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光现象单元强化练习(1)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3.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C.为了使像变小,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4.一只小球S水平向左朝A点滚去,若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5.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投影仪上的投影片与镜头的距离稍大于镜头的焦距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6.图中所示是光线通过半圆形玻璃砖的光路图,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中华上下五千年,古诗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B.“楼台倒影入池塘”──光的折射
C.“掬水月在手”──平面镜成像
D.“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光的直线传播
8.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B.如果是近视眼,应当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C.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峰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实像是放大的
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得到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二、填空题
10.一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了光的反射,使光的传播方向______,若入射角为35度,则反射角为______度;如果入射角增大5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度。
11.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_立的虚像。
12.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左边离透镜30cm时,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若想看到放大的像,要将凸透镜向______边移动______cm以上。
13.(1)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______,使全班同学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
(2)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______(红外线/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
(3)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深/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______。
14.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到河边游玩时,看到清澈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________(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造成的,所以同学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5.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月球或地球的位置,当发生日食现象时,______(选填“A”或“B”)是月球的位置,日食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16.如图所示,一束光AO斜射到平面镜M1,经M1、M2反射后,沿原路径OA反射回去,已知两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______。
三、作图题
17.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面(如图),请画出能看到A′B′像的范围。
18.如图所示,作出井底之蛙在枯井中所看到的“天”的范围。
19.如图所示,S为一点光源,S'为其像点(作图时请保留必要的辅助光线):
(1)请作图确定凸透镜左侧焦点F的位置;
(2)画出S发出的光线SA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20.完成以下光路图。
四、实验题
2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烛焰在屏上能得到倒立、______清晰的实像;
(2)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下”)调节。
(3)若将一个发光的小电灯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0cm处平行透镜放一张白纸,将白纸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白纸上得到的光斑是_______(选填A、B、C、D选项);
A.逐渐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在第(1)问烛焰成清晰实像的基础上,把一个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的模糊了,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地像,同学们想出了一种办法:所有器材位置都不变,换一个焦距更_______的凸透镜(选填“大”或“小”)。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_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___________。
(3)若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 ___________实像(填写出像的性质,即像的“正”或“倒”、“放大”或“缩小”)。若实验时发现有个蚂蚁爬上了凸透镜的镜头,此时在光屏上 ___________(填“会”、“不会”)有蚂蚁的像。
(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______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若此时不移动蜡烛和光屏,还需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应该换用一个焦距更 ___________的凸透镜。(选填“大”或“小”)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_____的关系;
(2)两根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
(4)实验时应选较___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5)实验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实验中要将蜡烛A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
五、计算题
24.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其影长为米,另一位身高为米的人,直立时影长为米,求电线杆长.
25.十月一日黄金周,小明全家从唐河乘坐K1321次列车去延安旅游,在火车上,小明利用手机查得唐河到延安铁路全长758 km,运行时刻如表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
(1)从唐河到延安该次列车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小时?平均速度约为多少千米/时?(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利用手机上的测速软件,小明测得某一时刻列车运行速度如图所示,若列车一直按照这个速度行驶,从唐河只需多少小时即可到达延安?(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6.课堂上小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她跟同学们想测—测蜡烛和像移动时的平均速度,于是她将=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距具座中点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完成了蜡烛和像的速度测量;
(1)如图所示,她们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63cm刻度线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7s内以不变的速度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求7s内蜡烛和像移动时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2)将蜡烛从30cm刻度线处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右移动2s,若这2s内蜡烛的像移动时的平均速度是蜡烛的6倍,请通过计算指出:2s后小美还能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C
6.A
7.C
8.B
9.C
10.改变 35 80
11.小于 正
12.倒立 缩小 实 左 6
13.绿 漫反射 紫外线 浅 折射
14.浅 折射
15.A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6.60°
17.
18.
19.
20.
