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雪兔冬季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夏季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雪兔是中国唯一冬季毛色变白的野兔,在历史上的冰河时代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之后随着冰河的后退而迁移。据此完成3~4题。
3.雪兔毛色的季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多样性 D.区域性
4.冰河时代以后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对上图所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6.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在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降水等条件影响下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林线海拔范围,据此完成7~9题。
地区 纬度位置 海拔/m
天山 42°N 2 800
长白山 41°N 2 400
四姑娘山(四川) 31°N 4 200
色季拉山(西藏林芝) 29°N 4 600
玉山(台湾) 23°N 3 400
7.影响林线的最主要温度条件是( )
A.冬温 B.夏温
C.积温 D.均温
8.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
A.纬度越高,林线越低
B.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C.同一纬度,降水越多林线越低
D.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林线越低
9.西藏林芝的色季拉山是全世界林线最高的山,与此相关的是( )
A.暖湿气流的影响 B.冰雪融水多
C.垂直地带性显著 D.太阳辐射强
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增强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据此完成10~11 题。
10.图中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阔叶灌丛 D.落叶阔叶林
11.近几十年来,该河谷植被类型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的是( )
A.P植被类型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山地针叶林 D.高寒蒿草、杂类草草甸
右图示意某山地1月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且等温线间距相等。读图,完成12~13题。
12.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则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
A.丙坡雪线低于甲坡 B.乙坡坡度大于丁坡
C.该山地有终年积雪 D.该山地位于低纬度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5.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 m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千米。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 400 m。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 mm,被称为世界旱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8分)
(2)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有机物。由于植物主要存在于陆地上,且木质素具有明显的抗降解性质,因此木质素可以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有机物的指示物。木质素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目前在工业上的利用率低,解决其降解问题后,未来将在堆肥、新型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沉积物,水下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它的陆源
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右图示意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每100 mg有机碳中木质素含量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中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
(1)说明越南雨季时红河口水下沉积物中木质素含量增加的过程。(6分)
(2)说明图示区域由岸向海方向上木质素含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
(3)红河口水下沉积物中木质素来源有新鲜植物碎屑,试分析其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秦岭南北宽100~150 km,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显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专家认为,把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确定在秦岭南坡800 m等高线更精确更科学。如图示意秦岭南北坡的景观差异。
(1)与秦岭南坡相比较,指出北坡1月平均气温的特点并分析原因。(5分)
(2)说明秦岭高山灌丛草甸发育的主要环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中专家的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巴塔哥尼亚高原(如图)北起36°S的科罗拉多河,南濒麦哲伦海峡,西接安第斯山脉,东临大西洋,自然环境独特,素有“风土高原”之称。巴塔哥尼亚高原由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组成,沙漠直抵东海岸。7月均温在0~4 ℃之间,1月均温为12~20 ℃;年均降水量不超过300 mm,并呈自西向东递减趋势;风力强盛,常吹时速超过110 km的狂风。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4分)
(2)说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植被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3)乙区域曾全部是茂密的森林,现在其东部地区已变成草原和荒漠,请在下图中画出其植被和地形演变过程,并做相应阐述。(5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2解析:1.A 2.C 第1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到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阔叶树种;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到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南京纬度较低,秋季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城市道路两侧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第2题,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两地温度影响,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因此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这反映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4解析:3.A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其毛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4题,由材料可知,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喜寒冷环境。冰河时代结束后,随着冰河后退,气候寒冷的区域向北缩小,因此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向北。
5-6解析:5.D 6.A 第5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6题,与热带荒漠相比,甲所在区域降水增多,热量相差不大,故为热带草原;同理,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7-9解析:7.B 8.C 9.A 第7题,由表可知,纬度较低,林线较高,说明热量是影响林线的重要因素。表中显示,天山纬度比长白山高,林线却比长白山高,二者都位于温带,冬温较低,林木生长缓慢,夏季林木生长较快。但夏季时,天山比长白山的昼长更长,且天山位于大陆内部,夏季的温度更高,导致天山的林线比长白山高,这也说明夏温是影响林线的最主要温度条件。第8题,据表可知,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林线越低,但并不绝对,如天山林线海拔高于长白山;长白山降水多于天山,但林线却低于天山;同一纬度,热量条件相似的前提下,降水越多林线越低;同一纬度,林线高度与降水关联度更明显。第9题,亚热带、热带的热量差异较小,林木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是降水条件。西藏林芝位于藏南谷地,谷口敞开,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在此降下地形雨,导致色季拉山森林茂密,成为全世界林线最高的山。
