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3.2.2 第二节 第2课时 季风与季风气候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后练习】3.2.2 第二节 第2课时 季风与季风气候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03 09: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2课时 季风与季风气候
[基础落实练]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极地俯视图。据此完成1~3题。
1.对图中①②气压带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热力因素
B.都是动力因素
C.①热力因素,②动力因素
D.①动力因素,②热力因素
2.该图反映的是(  )
A.北半球 冬季     B.北半球 夏季
C.南半球 冬季 D.南半球 夏季
3.对甲地此季节实际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日期)。读图完成4~5题。
4.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6~7题。
6.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
A.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
B.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
C.a、b两地都是高气压
D.a、b两地都是低气压
7.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9.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10~12题。
10.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1.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 B.b、c
C.c、d D.a、d
12.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综合思维练]
13.读全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
1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甲中夏季风的成因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2)在图乙中画出1月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用表示低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3)简述1月赤道附近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创新应用练]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上层(100 hPa)存在的季节性庞大暖性高压系统称之为南亚高压(又称青藏高压)。南亚高压生成于副热带,但与一般的副热带高压的动力性质和生成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南亚高压西起非洲西海岸,东至西太平洋,约占所在纬度带1/2的面积(如图)。据研究,南亚高压的进退活动与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关系十分密切。南亚高压位置偏北时,在我国东部上空存在一个异常反气旋,其中心自上而下向南倾斜,在高层给华北地区带来辐散,在低层使得气流在长江流域辐散。
(1)推测南亚高压最大强度可能出现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2)比较南亚高压强度最大的月份时,30°N~4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分析南亚高压的位置偏北时,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3解析:1.C 2.B 3.A 第1题,据图可知,①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受热形成低压,是热力因素形成;②位于纬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高压,是动力因素,故C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风向,由高压带流向低压带并向右偏, 说明该半球位于北半球,由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说明北半球是夏季,故B正确。第3题,据上题可知,此时间为北半球的夏季,根据甲地的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故A正确。
4-5解析:4.A 5.D 第4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周期性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移动。故本题选A项。第5题,由于海陆热力的差异,陆地比海洋增温快。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强烈,使南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增大,更加强了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的势力,使赤道辐合带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增温慢,与北半球相比,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北风势力弱,赤道辐合带向南移动幅度小,控制的范围比北半球小,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故本题选D项。
6-7解析:6.A 7.B 第6题,结合题意,1月份陆地(亚洲)上形成高压(蒙古高压),则海洋(太平洋)上为低压。第7题,c点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处于东亚地区,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
8-9解析:8.A 9.C 第8题,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气压梯度力指向偏西,再加上右偏的地转偏向力,此时风向是东南风。第9题,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为低压,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即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10-12解析:10.D 11.B 12.C 第10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11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第12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3解析:第(1)题,读图并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图示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赤道低气压带南移,据此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第(2)题,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其季节移动规律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读图可知,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交会。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3)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14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地区为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西南风。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沛。第(2)题,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接近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0°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与 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第(3)题,降水形成的条件:要有充足的水汽;气流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有较多的凝结核。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信风带气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凝结,因此控制区域一般降水较少。
答案:(1)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影响: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沛。
(2)如右图所示(要求:①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南偏;②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
(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降水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信风带控制区域一般降水较少。原因:气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凝结。
15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形成南亚高压的暖性空气应为低层大气受热后抬升在高空集聚而形成,因此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的7月份,近地面气温最热,抬升最剧烈而使得高空的南亚高压最强。第(2)题,北半球的夏季,30°N~40°N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受夏季风控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30°N~40°N亚欧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第(3)题,根据材料,南亚高压位置偏北时,在对流层高层,在华北地区上空气流辐散,近地面空气以辐合上升为主,易形成阴雨天气,降水较多;在低层使得气流在长江流域辐散,中心气流下沉,不易出现降水,降水偏少,最终形成北涝南旱的状况。
答案:(1)月份:7月份。理由:南亚高压是暖性高压,是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高层空气堆积产生辐散而形成的高压;夏季气温高,上升气流强,气流温度高,故南亚高压最大强度可能出现在7月。
(2)气候特征:西岸炎热干燥,东岸高温多雨。
成因:30°N~40°N亚欧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30°N~40°N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7月份受从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季风影响。
(3)南亚高压位置偏北时,在对流层高层给华北地区带来辐散,近地面大气辐合,中心气流上升,造成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在低层使得气流在长江流域辐散,中心气流下沉,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南亚高压位置偏北,对应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导致我们整个雨带偏北,易造成北涝南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