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综合利用 苯
1.煤是我国的一种主要能源,在使用煤资源时,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燃煤时应将块煤粉碎或磨成粉末
B.燃煤时应通入足量的空气,且越多越好
C.将煤制成水煤气
D.将煤经过处理制成甲醇等
解析:选B。将块煤粉碎或磨成粉末,固体颗粒变小,反应更加充分,A选项正确;燃煤时,通入的空气能使煤完全燃烧即可,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空气会带走大量的热量,B选项错误;煤气化后利用率高,污染少,C选项正确;煤经过处理制成甲醇可以减少污染,D选项正确。
2.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是C6H6,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分子中含有双键,所以属于烯烃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加成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解析:选D。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溴苯的生成是苯和液溴的取代反应。
3.苯中加入溴水后溴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 )
A.溴挥发了 B.发生了取代反应
C.发生了萃取作用 D.发生了加成反应
解析:选C。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但苯是一种常用的萃取剂,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层颜色变浅。
4.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得到一种类似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78 B.79
C.80 D.81
解析:选B。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6=78,去掉一个C,减掉12换成N,加14,碳可成4个键,而N只可成3个键,所以要减掉一个H,为80-1=79。
5.某同学要以“研究某分子的结构”为题目做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其活动记录,请你补全所缺内容。
(1)理论推测
他根据苯的凯库勒式,推测苯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碳碳键,即________和________,因此它可以使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实验验证
他取少量的酸性KMnO4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苯,充分振荡,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上述的理论推测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4)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是一种________键,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应该用________表示苯分子的结构更合理。
(5)发现问题
当他将苯加入溴水中时,充分振荡,发现能使溴水褪色,于是该同学认为所查资料有误。你同意他的结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分层,溶液紫色不褪去
(3)错误 (4)相同 特殊的 在
(5)不同意。由于苯是一种有机溶剂且不溶于水,而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其在水中的大许多,故将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时,苯将其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从而使溴水褪色,与此同时,苯层颜色加深,但溴并没有发生任何反应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镇江高一质检)洁净煤技术的含义是:指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下列措施不属于洁净煤技术的是( )
A.溶剂萃取脱硫法
B.煤的气化(产物主要为CO和H2)
C.借助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使煤在氢压下裂解成小分子的烃类液体燃料
D.煤的直接燃烧
解析:选D。洁净煤技术涉及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
2.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各50 mL。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A.钠与水剧烈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苯燃烧
B.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并且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解析:选D。钠的密度介于苯和水的密度之间,且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而钠与苯不反应。
3.“煤改油”的关键技术是煤的气化,而目前煤的气化主要是煤中的碳和水蒸气的反应:C+H2O(g)CO+H2,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反应所需的能量一般是由间歇进行的碳的燃烧(氧气用空气代替)来提供的:C+O2CO2。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个反应需要吸热,所以煤的气化从能量角度来看,得不偿失
B.煤的气化可以减少煤直接燃烧对环境造成的粉尘污染
C.煤气化后作为燃料,燃烧充分,热利用率高
D.上述两个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除去CO、CO2就是合成氨的两种原料气
解析:选A。虽然在煤的气化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煤的潜在能量受到损失,但由于加工后得到的气态燃料的热利用率高,而且比较清洁,因此从总体来看,将煤气化或液化后再使用,还是比较合理的,故A错误,B、C正确;由于反应C+O2CO2中的氧气是用空气代替的,所以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有N2、CO2、CO和H2等,其中含有合成氨的原料气N2和H2,故D正确。
4.下列各组物质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溴苯与水 B.溴苯与溴
C.硝基苯与乙醇 D.硝基苯与苯
解析:选A。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5.(2011年扬州高一检测)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C6H5—C2H5)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 )
A.C6H6+C2H5Cl―→C6H5—C2H5+HCl
B.C6H6+C2H5OH―→C6H5—C2H5+H2O
C.C6H6+CH2===CH2―→C6H5—C2H5
D.C6H5—CH2CH2Br―→C6H5—CH===CH2+HBr;
C6H5—CH===CH2+H2―→C6H5C2H5
解析:选C。由“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可知,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的反应即达到了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分析四个选项,A、B、D反应中除了生成乙苯之外,都有副产物生成,而C选项中无副产物生成,故答案为C。
6.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仅使用溴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A.苯和四氯化碳 B.苯和己烷
C.乙烷和乙烯 D.苯和酒精
