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2 19:36: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春季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一、书写展示台。把下面这一段话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中。(3分)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
二、积累运用。
1.有趣的字谜,我们来猜一猜。(4分)
(1)哥哥一半大,莫作可字猜。( )
(2)田里跑到田外,不能当作古字猜。( )
(3)林字多一半,不当森字猜。( )
(4)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 )
2.我知道下列歇后语中加点字的谐音字。(6分)
(1)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
(2)盲人戴眼镜——假聪明( )
(3)黄鼠狼钻鸡笼——投机( )
3.按规律填词语。(6分)
一尘不染—两败俱伤—( )—( )—( )—六神无主—七上八下—( )—九霄云外—( )
4.选择题。(10分)
(1)下列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B.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隶书。
C.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D.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
(2)下列选项中和“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A.云傍马头走 B.千树落花红
C.山高月上迟 D.春到鸟能言
(3)下列关于研究报告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B.研究目的、方法、结论是研究报告必不可少的内容。
C.研究报告必须要用到所有搜集到的资料。
D.搜集资料时,专业书籍和正规网站上的更加权威。
(4)在“遨游汉字王国”活动中,五年级(3)班开展了看图猜词语的游戏,下列四幅图中同学们猜错了哪一个?(  )
A.多此一举 B.德高望重 C.自言自语 D.天方夜谭
(5)欣赏下列书法作品,把对应的字体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5.精彩回放。(9分)
(1)甲骨文是刻在上的;它出土的地方是现在的__________。
(2)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 )—( )。
(3)形声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分别代表了字义和读音。如“星”的形旁是,声旁是。我还可以写出几个形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实践。(4+4=8分)
1.请你找出这几幅图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_① ② ③ ④___________
2.针对图中情况,你对规范使用汉字有哪些建议?(至少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与理解。(10+12=22分)
(一)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很多长得相像的汉字,稍不留神就认错了。例如:“壶”是装水的容器;“壸”(kǔn)是宫里的路。“赢”,获胜;“羸”(léi),瘦弱。“诋”(dǐ),诋毁;“祇”(qí),地神。“戊”(wù),天干的第五位;“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
“戍”(shù),军队防守;“戎”(rónɡ),武器,军队,军事。
【材料二】“赢”由五个汉字组成。有人说,它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指_____;口”指_____;“月”指_____;“贝”指要取财有道;“凡”指______。
【材料三】据说,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进行中原大战。战前,冯、阎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qìn)阳会师,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蒋军。冯玉祥的一位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bì)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千米。只因多写了一笔,部队瞎跑了几百千米,最后导致冯、阎联军惨败。
1.根据材料一,下列依次填在“____”上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庭______ ②______弱 ③神______ ④______卫
A.壸 羸 祇 戍 B.壶 羸 诋 戌
C.壸 赢 祇 戎 D.壶 赢 诋 戊
2.将下列内容依次填入材料二中的四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时间观念 ②平常心态 ③沟通能力 ④危机意识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3.材料三中,导致冯、阎联军惨败的原因是( )(2分)
A.选错决战地点。 B.联军内部不团结。
C.冯玉祥的参谋写错字。 D.联军兵力不敌蒋军。
4.阅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郑板桥轶事两则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晚上,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上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做人。”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儿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螃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兴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辱他一番,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螃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1.请为郑板桥的两件趣事加上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填空。(4分)
(1)“此物”表面是指 ,实际暗指 。
(2)“其”指的是 ,“其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石》是郑板桥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2分)
4.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郑板桥年轻时很穷是因为字画不好,没人愿意买。
B.郑板桥没有出城迎接知府是因为知府太霸道,郑板桥不喜欢他。
C.郑板桥喝住黄狗,扶起小偷,是因为体恤小偷,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5.从这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与表达。(30分)
在这次“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收获颇丰吧!请大家拿起笔试试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收获展现出来,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春季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1.书写展示台。把下面这一段话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中。(3分)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答案略)
