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1 08: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隋朝是怎样建立并完成统一的?
隋朝在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西魏

南北朝分裂局面是怎样结束的?
581
589
温故知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4.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一、隋的统一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
定都:
统一时间:
581年
长安
589年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趋势。
2.隋的发展
一、隋的统一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开皇之治”)
(1)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作用:
隋朝时使用的五铢钱
人口数量
耕地面积
589年
606年
隋初
隋盛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2.时间:
公元605年
二、开通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页,用动手绘制《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并要求在图中填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中心、四段河渠的名称。
洛阳
涿郡
余杭













二、开通大运河
余杭(杭州)
通济渠
江南河
淮水
长江
江都(扬州)
长安
洛阳
永济渠
海河
涿郡(北京)
邗沟
钱塘江
黄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分为四段(永通邗江)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3.大运河构成:
4.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唐朝诗人皮日休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朝诗人胡曾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你同意谁的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二、开通大运河
积极影响
①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至今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
消极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二、开通大运河
猜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提示一:金榜题名
提示二:名落孙山
提示三:十年寒窗
提示四:连中三元
提示五:一举成名
科举制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阅读课文,分析科举取士制度是在什么背景开创?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寒门子弟入仕无门,不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也缩小了统治基础。(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材料一 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书》卷一《高祖纪上》
材料二 炀帝始建进士科。
——杜佑《通典》
2.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分析科举制制是如何建立起来?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材料一 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材料二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内容。
3.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科举取士的开创有何意义?
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四 、隋朝的灭亡
1.阅读课本最后一目,思考:隋朝是在谁统治时期灭亡的?造成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1)在位君主:
(3)经过:
(4)结果: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和贵族起义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隋炀帝
(2)原因:
材料一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2.根据材料,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经验教训?
四 、隋朝的灭亡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文帝
隋炀帝
建立隋朝,统一南北
励精图治,经济繁荣
开凿运河,贯通南北
创立科举制
繁荣一时
二世而亡
课堂小结
顺应时代趋势
滥用民力
随堂练习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3、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4、科举制正式形成是在( )
A、汉武帝时 B、魏晋时期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b
c
d
c
5、关于隋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B.他在位时南北重归于统一
C.他在位时励精图治
D.他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的是( )
A、经济繁荣  B、节俭盛行
C、二世而亡 D、短暂而繁荣
d
d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