21.缩小 下 D 大
22.15.0 使像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心 倒立缩小 不会 远视 大
23.距离 大小 不能 虚 薄 不需要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24.7.2m
25.(1) 58.3 km/h (2) 6.3 h
26.(1) (2) 像原来在70cm刻度线处,70cm+36cm=106cm>1m,故得不到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光现象单元强化练习(2)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2.小美同学需要用一块焦距为15厘米到7.5厘米之间的凸透镜.她利用光具座做实验,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15厘米,更换透镜a、b、c,调节光屏,结果a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b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c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符合要求的透镜的是( )
A.a凸透镜 B.b凸透镜
C.c凸透镜 D.三者都可以
3.2020年临沂市初中物理讲课比赛在平邑赛博中学举行。会议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亮健康码、测温、戴口罩。手机扫描健康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虚像是因为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B.光照射到粗糙的墙面上会发生镜面反射
C.光束通过凹透镜后,可能会与主光轴平行
D.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6.如图是小丹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墙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7.“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提示板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解决演讲者因忘词需要低头看稿的尴尬,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所示,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提示板会看到( )
A. B. C. D.
二、填空题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了自然中的美景,在我们能看到的各种色光中,红、__________和蓝称为光的三原色。日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__________,它的成因是三棱镜对不同色光__________的程度不同。
9.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人在适当的位置可以看到两条鱼,一条是由于光从___________斜射入___________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另一个是由于球形鱼缸和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放大的_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10.人脸识别技术已在火车站、机场安检有广泛应用,微信、支付宝也可刷脸支付,使现代出行、生活更加便捷,“刷脸”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________立、缩小的________像。
11.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则凸透镜的精确位置在______点的______侧。(选填“左”或“右”)
12.如图,用眼睛去观察平面镜时,平面镜前看光似乎是从镜中N点发出的,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移去平面镜,在N点放一蜡烛,在凸透镜另一侧会得到一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13.如图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面上,在杯底放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透镜。此过程在探究透镜___________问题,杯中充以烟雾是为了___________。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刻度处,此时物距u满足__________(选填“”、“u<2f”、“”),需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特点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这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
15.如下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搭在一起的两块玻璃砖上,请画出这束光穿过两块玻璃砖的光路。
16.图甲是某人眼睛观察某物体的成像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画上适当的透镜,使该物体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17.已知点光源A和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中画出此平面镜的位置。
18.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为凸透镜的焦点,试在图上粗略地画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四、实验题
19.如图甲所示,小峰在某科技馆光学展区玩“是你还是我”的游戏时,听到如下简介:竖直放置的玻璃上镀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既能透光,又能反光。当右侧较亮时,右侧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像,左侧较亮时看到的是对方,两侧亮度相等时会看到人和像混合在一起。他由此想起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有关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所遇到的问题和结论。
(1)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厚度6mm的镀膜玻璃板立在白纸上,小人A放置在玻璃板镀膜面前,小人B和A完全相同,观察到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物体A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物体A一侧
(2)上述问题解决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距/cm 3.00 4.00 5.00 6.00
像距/cm 2.40 3.40 4.40 5.40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从实验数据分析推理可知:①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距等于像距”的结论;②物距总是大于像距,请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______;
(3)若将小人B所在一侧置于暗室,从小人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看到A所成的像,______看到小人B(均选填“能”或“不能”)。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
(3)小明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采用的方法是:适当移动光屏___________凸透镜,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现象说明:_________。
(2)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3)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 ________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五、计算题
22.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问:
(1)镜中的像与他相距多少m?
(2)若他再远离穿衣镜0.5m,镜中的像距离他多少m?
(3)如果他以1m/s的速度靠近穿衣镜,以他的像为参照物,则他靠近穿衣镜的速度是多少m/s?
23.如图所示,蜡烛从距凸透镜外的A点出发,沿主光轴经B、C到达D点,当它移动到B 点时,所成的像正好与烛焰等大,已知AB=BC=CD=10厘米,在如图中简略地画出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
24.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
(1)求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
(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B
7.D
8.绿 色散 折射
9.水中 空气 浅 虚像
10.凸 倒 实
11.A 左
12.10 缩小
13.对光的作用 显示光路 会聚 发散
14. 左 倒立 缩小 能
15.
16.
17.
18.
19.C 不是 不能 使玻璃板镀膜的一侧与直线重合 能 不能
20.10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变小
2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远离
22.(1)2m;(2)3m;(3)2m/s;
23.