解析:选B。A项中两物质均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但油状液体在上层的是苯,油状液体在下层的是CCl4;B项两物质均不能使溴水发生化学反应且都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油层均在上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C项中乙烯能使溴水褪色,乙烷不能;D项酒精与水互溶,但苯分层,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
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水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解析:选C。A项发生了氧化反应,B项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接近无色,C项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D项甲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8.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吨苯泄入路边300米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由于苯无毒,所以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不用采取防护措施
解析:选AD。本题是对苯的性质的考查,只要熟悉苯不溶于水,苯有毒,苯的密度小于水,苯易挥发、易燃等物理性质,即可选出错误的是AD项。
9.(2011年常州高一检测)用括号内的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正确的是( )
A.溴苯中的溴(碘化钾溶液)
B.硝基苯中溶有二氧化氮(水)
C.乙烷中的乙烯(氢气)
D.苯中的甲苯(溴水)
解析:选B。A项,溴能氧化碘化钾,生成碘,仍会溶于溴苯中;B项,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再用分液法除去水层,即得到硝基苯;C项,乙烯与氢气既不易发生反应,也无法控制用量;D项,苯和甲苯都不与溴反应,且都可溶解溴。
10.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C4H4,其二氯代物有两种
B.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
C.苯为平面六边形结构,分子中存在C—C和C===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环辛四烯能使溴水褪色
解析:选BD。根据碳可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可知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C4H4,根据其对称性可知,二氯代物只有1种,所以A说法错误。B项,乙烯基乙炔和乙炔含碳量和含氢量相同,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所以B说法正确。C选项中,苯分子中不存在C—C和C===C,其化学键是介于C—C和C===C之间的特殊共价键,它不能使酸性KMnO4褪色。D选项中,环辛四烯分子结构中有CC,能和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所以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苯是________色________气味的液体。把苯倒入盛碘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发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苯的密度比水________,而且________溶于水。加几滴植物油于盛苯的试管中,振荡,发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苯是很好的____________剂。将盛有苯的两个试管分别插入100 ℃的沸水和0 ℃的冰水中,将会发现前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后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苯的物理性质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是一种很好的有机溶剂等,只要熟记苯的物理性质,此题不难作答。
答案:无 有特殊 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呈无色 小 不 植物油和苯溶解在一起 有机溶 沸腾、蒸发 凝结成无色晶体
12.用甲烷、乙烯、苯填空。
(1)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纯溴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
(2)见光能跟氯气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乙烷,加水生成酒精的是________。
解析:能与纯溴反应的有乙烯和苯,但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1)选苯;见光能跟氯气反应的有甲烷和乙烯,但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2)选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乙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酒精的只有乙烯。
答案:(1)苯 (2)甲烷 (3)乙烯
13.某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0.5 mol A完全燃烧时,得到1.5 mol 水和67.2 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催化剂FeCl3的作用下,A与Cl2反应生成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A与H2反应生成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烃的分子式为CxHy,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
n(CO2)==3 mol
由烃的燃烧通式:
CxHy+(x+)O2xCO2+H2O
1 mol x mol mol
0.5 mol 3 mol 1.5 mol
则x=6,y=6
故A的分子式为C6H6。
又因A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为苯。
14.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
②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③在55~60 ℃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填写下列空白:
(1)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5~60 ℃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_______(填“小”或“大”)的油状液体,它具有________气味。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考查苯的硝化反应。由于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时放热,且浓硫酸的密度比浓硝酸的大,所以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反应的温度不超过100 ℃时,常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该方法制得的硝基苯中溶有NO2、HNO3等酸性物质,故用NaOH溶液洗涤。
答案:(1)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冷却
(2)将反应器放在55~60 ℃的水浴中加热
(3)分液漏斗
(4)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性物质
(5)大 苦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