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
A.NaCl B.CaCl2 C.MgCl2 D.MgSO4
2.海水中含有化学元素80多种,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钠 D.钙
3.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这种膜可用滤纸代替
B.左侧池中的淡水属于混合物
C.右侧池中溶剂的质量减少
D.右侧池中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过滤 B.使海水结冰脱盐
C.加热蒸发 D.多级闪急蒸馏
5.下列海洋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海底石油、天然气 B.潮汐能
C.滨海砂矿 D.锰结核
6.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晒盐”获得的是纯净物氯化钠
B.海底的可燃冰大量燃烧后,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C.海洋是个巨大的水资源库,如何获取廉价的淡水对缓解淡水危机意义重大
D.可以从海水中直接提取纯碱
7.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H B.O C.Cl D.Na
8.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着,不必节约用水
B.宝贵的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和海洋中
C.大气资源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D.综合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
9.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流程Ⅰ中试剂①可使用石灰乳,成本较低
B.流程Ⅰ、Ⅱ的主要目的是将海水或卤水中的氯化镁富集起来,提纯氯化镁
C.流程Ⅱ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D.流程Ⅲ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0.淡水资源缺乏,从海洋里获取淡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操作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沉淀法 B.蒸馏法 C.过滤法 D.电解法
11.下列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过滤 B.多级闪急蒸馏
C.使海水结冰脱盐 D.膜法淡化海水
12.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2溶液
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还原
1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H B.O C.Na D.Cl
1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南海是我国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南海不但资源丰富,还是亚太地区海运的“咽喉要道”,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因此引起周边国家的窥视.
(1)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化合物”),海水晒盐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金属镁大部分都是从海水中提取得到,镁条燃烧时会发出 ,因此可以用于做照明弹,闪光灯及焰火等,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 途的烧碱,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 ;
(2)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 ;
(3)写出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海水中的 和 外,还含有丰富的 和 .
18.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海水淡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海洋拥有世界物种的 90%以上,人们把海洋称作为生命的摇篮。据推测,最初的海洋和 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原始的生命应该是厌氧型生物,随着蓝藻等原核生物的出现及藻类植 物的大量繁衍,才使海洋和大气中含氧量逐渐增多。
海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物质,我国近海潮汐能达1.1亿千瓦时,天然气储量约14万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在海洋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例如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温岭江厦潮汐电站,1985 年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200千瓦。现又进一步探明在我国南海海底 1000 米至 2000 米深处,蕴藏着大量以固体冰形式存在的甲烷(CH4),人们称之为“可燃冰”,每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海水里含有一种叫重水的物质,这是由于组成重水的氢不是一般的普通氢,而是由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每立方米重水比普通水重105.6千克,常用于原子反应堆中的减速剂。
(1)最初大气中的氧气可能来自于 。
(2)每个重水分子由二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重水中重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深海贮藏“可燃冰”的条件是 (填选项的字母)。
A、高温B、低温C、高压D、低压。
20.海洋资源包括 、 、 、 .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
A.NaCl B.CaCl2 C.MgCl2 D.MgSO4
【分析】根据海水的成分分析,海水中主要是H2O,其次是NaCl.
【解答】解:海水中的含水量是96.5%,其余的为盐,其中氯化钠是含量最高的盐。
故选:A。
【点评】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氯化钠.
2.海水中含有化学元素80多种,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钠 D.钙
【分析】根据海水中的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水中的资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这种膜可用滤纸代替
B.左侧池中的淡水属于混合物
C.右侧池中溶剂的质量减少
D.右侧池中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分析】A、根据滤纸能阻止不溶性的固体颗粒通过但不能阻止可溶性的固体颗粒通过分析.
B、根据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分析.
C、从题中信息知道右边的水可通过淡化膜分析.
D、从题中信息知道右边的水可通过淡化膜,说明右边海水中密度变大分析.
【解答】解:A、滤纸能阻止不溶性的固体颗粒通过但不能阻止可溶性的固体颗粒通过,故A说法不正确。
B、只有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左侧池中的淡水属于纯净物,故B说法不正确。
C、从题中信息知道右边的水可通过淡化膜进入左边,所以右边海水中的溶剂质量减少,C说法正确。
D、从题中信息知道右边的水可通过淡化膜,说明右边海水中密度变大,右侧池中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淡化问题,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进行了全面考查,角度新颖.
