,掌握盐酸和氯化钙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加入的碳酸钠是盐酸先反应完了后氯化钙才与碳酸钠反应就可找到突破口解答该题.
12.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①到图②,溶液的质量减少
B.由图②到图③,溶质的质量不变
C.由图③到图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由图①到图④,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题意,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由图①到图②,溶剂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有氯化钠析出,由图②到图③,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有氯化钠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图③到图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①到图④,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态物质(如氯化钠)一般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使晶体析出;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明显增大的固态物质(如硝酸钾、明矾),通常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分析】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
【解答】解: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态物质(如氯化钠)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晶体析出。
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明显增大的固态物质(如硝酸钾、明矾),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故答案为: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生产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例如海水中的 镁盐 是提炼金属镁的原料; 磷灰石结核 是磷肥工业的重要原料; 锰结核 含锰、铁、钴、镍等20多种元素,是重要的冶金原料;海水所含的 重氢 ,是核聚变的燃料,也是人类正在开发的新能源.
【分析】海水中的镁盐是提炼金属镁的原料;深海的沉积软泥中,还含有锰或铁的结核和磷灰石结核,其中锰结核含锰、铁、钴、镍等20多种元素,是重要的冶金原料,磷矿石则是磷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海水中还含有重氢,是核聚变的燃料.
【解答】解: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生产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例如海水中的 镁盐是提炼金属镁的原料; 磷灰石结核是磷肥工业的重要原料;锰结核含锰、铁、钴、镍等20多种元素,是重要的冶金原料;海水所含的 重氢,是核聚变的燃料,也是人类正在开发的新能源.
故答案为:镁盐; 磷灰石结核; 锰结核;重氢
【点评】海洋是人类的大恩人,她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又给这些生命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等.
15.海底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常规的化石燃料﹣﹣﹣ 煤 、 石油 、 天然气 ,还含有新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 ,又称为 可燃冰 ,还被科学家誉为 未来能源 、 21世纪能源 ;还有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 多金属结核 ,又称为 锰结核 .
【分析】根据海水中所蕴藏的各种能源分析即可.
【解答】解:海底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常规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还含有新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又称为可燃冰,还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还有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多金属结核,又称为锰结核.
故答案为: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多金属结核、锰结核.
【点评】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16.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
①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净水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
是 D (填序号)A.过滤 B.吸附 C.沉降 D.蒸馏
②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D2O)可作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和传热介质,重水中的重氢原子(D)核内有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 .
③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中,下列各量减小的是 BC .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分析】①根据水的净化方法的原理分析解答;
②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计算;
③通过分析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的过程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①A、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故错误;
B、吸附是除去水中色素、异味等不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盐,故错误;
C、沉降是使大颗粒不容物快速沉淀下来,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故错误;
D、蒸馏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的方法,可以得到最纯的蒸馏水,故可将水淡化,正确;
故填:D;
②重水中的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氧元素质量分数为:=80%;故填:80%;
③海水中溶剂是水,由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说明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所以溶液质量也减少,由于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C正确;故填:BC.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内容较多,为常见题型,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克)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50℃时,KNO3的溶解度是 85.5g ;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
(3)要使5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升温或加入溶剂 .(写出一种即可)
(4)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0℃的KNO3饱和溶液中,若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请画出V排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象.
【分析】(1)从图中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
(2)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解答即可.
(4)浮力不变,V排越小,说明则溶液的密度越大,也就是说溶液中的溶质增大.对KNO3饱和溶液来说,升高温度就会溶质会增大,溶液中的固体会减少.
【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85.5g;
(2)从图中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KNO3;
(3)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50℃时,将饱和的KNO3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或加入溶剂的方法.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硝酸钾晶体会溶解,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的密度会增大,由于浮力=木块的重力,溶液的密度增大,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当硝酸钾晶体完全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在改变,故图象为:;
故答案为:(1)85.5g;
(2)升温或加入溶剂;
(4).
【点评】此题是对固体溶解度知识的考查,解题时借助图表的信息对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即可,熟记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5g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增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降低温度 。
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溶液质量 增大 (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其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采取加入溶质的方法,蒸发溶剂溶液的质量减少,所以烧杯②中溶液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烧杯③中总量减少,说明采取了蒸发溶剂、且析出了晶体的方法,①是采取了降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因为降温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方法一是降低温度;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溶液质量会增大,因为该饱和溶液是甲的饱和溶液,不是乙的饱和溶液,所以加入乙会继续溶解。
故答案为:(1)30g,增大;
(2)降低温度,增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解答题(共2小题)
19.若大量的KNO3中混有少量NaCl,适合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除去NaCl;若大量的NaCl中混有少量KNO3,适合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除去KNO3。
【分析】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结晶或者降温结晶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
【解答】解:若大量的KNO3中混有少量NaCl,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若大量的NaCl中混有少量KNO3,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故答案为:
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
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图中A、B、C均表示主要成分),卤水中的主要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镁等.
请填写下列空白:
(1)C的化学式为 Ca(OH)2 ;D的化学式 Mg(OH)2 ;
(2)写出D→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
(3)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据此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Mg+N2Mg3N2 .
【分析】(1)根据C是由A高温煅烧而来,以及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解答;
(3)根据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以及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求出氮化镁的化学式,然后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进行解答.
【解答】解:(1)C是由A高温煅烧而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化学式为:Ca(OH)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所以D就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
(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3)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可知,氮化镁的化学式为Mg3N2,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
故答案为:(1)Ca(OH)2;Mg(OH)2;
(2)Mg(OH)2+2HCl═MgCl2+2H2O;
(3)3Mg+N2Mg3N2.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化学式的求法及其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30 11:28:38;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