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化学专题综合检测: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一化学专题综合检测: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23 13: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的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瓶内的水垢
B.鸡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后析出白色沉淀
C.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D.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解析:选B。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中用食醋除去暖瓶中的水垢,是利用乙酸与水垢中的CaCO3、Mg(OH)2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和醋酸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中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析出蛋白质,是发生盐析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性造成的,是物理变化;C中淀粉遇碘变蓝属于化学变化;D中用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是使蛋白质变性,属化学反应。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解析:选B。植物油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存在,所以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C错误;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的蛋白质不能再溶解,D错误;只有B项,淀粉是由若干葡萄糖缩聚得到的,水解后最终得到葡萄糖。
3.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的物质是(  )
A.CH2===CH—CHO     B.CH3CH2COOH
C.CH2===CH—COOCH3 D.CH2OH(CHOH)4CHO
解析:选D。A中没有羟基或羧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B中只有羧基,只能发生酯化反应;C中没有羟基或羧基和醛基,所以不能发生酯化反应,也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D中含有醛基、羟基,醛基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羟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
4.(2011年扬州高一调研)下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或其单元。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
A.麦芽糖 麦芽糖酶 葡萄糖
B.蔗糖 蔗糖 酶果糖
C.淀粉 淀粉酶 葡萄糖
D.以上均不可能
解析:选A。由题给结构可知,一分子糖a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两分子单糖c,因此选项A正确。
5.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
B.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苯和CCl4
C.用新制Cu(OH)2悬浊液区分蔗糖和葡萄糖
D.用KI溶液区分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
解析:选D。KI溶液遇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均无明显现象,故不能用来区分两物质;甲烷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故可把两者区分开来;酸性KMnO4溶液加入苯中,溶液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苯,而CCl4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也分层,下层为油状液体CCl4;新制Cu(OH)2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共同加热,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无此现象,故可区分开来。
6.(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解析:选B。A项,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B项,蛋白质和油脂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选项中的两反应均是取代反应,故C正确;D项,根据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可知D正确。
7.以下过程发生了水解反应的是(  )
A.纸或棉花滴浓硫酸变黑
B.米饭经咀嚼后感觉有甜味
C.皮肤沾有硝酸后发黄
D.淀粉溶液加稀碱液共煮
解析:选B。A项是浓H2SO4的脱水性;B项是淀粉的水解;C项是蛋白质的变性。
8.(2011年宿迁高一质检)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蛋白质在稀硫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后产物只有一种物质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种氨基酸。
9.HEMA是制备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其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则合成它的单体为(  )
10.在20 ℃时,某气态烃和氧气的混合气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又恢复到20 ℃,此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一半,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真空,此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CH4 B.C2H4
C.C2H2 D.C3H6
解析:选B。假设该气态烃的分子式为CxHy,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y+(x+)O2xCO2+H2O,依题意可以得出:1+x+y/4=2x x=1+y/4,当y=4时,x=2。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盆烯是近年合成的一种有机物,它的分子结构可简化表示为(其中碳、氢原子已略去),下列关于盆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盆烯是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B.盆烯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盆烯与乙烯均满足分子通式CnH2n
D.盆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BC。盆烯的分子式为C6H6,与苯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与苯不同,应是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盆烯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盆烯中含C===C键,可发生加成、加聚、氧化等反应;盆烯与乙烯的组成、结构均不同,乙烯满足CnH2n,但盆烯不满足。
12.
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
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
C.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
D.该物质的分子式可能为C3H6O3
解析:选C。题给的是比例模型,应着重观察模型中球的种类、球与球之间的连接情况等。观察模型中有三种球(黑球3个、斜线球3个、小白球6个),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原子。再联想有机化合物中C、H、O等常见原子形成共价键的特征,可分析出黑球应该是碳原子、斜线球是氧原子、小白球是氢原子。题给模型所表示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
13.(2011年无锡高一四校联考)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上图所示装置,无水乙酸和乙醇共热制取乙酸乙酯
B.将苯逐滴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并用沸水浴加热制取硝基苯
C.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
D.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的溶液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看到有银镜出现
解析:选BC。乙酸与乙醇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不能制得乙酸乙酯,A选项错误;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D选项中未中和掉水解淀粉时用的酸,所以不会出现银镜,D选项错误。
14.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或肝糖。下列有关糖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糖元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元与淀粉、纤维素不属于同系物
C.糖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糖元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解析:选BC。由(C6H10O5)n可知,糖元分子由若干个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在这一点上与淀粉、纤维素相同,水解的最终产物和还原性也与淀粉、纤维素相同。但是糖元、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至少可以说不一定相同)、分子组成之差是C6H10O5的倍数而不是CH2的倍数,三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15.有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式为:R—CH===CH—COOH,式中的R为烷基,下列关于这种有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与镁反应能放出氢气
B.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以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选C。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羧基,因此能和镁反应放出氢气、可以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进行加成反应。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6.(11分)如下图所示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试管A中盛有无水乙醇,玻璃管B中装有CuO粉末(用石棉绒作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试管A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管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相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C中放的是蒸馏水,在实验过程中试管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从液面逸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不难分析出,向试管A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提供反应所需的氧气;(2)反应开始后,可以观察到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即CuO被乙醇还原为单质铜;(3)从C处逸出的气体主要为空气中的氮气。
答案:(1)使空气通过乙醇,提供反应所需的氧气
(2)黑色粉末变红 CuO+C2H5OHCH3CHO+H2O+Cu (3)N2
17.(11分)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不少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乳糖分解而变成乳酸。乳酸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乳酸的结构简式为。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乳酸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填序号)。
A.水解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中和反应
E.氧化反应 F.酯化反应
G.还原反应
(3)写出乳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乳酸在浓硫酸作用下,两分子相互反应生成链状结构的物质,写出此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乳酸具有的官能团—OH和—COOH的性质分析解答。
[来源:高考学习网18.(13分)已知: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酸乙酯是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且乙醇能氧化得到乙酸,所以B为乙醇,C为乙醛,D为乙酸。
19.(13分)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X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可生成Z。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若184 g X和120 g Z反应能生成106 g W,则该反应的产率为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有机物的一个分子中含碳原子的个数为46×52.2%÷12=2,氢原子的个数为46×13.0%÷1=6,则氧原子的个数为(46-12×2-6)÷16=1,故分子式为C2H6O;(2)X与金属钠反应时放出氢气,故X为乙醇,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3)乙醇经催化氧化得乙醛,Y为乙醛,其结构简式为CH3CHO;(4)X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可生成Z,则Z为CH3COOH,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即W。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60     46      88
 120 g   184 g      m
乙醇过量,应以乙酸的量计算,经计算可知,理论上应生成176 g乙酸乙酯,但实际上只生成了106 g,所以反应产率为×100 %=60.23%。
答案:(1)C2H6O
(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3)CH3CHO (4)60.23%
20.(12分)(2011年徐州高一检测)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以确认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2H4和SO2。
所需试剂有
A.品红溶液 B. 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将上述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能说明SO2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定乙烯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SO2、CH2===CH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可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烯则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二氧化硫的验证是用品红溶液。所以①是为验证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硫(品红溶液褪色),②是为了充分除去SO2(NaOH溶液),③是为了验证混合气体中的SO2已除尽(品红溶液不褪色),④是为了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1)①A ②B ③A ④D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验证实验
(4)检验SO2是否除尽
(5)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