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使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初步理解诗中对比手法。
重点:体会本诗所表达的内容,使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请看大屏幕:出示鲁迅的照片,并请同学介绍鲁迅。
2、 引入课题: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深沉的忧虑、怀着对中华民族赤诚的热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臧克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
3、 听范读:播放朗诵
你认为他们朗读得怎么样?觉得好好在哪里呢?师:诗歌往往表达充沛的情感,所以诗歌重朗读,通过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当然如果我们想读好它,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并根据你的方式来画出节奏、重音、并自行设计一下语调。
4、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 点读:
下面我要找同学来分节朗读这首诗,你说我应该找几个人来读呢?(7个人)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哪一节对全诗起到了概括,或者说是提纲挈领的作用?
2、 理解“生”和”死”的两种不同含义。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节奏和重音还有语调第一次读就把握的很不错。你们认为哪一节对全诗起到了概括或提纲挈领的作用?好我们来读第一节。这里的“活”出现了几次?你认为这两个“活”字的含义一样吗?(前面的活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指的是精神永存)再来看看“死”又出现了几次?两次的出现又有怎么样不同的含义呢?(前者是告诉我们反动派在要民心目中其实已经死亡,后者是告诉我们鲁迅和像鲁迅一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可以说前一种人是虽生犹死,后一种人是虽死犹生,那你怎样看待这两种人呢?(轻视,尊敬)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这一节,齐读这一节。师:看来理解了读歌会读得更有感情。
5、 深入领会诗义,体会表达方法
1、分组读一读二到四小节,在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看法。
在全班中汇报,每节里的两个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由此可见这首诗表达的方法是什么?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前一种人我们还仅仅是轻视吗?(憎恨)
2、请你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崇高敬意来读这两部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鲁迅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远去可是他又并没有走远,他依然在我们的心中。请同学再来读,用心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那由衷的爱戴。
3 、在你们的诵读中我想仿佛听到鲁迅先生的最后遗言:“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对这么伟大的人,我们又怎么能忘记。我想起他在《自嘲》诗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他用自己的笔不缀耕的一生,有忧国忧民的态度使自己的笔像一把利剑,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和无耻行径。而对人民大众他向来都是关心倍至,他生病最为严重的时候也经常写作到半夜,还挂念着自己的佣人阿三,告诉她要好好休息不要太累了。
他在自己的诗集《野草》中这样写到:“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先生这篇《题辞》的锋芒所指便是当时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4.12”上海大屠杀,“4.15”广州血腥大惨案,这两次反革命政变,使鲁迅看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屠杀人民的反动本质。希望“地火在地下运行”熔岩必将喷发,人民革命必将到来,断言人民革命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断言国民党反动统治绝不能长久。因此敌人对这篇《题辞》是十分害怕和痛恨的,对它横加“践踏”和“删刈”。从敌人的害怕和敌视中,让我们更加看出这篇作品的战斗威力。
“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就是?说到这我不得不提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的。1902年鲁迅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 鲁迅最终弃医从文,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弱、麻木,使他深感到: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痛苦,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维系在一起的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请你模仿作者这种对比手法来写一段话:有的人—————;有的人——————。
4再来读第五到七小节,看看它和前面的几节诗有什么关系
这几节诗与前几节有什么关系?请同桌之间这样对应着读一读。这样读完后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觉得反动派得到的应有的结果大快人心,像鲁迅那样为人民服务的人被群众尊敬和爱戴)是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五节:人民是怎样对待这两种人的呢?点读,摔垮是什么意思?是的反动派欺压百姓最后补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还有哪些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为人民作牛马的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你的心里还记得他?
第六节:这两种人又有怎样的结果呢?点读,“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句话谁理解了?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鲁迅先生及他的作品就像是黑暗中的盏灯光,给中国人民以斗争的力量。可以说他已经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就像那野草一样,遍及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深入民心。
3)第七节:点读,这两种人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有怎么样的位置呢?
是啊鲁迅先生,人民给了他极高的赞誉(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化战士)人民永远纪念他。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是怎样来评价鲁迅先生的。(看大屏幕)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六、回顾全诗,树立价值观
学习了这首诗,对你今后的人生和做人的态度有没有启发?你打算怎样做?
七、总结:今年的10月19日,也就是上个星期二正是鲁迅先生逝世64周年纪念日。我爱戴着鲁迅先生,请允许我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某人》来表达我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藏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辉。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