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1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基础落实练]
读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
A.北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
2.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⑥
4.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5.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7.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下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甲图中大漠胡杨所属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荒漠植被
9.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10~12题。
10.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11.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12.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
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
[综合思维练]
13.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
14.下面图1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在图2中画出A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2中甲、乙所示同一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创新应用练]
15.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示气候区的气候类型名称,并分析形成该种气候的成因。
(2)A地区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其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与解析
1-2解析:1.C 2.A 第1题,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此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第2题,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之间为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
3-5解析:3.B 4.C 5.C 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4题,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5题,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气压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
6-7解析:6.B 7.C 第6题,据图中各地所在位置及纬度数值分析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四地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干旱,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第7题,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 ℃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图中的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8-9解析:8.B 9.C 第8题,胡杨树生长于干旱气候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受气候影响属于夏季葱绿、冬季落叶的落叶阔叶林,B正确。第9题,甲地植物根系发达是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乙地叶成针状是因为气温较低;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温较高,林木四季常青;丁地植物生长较快,主要是因为夏季高温多雨。故选C。
10-12解析:10.D 11.A 12.B 第10题,根据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低,故在南半球;低温期少雨,高温期多雨,故排除地中海气候,选D。第11题,热带草原气候,位于低纬度,降水多是因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故选A。西风带在中纬度;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第12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三地纬度相当,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值判断,甲站平均温度最低,故海拔最高;乙站均温最高,故海拔最低;故选B。
13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示海陆位置分布情况分析: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即冬季风的影响,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水少。B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其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且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多,所以B地降水量多于A地。第(2)题,读图,结合气候资料图分析,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于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
答案:(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流经,降水少。B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东部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多。
(2)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于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
14解析:第(1)题,图1中极地附近为高气压带,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故图1表示的半球应为北半球。第(2)题,A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偏,冬季南偏。
答案:(1)北
(2)画图略。(提示:A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所示同一气压带位置比乙所示气压带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15解析:第(1)题,该地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受山地的阻挡,难以获得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第(2)题,南美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受山地的阻挡,难以获得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2)表现:A地区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南美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