4.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过滤 B.使海水结冰脱盐
C.加热蒸发 D.多级闪急蒸馏
【分析】淡化海水就是将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除去的过程,根据淡化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海水淡化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该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
B、使海水结冰脱盐,能将盐与水分开,能用来淡化海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
C、加热蒸发是把水从海水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
D、“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淡化的方法,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蒸馏法和淡化膜法.
5.下列海洋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海底石油、天然气 B.潮汐能
C.滨海砂矿 D.锰结核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天然气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滨海砂矿、锰结核用完之后也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除此以外风能、潮汐、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方面的知识.要了解能源的分类,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6.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晒盐”获得的是纯净物氯化钠
B.海底的可燃冰大量燃烧后,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C.海洋是个巨大的水资源库,如何获取廉价的淡水对缓解淡水危机意义重大
D.可以从海水中直接提取纯碱
【分析】A、根据海水“晒盐”的产物来分析;
B、根据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C、根据海水淡化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海水中所含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A、海水“晒盐”获得的物质主要是氯化钠,还含有其他杂质,故A错误;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海底的可燃冰大量燃烧后,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错误;
C、海洋本身是个巨大的水资源库,但是咸水,如何获取廉价的淡水对缓解淡水危机意义重大,故C正确;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可以利用海水、二氧化碳气体、氨气等来生产纯碱,但不能直接提取纯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资源、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H B.O C.Cl D.Na
【分析】根据海水中所含化学元素的含量排序判断.
【解答】解:海水中所含化学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氢、氯、铜镁、硫、钙等,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选:B。
【点评】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自然宝库,不单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储水库,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了解海洋中所含的元素或物质是解题的关键点.
8.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着,不必节约用水
B.宝贵的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和海洋中
C.大气资源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D.综合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
【分析】此题是关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合理开发及矿物质的分布、空气的组成中各成分的含量等一类综合题.
【解答】解:A、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着,不必节约用水,此句话是不对的。地球上的水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有97.5%是咸水,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可是,在这些淡水中,又有87%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B、宝贵的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中,比如铝、铁等金属;另外海洋中也含有:钠、镁、钙等金属元素的含量也很高。
C、大气资源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应该是氮气,约占78%,而氧气约占21%。
D、综合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同时,不断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也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时,必须熟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才能结合题中给予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9.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流程Ⅰ中试剂①可使用石灰乳,成本较低
B.流程Ⅰ、Ⅱ的主要目的是将海水或卤水中的氯化镁富集起来,提纯氯化镁
C.流程Ⅱ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D.流程Ⅲ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分析】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海水中的氯化镁含量较低;
酸和碱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A、流程Ⅰ中试剂①可使用石灰乳,成本较低,该选项说法正确;
B、流程Ⅰ、Ⅱ的主要目的是将海水或卤水中的氯化镁富集起来,提纯氯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
C、流程Ⅱ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D、流程Ⅲ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淡水资源缺乏,从海洋里获取淡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操作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沉淀法 B.蒸馏法 C.过滤法 D.电解法
【分析】淡化海水就是将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除去的过程,根据淡化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沉淀只能使水中不溶性的大颗粒杂质沉降下来,不能除去一些悬浮的和可溶性的杂质,该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
B、蒸馏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
C、过滤法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海水淡化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该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
D、电解是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该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淡化的方法,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蒸馏法和淡化膜法.
11.下列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过滤 B.多级闪急蒸馏
C.使海水结冰脱盐 D.膜法淡化海水
【分析】淡化海水就是将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除去的过程,根据淡化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海水淡化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该方法不能用来淡化海水,故选项正确。
B、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故选项错误。
C、使海水结冰脱盐,能将盐与水分开,能用来淡化海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故选项错误。
D、膜法淡化海水,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它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能用来淡化海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海水淡化的方法,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蒸馏法和淡化膜法.
