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化学同步练习:《乙酸》(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一化学同步练习:《乙酸》(苏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23 13: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乙酸
1.(2011年淮安一中期中考试模拟)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两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都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H2
解析:选B。乙醇在水溶液中不能够电离,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选项错误;乙醇分子中的羟基、乙酸分子中的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H2,乙醇和乙酸也可以发生取代反应,A、C、D正确。
2.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
解析:选D。乙酸分子里虽然有四个氢原子,但只有羧基中的氢能电离,所以乙酸是一元酸。
3.常压下,乙醇的沸点是78 ℃,乙酸的沸点是118 ℃。下列四种分离乙醇、乙酸的方案中最佳的一组是(  )
a
b
c
d
A
Na2CO3饱和溶液
乙酸钠
硫酸
蒸馏
B
Na2CO3固体
乙酸钠
盐酸
过滤
C
CaO固体
乙酸钙
盐酸
过滤
D
CaO固体
乙酸钙
硫酸
蒸馏
解析:选D。蒸馏的方法一般只能用于沸点相差非常大的两种物质的分离,一般不用于两种挥发性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因为在一种物质挥发的同时另一种物质也有一定量的挥发。方案B、C中,氯化氢比乙酸更易挥发。方案A、D相对B、C来说,合理可行,因乙醇和乙酸中除含有少量水外,不会互相含有对方。更合理的方案是第一步加入生石灰,以减少体系中的水分。
4.(2011年浙江台州市高一调研)要合成带有放射性氧元素(*O)的乙酸乙酯,除供给催化剂外,还要选用的物质组合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酯化反应机理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余下部分结合生成酯。
5.现欲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在方框内填入所分离的有关物质的名称:
(1)写出各有关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 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写出加入的试剂: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的操作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可将该混合物溶解在Na2CO3(aq)中,振荡,乙酸与Na2CO3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钠等,这样,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乙酸乙酯,下层为Na2CO3、醋酸钠、乙醇的混合液,分液。将下层混合液蒸馏,可得乙醇,则C为碳酸钠、醋酸钠的混合溶液。向C中加入硫酸,使溶液呈酸性,则得硫酸钠和乙酸的混合溶液,蒸馏可得乙酸。
答案:(1)A:乙酸乙酯 B:乙酸钠、乙醇、碳酸钠 C:乙酸钠、碳酸钠 D:乙酸、硫酸钠 E:乙醇
(2)饱和碳酸钠 稀硫酸
(3)分液 蒸馏 蒸馏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扬州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不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溶液的是(  )
A.金属钠 B.CuO
C.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解析:选A。利用乙酸能使CuO溶解且溶液变蓝,遇石蕊试液变红,与Na2CO3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而乙醇与这三种物质均不作用,故可以鉴别二者,但钠与CH3COOH、乙醇溶液反应均产生H2,且均很剧烈,故选A。
2.(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解析:选D。A项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醚则不能;B项3-己烯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C项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苯的密度小于水,溴苯的密度大于水,二者分别与水混合时,有机层在上层的为苯,有机层在下层的为溴苯;D项甲酸甲酯和乙醛分子中均含有醛基,均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光亮的银镜。
3.(2011年徐州高一调研)取等质量的有机物A两份,一份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1 L;另一份与足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2 L,在相同条件下,2V1=V2,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HOCH2CH2COOH
B.HOOC—CH2CH(OH)CH2COOH
C.HOOC—COOH
D.HOCH2CH2CH2OH
解析:选C。—OH、—COOH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1 mol—OH或1 mol—COOH与金属钠反应均可产生0.5 mol H2;—OH与NaHCO3不反应,仅—COOH与NaHCO3反应生成CO2,1 mol—COOH与NaHCO3反应可生成1 mol CO2。A项,V1∶V2=1∶1,B项:V1∶V2=1.5∶2=3∶4,C项:V1∶V2=1∶2;D项:V2=0。
4.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B.a
C.(1-a) D.(1-a)
解析:选C。C2H4O2与CnH2n混合物的通式为CxH2xOy,设混合物为1 g,则氧为a g,C和H为(1-a)g,而混合物中C和H质量比为6∶1,则C的质量分数为6(1-a)/7。
5.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鉴别乙酸、乙醇、苯的是(  )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选C。碳酸钠能与乙酸反应,故将碳酸钠溶液加入到乙酸中,有气泡产生;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将碳酸钠溶液加入乙醇中,不会出现分层;苯极难溶于水,将碳酸钠溶液加入苯中,出现液体分层现象。
6.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CH3COOH(aq) ③H2O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解析:选D。Na与H2O反应比与C2H5OH反应剧烈,故反应速率③>①,可排除A、B。CH3COOH(aq)中也含有H2O,Na与H2O反应比与C2H5OH反应剧烈,故反应速率②>①,又可排除C。事实上CH3COOH(aq)中不仅含有H2O,而且含有CH3COOH,Na与CH3COOH反应比与H2O反应剧烈得多,故可知反应速率排序为②>③>①。
二、不定项选择题