10-11解析:10.C 11.D 第10题,据图可知,EVI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始向上、向下减少,说明P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状况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P处可能是灌丛,C正确。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状况优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EVI较大;我国不存在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热量方面,而低海拔地区热量条件更好,A、B、D错误。故选C。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气候出现暖干化趋势,因此森林植被的生长条件会恶化。高山草甸等植被因热量条件改善而生长期延长,加上对降水的需求量较小,故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13解析:12.D 13.C 第12题,1月份北半球大陆内部的山地,北坡为阴坡,同海拔位置相比,气温较低,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图中四地均位于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但丁地位于南坡,说明丁地海拔最高,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13题,由题干“山地位于南半球”可知,丙坡属于西坡,甲坡属于东坡,东、西坡气温相同,雪线主要受盛行风向影响,但无法确定风向,不能确定丙坡与甲坡哪坡属于迎风坡,坡度也无法确定,故A、B项错误;1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山地气温低于0 ℃,说明该地海拔较高,有终年积雪,故C项正确;该山地1月份等温线最高温度为0 ℃,说明该地位于较高纬度,故D项错误。
14-15解析:14.A 15.C 第14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量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地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15题,该山坡2 000~3 000 m处为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分布着森林带,故气温较高,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可知,2 000~3 000 m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16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判断,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该地的气候特征导致该地河湖稀少,且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以至于该地多沙漠景观;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流量小,沙质物质少;根据材料分析,谷地地表多被盐壳覆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质物质的产生;读地形剖面图可知,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综上分析,谷地受副热带高压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
答案:(1)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干旱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多沙漠;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2)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流量小,缺乏充足的沙质沉积物,沙质物质来源少;地表被盐壳覆盖,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质物质来源;边缘为山地向谷地的过渡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受副热带高压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
17解析:第(1)题,木质素主要存在于陆地上,越南雨季时红河口水下沉积物中木质素含量增加,说明陆地上的木质素含量增加,并且随流水汇入红河口的木质素的含量也增加,作答时从木质素的形成、移动和富集过程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由岸向海方向上木质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由材料可知河口水下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且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即砂粒越大,吸附的木质素越少。在近岸河口处受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由岸向海方向上,先是流水的搬运作用减弱,砂粒由大变小,之后海水的搬运作用增强,砂粒的沉积量总体减少,因此木质素的含量由岸向海,先递增后递减。第(3)题,红河口水下沉积物中木质素来源有新鲜植物碎屑,而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有机物,说明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且新鲜的植物碎屑被流水搬运至红河口形成水下沉积物。
答案:(1)雨季时,植物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木质素含量多;雨季时,河流侵蚀作用强,河流挟带泥沙等物质多,木质素吸附于泥沙之上;河口处淤沙多,木质素随之沉积,逐渐富集,含量增加。
(2)变化特征:先递增后递减。
在近岸河口处,随着流水的搬运作用减弱,并且受海洋顶托作用,由岸向海,砂粒由大到小;因砂粒越大,吸附的木质素越少,砂粒越小,吸附的木质素越多,故木质素含量在近岸先递增;随着距海岸线距离增加,泥沙沉积量总体减少,木质素沉积也随之减少。
(3)红河流域高温多雨,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新鲜的植物碎屑被流水挟带搬运,在河口处形成水下沉积物。
18解析:第(1)题,与秦岭南坡相比较,北坡1月平均气温的特点及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坡向和纬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秦岭南坡相比,北坡为冬季风(或寒潮)迎风坡,受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较低;北坡处于阴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与南坡相比,北坡纬度相对略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因此获得太阳光热较少,导致气温较低。第(2)题,秦岭高山灌丛草甸发育的主要环境特点及原因应从气温的垂直变化方面进行说明。图中显示,高山灌丛草甸分布在海拔3 400 m附近及以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冷湿。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同专家观点,理由可从分界指标和图中信息进行归纳说明,我国暖温带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而亚热带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图中显示,南坡800 m等高线以下是常绿阔叶林,以上为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暖温带植被分界线相同,因此把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确定在秦岭南坡800 m等高线更精确更科学;若不赞同专家观点,理由是自然区之间本身不具有明确的界线,温度带的界线有一定的过渡性,不需要更精确,也没有更精确的界线;图中800 m等高线为垂直方向上的界线,水平方向暖温带与亚热带还是以秦岭为界更科学。
答案:(1)特点:气温较低。原因:冬季风(或寒潮)影响大;位于阴坡,不利于接受太阳光照;纬度相对较高,获得太阳光热较少。
(2)特点:冷湿。原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3)赞同。理由:南坡800 m等高线以下是常绿阔叶林,说明是亚热带(是亚热带的代表植被群落);800 m以上(常绿阔叶林消失)为落叶阔叶林,说明是暖温带(是暖温带的代表植被群落)。
或不赞同。理由:温度带的界线有一定的过渡性(模糊性);水平方向的暖温带与亚热带以秦岭为界。
19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题,从植被对天气、地貌、土壤等的影响方面作答即可。第(3)题,本问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绘图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和板块构造学说绘出即可。
答案:(1)分布特征:自西向东由温带草原向温带荒漠过渡。形成原因:纬度较高,年降水量少,植被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为主;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递减。
(2)植被类型以荒漠和草原为主,地面摩擦力较小,风力强劲;防风固沙作用弱,尘暴不断;土壤有机质补充少,表土层浅薄,极易沙化。
(3)
(绘图时有森林、草原、荒漠以及山脉的隆起即可)
①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为充足,植被多为森林。
②受板块碰撞挤压影响,山脉逐渐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带来的湿润水汽,东部地区植被渐渐退化成草原。
③山脉继续隆起,盛行西风更加难以翻越,加上东部受寒流影响,降水更加稀少,东部地区的草原不断退化,形成荒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