12.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2溶液
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还原
【分析】根据转化图可知,①为粗盐提纯,利用物质之间的发生及除杂的原则来分析;②为物质的转化,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来选择试液;③为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反应;④为制备溴单质的反应,利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解答】解:A、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先除硫酸根离子,需要BaCl2溶液,再除镁离子,需要NaOH溶液,最后除钙离子,加入Na2CO3溶液,故A错误;
B、由②中物质的组成可知,要与氢氧化镁反应应选择盐酸,故B错误;
C、由③的转化可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并生成氯化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④可知NaBr→Br2,NaBr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单质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信息可知溴元素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较难,考查海水资源的利用,学生应熟悉粗盐提纯及物质转化中的化学反应并利用信息来综合解答,在物质转化中应学会利用组成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试剂。
1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H B.O C.Na D.Cl
【分析】根据海水中的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氧元素含量最高,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根据题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据此分析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改变,进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故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ABC选项的分析,AC说法错误,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溶液组成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南海是我国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南海不但资源丰富,还是亚太地区海运的“咽喉要道”,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因此引起周边国家的窥视.
(1)海水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化合物”),海水晒盐属于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金属镁大部分都是从海水中提取得到,镁条燃烧时会发出 耀眼的白光 ,因此可以用于做照明弹,闪光灯及焰火等,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
【分析】(1)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结合海水晒盐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镁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可以用于做照明弹,闪光灯及焰火等,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故答案为:(1)混合物;物理变化;(2)耀眼的白光,2Mg+O22Mg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水的组成成分、海水晒盐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 途的烧碱,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 促进海水蒸发 ;
(2)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 促进氯化钠溶解 ;
(3)写出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 。
【分析】(1)风力越大、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
(2)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能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解答】解:(1)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海水蒸发。故填:促进海水蒸发。
(2)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促进氯化钠溶解。故填:促进氯化钠溶解。
(3)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蒸发、溶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7.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海水中的 化学资源 和 海底矿物资源 外,还含有丰富的 海洋生物资源 和 海洋动力资源 .
【分析】可以根据海洋中海洋的物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和海底矿物资源外,还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
故填: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海洋中海洋的各种物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海水淡化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分析】(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考虑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1)海水是盐与水的混合物,海水淡化只是它们分离开,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此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答案:(1)物理; (2)A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海洋拥有世界物种的 90%以上,人们把海洋称作为生命的摇篮。据推测,最初的海洋和 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原始的生命应该是厌氧型生物,随着蓝藻等原核生物的出现及藻类植 物的大量繁衍,才使海洋和大气中含氧量逐渐增多。
海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物质,我国近海潮汐能达1.1亿千瓦时,天然气储量约14万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在海洋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例如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温岭江厦潮汐电站,1985 年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200千瓦。现又进一步探明在我国南海海底 1000 米至 2000 米深处,蕴藏着大量以固体冰形式存在的甲烷(CH4),人们称之为“可燃冰”,每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海水里含有一种叫重水的物质,这是由于组成重水的氢不是一般的普通氢,而是由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每立方米重水比普通水重105.6千克,常用于原子反应堆中的减速剂。
(1)最初大气中的氧气可能来自于 藻类的光合作用 。
(2)每个重水分子由二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重水中重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
(3)“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4)深海贮藏“可燃冰”的条件是 BC (填选项的字母)。
A、高温B、低温C、高压D、低压。
【分析】(1)根据最初大气中氧气来源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4)根据可燃冰的形成原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一种厌氧的氰细菌,后来海上进化出了藻类生命,它们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氰细菌就灭绝了,藻类又进化成了各种植物生命,它们给地球持续加氧将近十亿年,形成了接近现在的大气成分;故填:藻类的光合作用;
(2)重氢的对原子质量为2,则重水中重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2×2):16=1:4;故填:1:4;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可燃冰”燃烧就是甲烷燃烧,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4)在深海底部存在可燃冰,故深海贮藏“可燃冰”的条件是低温、高压;故填BC;
【点评】本题信息量较大,考查了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能源的特点,难度不大。
20.海洋资源包括 化学资源 、 海底矿物资源 、 海洋生物资源 、 海洋动力资源 .
【分析】根据海洋中所分布的资源回答.
【解答】解:海洋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它们的总含量非常巨大.
故答案为: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
【点评】海洋是一个天然宝库,它所蕴藏的能量和物质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所以我们要了解海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或元素以及提取方法,要了解海洋能量的应用途径和优点,以便让她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30 11:21:13;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