24.(1)4m-1 ;2m-1;(2) 3m-1 ;4m-1;0.33m; 0.25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光现象单元强化练习(3)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 2.1 m B.小春距离她的像 5 m
C.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 4.6 m 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1 m
2.如图所示是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的像是实像 B.蚂蚁的像是虚像
C.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放大镜靠近蚂蚁时,所成的像变大
3.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反射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直线传播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反射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折射
4.如图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丁 D.丁
5.如图所示,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变小
B.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依然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C.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和像之间,像会被遮挡
D.当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蜡烛的像也会向左移动
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7.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8.图中所示是光线通过半圆形玻璃砖的光路图,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点燃了蜡烛,下列有关说法中( )
①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②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
③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④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b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③正确
C.只有②⑥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二、填空题
10.夜晚当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河面上实景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下河水深为3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0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m;河对岸钟楼上的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刻为_____。
1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大小为______;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
12.如图所示,测量枪是利用 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量体温的。雨过天晴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 ______(选填“色散”或“反射”)现象。
13.如图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面上,在杯底放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透镜。此过程在探究透镜___________问题,杯中充以烟雾是为了___________。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
14.晚上成都兴隆湖灯光亮起,岸上实景与湖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若水深10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3m,则该彩灯“倒影”距水面______m;若河水再上涨0.5m,彩灯在湖水中“倒影”距彩灯的距离为______m。
15.北湖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 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若湖水上涨0.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___m,像的大小 ___________。
16.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大”或“小”);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可以看到________(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17.将没喝完的矿泉水瓶遗弃野外易引起山火,是因为瓶中的水相当于 ________,可会聚太阳光引燃干草或枯枝。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 _________(选填“正立缩小”、“倒立缩小”、“正立放大”或“倒立放大”)的虚像。光的三原色是红、_______和蓝,彩色电视和彩色照相就是依据三原色理论来实现的。如图所示是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的现象,这个现象叫光的 ________,由此猜测,对于相同的凸透镜,紫光入射时的焦距将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光入射时的焦距。
18.张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当把物体从距凸透镜6cm处移动到7.5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9.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为凸透镜的焦点,试在图上粗略地画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20.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1.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所示,请根据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i;
(2)在图中画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使凸透镜和____________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落在光屏的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__________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__________点(选填字母)。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之与______;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所示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移厘米(选填“50~60”、“60~70”或“大于70”)刻度范围内移动;
(3)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所示的位置不变,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4.如图甲所示,小峰在某科技馆光学展区玩“是你还是我”的游戏时,听到如下简介:竖直放置的玻璃上镀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既能透光,又能反光。当右侧较亮时,右侧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像,左侧较亮时看到的是对方,两侧亮度相等时会看到人和像混合在一起。他由此想起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有关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所遇到的问题和结论。
(1)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厚度6mm的镀膜玻璃板立在白纸上,小人A放置在玻璃板镀膜面前,小人B和A完全相同,观察到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物体A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物体A一侧
(2)上述问题解决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距/cm 3.00 4.00 5.00 6.00
像距/cm 2.40 3.40 4.40 5.40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从实验数据分析推理可知:①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距等于像距”的结论;②物距总是大于像距,请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______;
(3)若将小人B所在一侧置于暗室,从小人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看到A所成的像,______看到小人B(均选填“能”或“不能”)。
五、计算题
25.在商店买布时, 特别是有颜色的花布,为了看准颜色, 往往把布拿到室外观察比较好,而不是在室内的日光灯下看,这是为什么
26.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为什么?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如果甲纪录的结果是14.30s,则乙的纪录结果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B
6.B
7.B
8.A
9.D
10.10 2∶50
11.120° 37°
12.红外线 色散
13.对光的作用 显示光路 会聚 发散
14.13 25
15.2.8 不变
16.大 圆形
17.凸透镜 正立放大 绿 色散 小于
18.8 变大
19.
20.
21.(1) ;(2)
22.光屏 同一高度 中央 12 B
23.蜡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60~70 右 缩小
24.C 不是 不能 使玻璃板镀膜的一侧与直线重合 能 不能
25.这是因为日光灯或白炽灯中色光的组成跟太阳光中色光的组成不一样,避免由于灯光的问题产生色差.
