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1. 知道古代印度在宗教、史诗、艺术等方面的文化成就,认识古代印度文化的面相与影响,认识到古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列举古代朝鲜和日本的主要文化成就,认识到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了解美洲印第安人在宗教信仰、文字、历法等领域的诸多文化成就,认识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导致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学习目标
柬埔寨“吴哥窟”——反映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玛雅古城库库尔坎神庙——又称为羽蛇神金字塔
日本国宝“唐招提寺”——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和弟子在奈良仿照唐朝建造寺院。
图片导入
一、古代印度文化
古代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区
印
欧
人
早
期
迁
移
路
线
图
从公元前20世纪起,印欧人陆续迁移,进入到印度河流域的被称为“雅利安人”,征服土著居民后,逐渐成为印度主要居民。
——雅利安人诗歌总集《梨俱吠陀·原人歌》
婆罗门教
印度教
佛 教
前6世纪,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
至凌山,即葱岭北隅也。其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辟以来,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冱汗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睹其迹。
……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馁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
不畏艰难的精神
史诗:《摩诃婆罗多》
婆罗门仙人,甚至有超越神的能量。他们会由于某些人做了不合适的事,发出诅咒。
史诗中最大的诅咒发生在战后,国王和王后失去了所有儿子,悲伤之余,王后诅咒说,36年后,黑天家族也将遭受同样悲惨的命运。36年后,诅咒应验,这就是因果报应。
阿旃陀石窟
壁画上出现的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说明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已出现世俗化倾向。
所描绘的众多的妇女形象,体态丰满,姿态优雅,反映了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
阿拉伯数字
"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
0的这一特殊就反映了"一切皆空"这一命题所留下的痕迹。
中国有儒学、道教,印度有佛教等宗教,反映了的文化特点是什么?理学形成的过程又体现了什么特点?
1.反映了世界文化多元性
2.体现了中印文化交流
请思考: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的政治演变
1.箕子朝鲜
2.卫氏朝鲜(公元前2世纪)
3.高句丽: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
4.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呈现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并立的局面。新罗在唐朝的协助下最终统一朝鲜半岛。
5.公元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6.1388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发动兵变,朝鲜王朝。
(二)古代朝鲜的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天文
文字
史学
制度与习俗
(二)古代朝鲜的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天文
文字
史学
制度与习俗
瞻星台
创制本民族的文字
《三国史记》、《高丽史》
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受中国的影响
公元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宗教
文学
文字
习俗
(二)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宗教
文学
文字
习俗
神道教
诗歌集《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
假名字母
大和绘、浮世绘;茶道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玛雅文化
印加文化
农业——培育了玉米、土豆等40余种农作物
建筑——巧夺天工的金字塔式台庙和天文观象台
历法——制订了精确的太阳历
天文——精确推算日食的周期和月球运行规律
数学——独立发明和使用“0”的概念
数学——独特的象形文字体系
文化遗址——博南帕克神庙
印第安文明最辉煌的篇章——玛雅文化
建筑——特诺奇蒂特兰城、金字塔台庙、神殿
医学——原始麻醉术、使用奎宁和毛地黄等
农业——超越玛雅的灌溉施肥技术(浮园耕作)
艺术——精美绝伦的石刻
中美洲最后的奇葩——阿兹特克文化
美洲印第安社会中最发达的统治机构
农业——高山梯田,驯化骆马、羊驼
建筑——库斯科城、马丘比丘城遗址
交通——庞大的道路工程和驿站系统
医学——麻醉术、开颅术、制作木乃伊
南美印第安文明集大成者——印加文化
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
独立发展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
A.内部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侵 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
B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对美洲文明带来了致命打击,故选B;三大印第安文明的相继灭亡是出于外因,ACD都是内因,排除。
2.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B由材料“国际压力”“民族危机感”等信息,并结合文章《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名称可以推知,日本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一场变革,以推动日本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日本是借鉴了隋唐的发展经验,而不是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的紧迫感,排除A项;新罗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是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而不是造成严重威胁,排除C项;日本虽然有了“民族危机感”,但并不能说明其出现了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B。
3.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
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 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
C.新罗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 D.唐朝与新罗形成明确宗藩关系
B材料信息反映了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表明两国政府的友好往来。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新罗只是借鉴了中国的纪年方式,并不是没有纪年方式,不符合史实,A错误;只是通过学习中国年号不能证明新罗也学习了中央集权制度,C错误;新罗对唐朝的学习不能表明二者形成了宗藩关系,D错误。故选B。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印度宗教( )
A.与西方其他文明区分明显
B.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
C.教义抽象而富含哲理
D.教派众多而影响深远
B由材料“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可以看出,印度宗教根本不同于西方文明,但对印度社会影响深刻,故B项正确;A项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完整理解,排除;C项仅仅从宗教本身来说,并非材料的主旨;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教派众多的信息,D项错误。故选B。
5.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主张( )
A.世间一切皆苦 B.世人都要拥护种姓制度
C.世间众生平等 D.世人都可进入极乐世界
C由材料“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可知,佛陀主张世间众生平等,故选C。材料强调了平等,而未强调苦难,排除A;材料中佛陀认为种姓制度是虚妄的假名,B项说法与材料相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人类的死亡问题,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