7.某有机物n g,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V L H2,另取n g该有机物与足量碳酸氢钠作用生成 V L CO2(同一状况),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  )
A.含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
B.含两个羧基
C.只含一个羟基
D.含两个羟基
解析:选A。能跟金属钠反应生成H2的官能团有—OH和—COOH,且一个—OH或—COOH只能提供一个H原子生成H2;能跟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的官能团只有COOH,且一个—COOH能生成一个CO2分子。由于等质量的该有机物生成H2与CO2的体积(同一状况)相等,则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羧基。
8.(2011年江苏无锡高一检测)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
解析:选C。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除了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外,还吸收挥发出的乙酸与乙醇,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故答案为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羧酸
B.饱和链状羧酸的组成符合CnH2nO2
C.羧酸在常温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羧酸的官能团是—COOH
解析:选AD。烃基与羧基相连的化合物叫羧酸,A正确;烷基为CxH2x+1—,只有饱和链状一元羧酸通式为CxH2x+1—COOH,即Cx+1H2(x+1)O2符合CnH2nO2,B错误;羧酸在有浓H2SO4且加热时才能发生酯化反应,C错误;COOH是羧酸的官能团,D正确。
10.某有机物的结构为,对这种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发生酯化反应
C.不能跟NaOH溶液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选CD。该有机物含碳碳双键、羟基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有羟基、羧基均能发生酯化反应;有羧基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选CD。
三、非选择题
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CH2OH
(1)请你写出该有机物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OOH是酸性官能团,可用石蕊试液或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检验。
答案:(1)羧基 碳碳双键 羟基 (2)取少量试液,加入石蕊试液或饱和碳酸钠溶液 变红色或有大量气泡产生
12.观察下图中物质分子的比例模型及其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乙醇,则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物中只有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是18O,生成物中含这种氧原子的是(写物质名称)____________。
(4)在B的分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共有________个。
解析:(1)已知A是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然后比较观察得出B是乙酸,D是水。然后就应想到C是乙酸乙酯。(2)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加浓硫酸和加热。(3)在这样的酯化反应中,醇分子里断裂的化学键是O—H键,则18O应在乙酸乙酯分子中。(4)乙酸分子里的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都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
答案:(1)乙酸(或醋酸或冰醋酸) CH3COOCH2CH3 (2)加热(或△) (3)乙酸乙酯 (4)4
13.已知丁酸跟乙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丁醇跟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OOH
丁醇          丁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丁醇、丁酸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丁醇+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计上述化学反应的速率:v(丁醇)________v(丁酸)(填“>”或“<”)。
(2)写出丁酸与丁醇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丁醇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丁醇能否直接被氧化为丁酸。若能,指出所用氧化剂是什么________(若不能,此空不填);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能,此空不填)。
解析:据信息可知丁酸化学性质与乙酸相似,丁醇化学性质与乙醇相似,因此各问题便迎刃而解。
答案:(1)2CH3CH2CH2CH2OH+2Na―→
2CH3CH2CH2CH2ONa+H2↑
2CH3CH2CH2COOH+2Na―→
2CH3CH2CH2COONa+H2↑
<
(2)CH3CH2CH2COOH+HOCH2CH2CH2CH3CH3CH2CH2COOCH2CH2CH2CH3+H2O
(3)2CH3CH2CH2CH2OH+O2
2CH3CH2CH2CHO+2H2O
(4)KMnO4(H+,aq)或K2Cr2O7(H+,aq)
14.有X、Y、Z 3种元素,X是有机化合物中必含的元素,Y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Z是质量最轻的元素。X与Y能结合成两种化合物A和B,A可以燃烧,B不可以燃烧,也不支持燃烧;X与Z结合的最简单的化合物C有可燃性;X、Y与Z三种元素结合的化合物D常用作实验室加热的燃料,D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E。
(1)试判断X、Y、Z分别是(填元素符号):
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试判断A、B、C、D、E各是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3)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C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在铜作催化剂且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与E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题意易推知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氢元素,A为CO,B为CO2,C为CH4,D为CH3CH2OH,E为CH3COOH,整个题目迎刃而解。
答案:(1)C O H
(2)CO CO2 CH4 CH3CH2OH CH3COOH
(3)①CH4+2O2CO2+2H2O
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