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1 09: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会址
(1)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时间:1956年
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对主
要矛盾
落后的农业国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的要求
第一对主
要矛盾
我国的实际情况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毛泽东致开幕词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探索中的失误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乘风破浪》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表现
后果
评价
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大跃进”
1958年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
“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1958年国庆节,天安门前由钢铁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当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大跃进”运动
工业上:大炼钢铁
小高炉群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使得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展开,全国近亿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为使钢铁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锅炉,用土法炼钢。到年底,产量指标完成,但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
农业上:虚报产量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冒进,不符合客观实际……
——“左”倾错误
壁画《大豆过江》
1958年作
壁画《一种树四种果》
1958年李维朴作
“人民公社化”运动
加入人民公社后,人们敞开肚皮享受着不花钱的饭菜,有人说:“真是进了共产主义了。”
饭后上工,社员在地里拿工具懒洋洋地什么都不干,邻居大婶还说:“别那么卖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样。”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是“一大二公”。
大:规模大。
公:公有化程度高。
1958年 毛泽东召提出了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议。
毛泽东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总路线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
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急于
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启示
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失误的原因
突出难点
1961年全面调整
三大失误
自然灾害等
严重经济困难
(3)调整国民经济
材料 粮食极度短缺,以至于城乡居民和国家干部普遍营养不良,浮肿病人比比皆是,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1958-1963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2 158万人。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失误造成了什么后果?党和政府又是如何处理的?成效如何?
后果
成效
处理措施
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
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年度 粮食产量(亿斤)
1958 4000
1959 3400
1960 2870
1961 2950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产量生产情况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1961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
2、爆发: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织中央文革小组,他们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
江青
张春桥
陈伯达
康生
毁文物
烧古籍
拆寺庙 斗和尚
2
各地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砸校牌
(1)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3、表现:
(2)国家主席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刘少奇(1898-1969)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罪名 叛徒、内奸、工贼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说一说“文化大革命”危害吗?
最大冤案
说明
危害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红卫兵指的是以保卫毛主席,保卫红色江山为己任的青年学生。是文革大革命中冲击原政权机构的重要力量,对文化大革命在全国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毛泽东在天安门8次接见红卫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批斗刘少奇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字被改为“刘卫黄”,
共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民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1)全国动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2)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4、抗争:
(1)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他们的阴谋。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5、两个反革命集团: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2)“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欢庆粉碎“四人帮”
审判席上的“四人帮
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
叶剑英与华国锋在天安门城楼上
启示和教训
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三、建设成就
(1)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2)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
(3)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4)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5)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6)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7)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1、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你能说出他们
的故事么?
2、模范人物:
1991年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焦裕禄纪念馆题词
1922-1964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923-1970
王进喜1963年跳入泥浆池
搅拌水泥、制服井喷的经
典照片
大庆工人---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
毛泽东1963年3月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40-1962
我们今天应向英雄人物学习些什么
爱国主义精神,
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艰苦创业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3、“文化大革命”时期:
【反思完善】
“总路线”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国民经济调整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成绩令人瞩目。并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
八大召开
反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探索之路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2.失误
1.良好开端
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中共八大
时间
主要任务
意义
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模范人物: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3.成就和
模范人物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