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1.下列两种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葡萄糖、果糖 B.蔗糖、麦芽糖
C.正丁烷、异丁烷 D.淀粉、纤维素
解析:选D。淀粉和纤维素虽然都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其分子式不同。
2.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
A.瓷器餐具 B.淀粉餐具
C.塑料餐具 D.纸木餐具
解析:选B。淀粉能水解,不会产生污染。
3.下列实验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
B.木板上涂抹浓硫酸
C.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
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解析:选D。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产生红色沉淀;木板上涂抹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而使其变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变蓝色。
4.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解析:选D。由于在水解液中加入了过量NaOH溶液,I2会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碘盐而导致无法判断中和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存在,因此也就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若改为加入过量的碘水则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或在水解液中加入碘水也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5.(2011年江苏常州高一调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1)甲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2)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3)丙方案:
结论:淀粉水解完全。
上述三个方案操作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解析:先分析每种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规范,如不符合要求,则其结论也不可靠;如方案设计合理可行,再评价结论是否正确。方案甲设计正确,但结论不正确。严密的推理是淀粉可能部分水解,也可能一点也没水解,应该进一步做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时的反应,进行证明;方案乙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银氨溶液与H2SO4反应,而不能与葡萄糖反应。根据上述分析可见,方案丙设计和结论都是正确的。
答案:(1)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这是因为当用稀碱液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后,加碘水溶液变蓝色有两种情况:①淀粉完全没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之结论。
(2)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淀粉水解后应用稀碱液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做银镜反应实验。本方案中无银镜现象出现是因为溶液pH<7,故该溶液中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水解完全或部分水解。
(3)丙方案操作正确,结论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馏煤可以得到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
B.用于2011年大运会“虹”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选D。由煤制备化工原料可通过干馏(煤在高温下的分解),A对。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并没有污染大气的气体生成,为清洁燃料,B对。大米发酵生成乙醇,时间越长,乙醇浓度越大越香醇,C对。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脂肪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葡萄糖为单糖,不会发生水解,D错。
2.(2011年上海嘉定区高一检测)在①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②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在水中加热;③葡萄糖与钠反应;④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与乙酸反应中,不包括的反应类型是( )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酯化反应 D.水解反应
解析:选B。①氧化反应;②水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酯化或取代反应,没有发生加成反应。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核糖和脱氧核糖
B.分子式为C4H6和C5H8的烃
C.葡萄糖和蔗糖
D.分子式为C4H10和C20H42的烃
解析:选D。同系物必须是结构相似,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A中两物质分子组成只差一个氧显然不互为同系物;B中两分子都符合通式CnH2n-2,但结构不一定相似,所以不一定互为同系物;C中前者为单糖,后者为二糖,结构不相似;只有D中两物质都符合CnH2n+2,一定为链状烷烃,碳原子数不同,一定互为同系物。
4.为鉴别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选用一种试剂,可为下列中的( )
A.钠 B.硝酸
C.碘 D.新制氢氧化铜
解析:选D。只有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分别混合时,现象有明显区别。乙醇不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乙酸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浑浊消失,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
5.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D.取尿样,加入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解析:选C。葡萄糖的检验可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共热,或与银氨溶液共热而完成。
6.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A.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答案:B
二、不定项选择题
7.某广告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
B.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C.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咨询医生
D.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解析:选D。糖类包括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淀粉、纤维素等没有甜味。糯米中含淀粉,水解后产生甜味。
8.(2011年扬州高一检测)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时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
A.青苹果中含有淀粉
B.熟苹果中只含单糖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解析:选AD。青苹果汁遇碘酒显蓝色,证明含有淀粉,熟苹果汁与新制Cu(OH)2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生成了葡萄糖,从而证明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B理解片面,错误。
9.(2011年无锡高一质检)小张用白纸和无色溶液给表弟写了一封“无字”信,表弟接到信拆开一看觉得很愕然,但沉思一下便明白小张的意思。经过用另一溶液简单处理后,表弟看到了一封有颜色的信,并很快写了回信。小张和表弟所用的溶液分别可能是( )
A.前者是紫色石蕊试液,后者是稀盐酸
B.前者是NaOH稀溶液,后者是酚酞
C.前者是浓硫酸,后者是紫色石蕊试液
D.前者是米汤,后者是碘酒
解析:选B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白纸和无色溶液。石蕊试液呈紫色,浓硫酸使白纸脱水炭化。
10.将淀粉、碘化钾的混合溶液盛放在半透膜袋里,浸放在一杯蒸馏水中,过几分钟后进行下列实验,其现象正确的是( )
A.取杯中袋外液体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B.取杯中袋内液体加氯水变蓝色
C.取杯中袋外液体加氯水变蓝色
D.取杯中袋外液体加碘水变蓝色
解析:选A。淀粉溶液是胶体,碘化钾的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三、不定项选择题
11.要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提供了以下实验操作过程: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水溶) ③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 ④加入银氨溶液 ⑤加入几滴稀硫酸 ⑥再加热 ⑦加入几滴碘水
请指出要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需正确操作过程的排列顺序:
(1)证明淀粉尚未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淀粉正在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尚未水解只需证明不存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即可。
(2)正在水解需证明产生了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又有能遇碘单质变蓝的淀粉。
(3)已完全水解只需证明不再有淀粉即可。
答案:(1)①⑤②③④⑥
(2)①⑤②⑦③④⑥
(3)①⑤②⑦
12.用含淀粉的物质制备陈醋(醋酸)的主要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6H12O62CH3CH2OH+2CO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2CH3CHO+O22CH3COOH。
检验所酿的陈醋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过程中(2)、(4)两步反应已给出,不难看出反应(1)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反应,反应(3)是CH3CH2OH氧化生成CH3CHO的反应,而检验淀粉可用碘水。
答案:(1)(C6H10O5)n+nH2OnC6H12O6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4)取样品适量于一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碘水,若变蓝,则含有淀粉,反之则没有
13.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的6倍,0.1 mol该糖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1.6 g银,0.1 mol该糖能与30 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则:
(1)该糖的实验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该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分子式为________。
(3)若该糖是直链分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推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C∶H∶O=1∶2∶(2+1-2)=1∶2∶1,故最简式为CH2O,分子式为C6H12O6。因0.1 mol该糖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0.2 mol。所以分子中有一个—CHO,又因为0.1 mol该糖发生酯化反应时消耗乙酸=0.5 mol,所以分子中有5个羟基,又因为该分子为直链,因此该糖为葡萄糖。
答案:(1)CH2O (2)180 C6H12O6
14.某有机物A化学式为CxHyOz,15 g A完全燃烧可生成22 g CO2和9 g H2O。试求:
(1)该有机物的最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且和Na2CO3混合有气体放出,A和醇能发生酯化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且是易挥发有水果香味的液体,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分子结构中含有6个碳原子,具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n(C)==0.5 mol,
n(H)=×2=1 mol,
n(O)=
=0.5 mol
所以,x∶y∶z=0.5 mol∶1 mol∶0.5 mol=1∶2∶1
(1)该有机物最简式为CH2O,则其通式可表示为(CH2O)n。
(2)此时A应为羧酸,30n=60,所以n=2,分子式为C2H4O2,可为CH3COOH。
(3)此时A为酯且n=2,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HCOOCH3。
(4)n=6,再结合性质推知A为葡萄糖。
答案:(1)CH2O (2)CH3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