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31 08:5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1.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
2.【2020 甘肃水平测试】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3.【2020 曲靖模拟】有一座城市,它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
A.上海 B.珠海
C.厦门 D.深圳
4.【2020 咸宁】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提出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5.那一刻应当铭记××实现了历史上的两大超越:从广东省的一个行政区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从封闭落后的国防前线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自此,中国首批五个经济特区全部诞生。××处应填写(  )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6.【2020 株洲】1984 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句话概括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  )
A.背景 B.条件 C.作用 D.格局
7.阅读下面的“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
D.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8.下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11.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主权,后者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
②前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我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即政府出台恰当的政策)。“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下表所示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A.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
A.深圳 B.重庆
C.海南 D.上海浦东
15.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16.中国加入WTO倒逼传统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挂牌上市,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这主要说明对外开放(  )
A.使我国企业平均主义严重
B.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C.推动了国企的进一步改革
D.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1)我国创建经济特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经济特区在资金筹集方面有何特殊性?
(2)邓小平同志的题词肯定了创立特区的正确性,请你说说为什么创立特区是正确的。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进入90年代,我国掀起对外开放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开发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的新飞跃……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是由点到面一步步扩大的,请以上海浦东开发区的设立为例,说一说对外开放的扩大有哪些作用。
18.中国近代、现代的对外开放,显现了不同的状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状态。……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使得中国棉纺手工业等失掉了价格主动权。……同时这时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贸易有所发展,但中外经贸关系畸形发展及中国市场体系发育不全……中国难以实现工业化和近代化历史使命。
——陈争平《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开放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40年开放历程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3)根据材料三,参照材料一对中国近代开放特点的概括,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答 案
1.D 2.B 3.D 4.B
5.C 6.C 7.D 8.D
9.D 10.B 11.B 12.A
13.C 14.D 15.D 16.C
17.(1)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进行现代化建设。
(2)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20世纪90年代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的新飞跃。
18.(1)20世纪90年代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的新飞跃。
(2)趋势: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影响: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
(3)主动独立型。(或主动合作型、自主全面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