2.有趣的字谜,我们来猜一猜。(4分)
(1)哥哥一半大,莫作可字猜。( 奇 )
(2)田里跑到田外,不能当作古字猜。( 叶 )
(3)林字多一半,不当森字猜。( 梦 )
(4)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 哭 )
3.我知道下列歇后语中加点字的谐音字。(6分)
(1)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发 )
(2)盲人戴眼镜——假聪明( 充 )
(3)黄鼠狼钻鸡笼——投机( 偷鸡 )
4.按规律填词语。(6分)
一尘不染—两败俱伤—( 三心二意 )—( 四面八方 )—( 五彩缤纷 )—六神无主—七上八下—( 八仙过海 )—九霄云外—( 十全十美 )
4.选择题。(10分)
(1)下列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B.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隶书。
C.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D.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
(2)下列选项中和“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D )
A.云傍马头走 B.千树落花红
C.山高月上迟 D.春到鸟能言
(3)下列关于研究报告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B.研究目的、方法、结论是研究报告必不可少的内容。
C.研究报告必须要用到所有搜集到的资料。
D.搜集资料时,专业书籍和正规网站上的更加权威。
(4)在“遨游汉字王国”活动中,五年级(3)班开展了看图猜词语的游戏,下列四幅图中同学们猜错了哪一个?(C )
A.多此一举 B.德高望重 C.自言自语 D.天方夜谭
(5)欣赏下列书法作品,把对应的字体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E A C
5.精彩回放。(9分)
(1)甲骨文是刻在上的龟甲或兽骨;它出土的地方是现在的__河南安阳________。
(2)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隶书 )—(楷书 )。
(3)形声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分别代表了字义和读音。如“星”的形旁是,声旁是。我还可以写出几个形声字:蜘 蛛 湖 课____。
三、综合实践。(4+4=8分)
1.请你找出这几幅图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_①参予——参与 ② 招汁即来——召之即来 ③屈起——崛起 ④_桂园——桂圆
2.针对图中情况,你对规范使用汉字有哪些建议?(至少2条)
①成立“消灭错字小分队”,指出商家使用的错别字;②创办“汉字美”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_
四、阅读与理解。(10+12=22分)
(一)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很多长得相像的汉字,稍不留神就认错了。例如:“壶”是装水的容器;“壸”(kǔn)是宫里的路。“赢”,获胜;“羸”(léi),瘦弱。“诋”(dǐ),诋毁;“祇”(qí),地神。“戊”(wù),天干的第五位;“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
“戍”(shù),军队防守;“戎”(rónɡ),武器,军队,军事。
【材料二】“赢”由五个汉字组成。有人说,它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指_____;口”指_____;“月”指_____;“贝”指要取财有道;“凡”指______。
【材料三】据说,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进行中原大战。战前,冯、阎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qìn)阳会师,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蒋军。冯玉祥的一位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bì)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千米。只因多写了一笔,部队瞎跑了几百千米,最后导致冯、阎联军惨败。
1.根据材料一,下列依次填在“____”上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A )(2分)
①庭______ ②______弱 ③神______ ④______卫
A.壸 羸 祇 戍 B.壶 羸 诋 戌
C.壸 赢 祇 戎 D.壶 赢 诋 戊
2.将下列内容依次填入材料二中的四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①时间观念 ②平常心态 ③沟通能力 ④危机意识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3.材料三中,导致冯、阎联军惨败的原因是( C )(2分)
A.选错决战地点。 B.联军内部不团结。
C.冯玉祥的参谋写错字。 D.联军兵力不敌蒋军。
4.阅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4分)
汉字中虽然有许多字的字形十分相像,但是读音和意思千差万别,因此在学习汉字时要认真、仔细。
(二)郑板桥轶事两则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晚上,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上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做人。”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儿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螃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兴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辱他一番,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螃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1.请为郑板桥的两件趣事加上小标题郑板桥吟诗退小偷、郑板桥吟诗讽知府。(2分)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填空。(4分) 
(1)“此物”表面是指 螃蟹 ,实际暗指 郑板桥 。
(2)“其”指的是 知府 ,“其意”是指府想让郑板桥当众出丑___________。
3.《竹石》是郑板桥的代表作,其中“__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2分)
4.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郑板桥年轻时很穷是因为字画不好,没人愿意买。
B.郑板桥没有出城迎接知府是因为知府太霸道,郑板桥不喜欢他。
C.郑板桥喝住黄狗,扶起小偷,是因为体恤小偷,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5.从这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郑板桥是一个有文采、心胸宽广、不趋炎附势的人。面对小偷,仍愿意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面对心胸狭隘、胸无点墨的知府,郑板桥丝毫不巴结。
五、习作与表达。(30分)
在这次“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收获颇丰吧!请大家拿起笔试试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收获展现出来,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