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和比例第1课时
《比的意义》。
教材简析:《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意义》这一单元的起始课。设计了“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比的认识;正确读写比;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教学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1、 师生交流、激发兴趣。
从国际马拉松赛中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一)理解“比”的意义。
1、初步感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1)马拉松赛,谁更快?
引导学生感知不同量之间的比: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2)比较照片哪张像,哪张不像?
引导学生感知相同量之间的比:照片的长与宽的关系。
2、归纳小结,揭示课题
放大或缩小照片我们需要看看长与宽的关系,长除以宽得到的倍数不变,照片就不会变形。比谁快我们需要看看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数量越大,速度就越快!象这样,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方法---------比来表示(板书:比)。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生活中的比》(板书课题)。
3、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1)“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理解“比”的意义。
路程和时间的比、总价和数量的比、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多少?
(二)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1、自学课本。
2、汇报在自学的过程中,了解了哪些新知?
3、随机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及求比值的方法。
4、利用前面的例题,巩固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及求比值的方法。
5、介绍比的另一种写法。
(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师生探究)。
1、师: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关系吗?
2、归纳: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b==a :b(b≠0)
(四)小结、归纳、质疑。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一)比与除法及分数的关系:
3∶5 =( )÷( )=
( )∶( )=( )÷( )=
( )∶( )= 5 ÷4 =
(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比”。
生活当中到处有“比”,你能举出生活中比的例子吗?比如:班级男女生人数的比。(在举例中巩固“比”的意义及读写方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
(三)感知“比”在生活中的实践价值。
深入理解“比”的各部分意义、巩固求比值。
1、黄金比对美学的贡献。
2、男女比例的问题。
(四)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1、人体的奥秘—比
2、福尔摩斯侦探术
四、全课总结。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