26.(1)1;(2)0.29s;(3)14.01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光现象单元强化练习(4)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相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红色蜡烛A,再另取一只未点燃的红色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B.用纸板可以承接到蜡烛A的像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镜的距离
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3.如图所示是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的像是实像 B.蚂蚁的像是虚像
C.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放大镜靠近蚂蚁时,所成的像变大
4.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C.为了使像变小,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5.适合放在下图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
A. B. C. D.
6.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仍然是一种会聚现象
7.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光路中,不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尾灯反光 B.平面镜成像
C.看见水中的鱼 D.近视眼的矫正
8.透镜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无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9.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 B.乙为远视眼 C.丙为近视眼矫正图 D.丁为近视眼矫正图
二、填空题
10.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________像(实/虚),“疑水浅”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___________像(实/虚)。
11.如图所示,圆柱形玻璃瓶里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靠近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铅笔的形状_______(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同时会看到铅笔______(填“变粗”、“变细”或“粗细不变”),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12.如图,光源A发出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1)画出①水面的反射光线;②水中的折射光线;③A点在水中的像______;
(2)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斑会______(选填“左移”“右移”“不动”)。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用手指遮住了凸透镜的左半部分,则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_。(选填“变暗”、“变亮”、“少一半”或“不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14.如图,用眼睛去观察平面镜时,平面镜前看光似乎是从镜中N点发出的,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移去平面镜,在N点放一蜡烛,在凸透镜另一侧会得到一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15.周末小华在湖边散步,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一幅美丽的景象。小华看到水中的“云朵”是光的 _____现象,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 _____现象,他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 _____(选填“深”、“浅”)。
16.光线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入射角是_____,当入射角变小时,反射角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7.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18.将没喝完的矿泉水瓶遗弃野外易引起山火,是因为瓶中的水相当于 ________,可会聚太阳光引燃干草或枯枝。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 _________(选填“正立缩小”、“倒立缩小”、“正立放大”或“倒立放大”)的虚像。光的三原色是红、_______和蓝,彩色电视和彩色照相就是依据三原色理论来实现的。如图所示是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的现象,这个现象叫光的 ________,由此猜测,对于相同的凸透镜,紫光入射时的焦距将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光入射时的焦距。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
20.图甲是某人眼睛观察某物体的成像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画上适当的透镜,使该物体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21.完成以下光路图。
四、实验题
22.(1)图中的区域Ⅰ和区域Ⅲ是同种均匀介质A,区域Ⅱ是另一种均匀介质B,图中所示两介质界面S1、S2互相平行,一束单色光从区域Ⅰ介质A穿过界面S1从点O1进入区域Ⅱ的介质B中。
①介质A和介质B中,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有机玻璃,则介质______是空气(选填“A”或“B”);
②画出光线经过界面S2从点O2进入区域Ⅲ的折射光路图______;
(2)用“”表示凸透镜,光线a、b是从某光源上的同一点S发出来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①请画出光线a、b的入射光线和点s______;
②光源通过凸透镜后成______的像(选填对应的字母)。
A.倒立 B.正立 C.缩小 D.放大 E.等大 F.实 G。虚
2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
(3)如图乙所示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物像对应点,从而观察______,并测量______和_______,改变位置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同时也可以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距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所以当减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时,它的像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实验中选用平板玻璃而不是普通镜子的原因是便于_______,如果实验室有2mm和5mm的玻璃板,我们应该选用_______的玻璃板实验。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使凸透镜和____________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落在光屏的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__________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__________点(选填字母)。
五、计算题
25.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计时器,这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2.69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m,则:
(1)测得成绩比真实成绩高还是低?
(2)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成绩是多少s?
26.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其影长为米,另一位身高为米的人,直立时影长为米,求电线杆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B
6.D
7.D
8.B
9.D
10.反射 虚 折射 虚
11.变化 变长 粗细不变
会
12. 右移
13.变暗 能
14.10 缩小
15.反射 折射 浅
16.30° 变小 虚
17.下降
18.凸透镜 正立放大 绿 色散 小于
19.
20.
21.
22.B A、D、F
23.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 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物像连线与玻璃板的位置关系 物距 像距 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普遍性 无关 不变 确定像的位置 2mm
24.光屏 同一高度 中央 12 B
25.(1)高;(2)12.984s
26.7.2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