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曾国藩
《蜀道难》
——作者:李白(唐)
夜宿石门诗
谢灵运 〔南北朝〕
朝搴(qian取)苑中兰,畏彼霜下歇(衰竭)。 ——(情趣高雅,品质高洁),
暝还云际宿,弄(玩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互文)——(深思敏锐,喜爱自然)
妙物莫为赏,芳醑(xu美酒)谁与伐(赞美)?
美人竟不来,阳阿(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徒晞发(晒干头发)。(屈原《九歌》)
——(孤独寂寞,渴求知音)
1.看类别(山水诗歌)
2.看外围
①看标题,捕捉关键词(夜宿)
②看作者(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③看注释,捕捉关键信息
3.看内容
(1)整体
起承转合的句子结构。
尤其注意最后一句卒章显志。
(2)部分
①直接抒情的词语。
②隐含感情的词语。(弄,莫,竟,徒)
③意象传达的意境氛围(兰,月,木落)
④修辞上包含的感情。(用典)
⑤句法上传情达意。(谁与伐)
回顾:读懂诗歌的“抓手”
蜀道难
李白
1.看类别(乐府诗、送别诗)
2.看外围
①看标题,捕捉关键词(难)
②看作者(李白,诗仙,盛唐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描绘景物。 )
③看注释,捕捉关键信息
3.看内容
(1)整体
起承转合的句子结构。
尤其注意最后一句卒章显志。
(2)部分
①直接抒情的词语。()
②隐含感情的词语。()
③意象传达的意境氛围()
④修辞上包含的感情。()
⑤句法上传情达意。()
回顾:读懂诗歌的“抓手”
、 读标题
《蜀道难》是乐府诗《相和歌辞·瑟调曲》的旧题,多写蜀道险阻。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南朝梁、陈间已有人拟作。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蜀中(四川)的道路,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
文学常识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文学常识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的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代表人物有屈原、李白等,代表作有《离骚》《蜀道难》等。
读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
读文本 字音
噫吁戏(yī xū xī) 鱼凫(yú fú) 猿猱(náo)
扪(mén)参(shēn)历井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梳理结构脉络和情感
基本技巧
提问常见用语
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
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
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 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读文本第一段
噫吁嚱,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比)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飞越)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可以指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逆折(倒流)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百步九折萦岩峦(绕着山峰转)。扪(摸)参历井仰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膺(胸)坐(徒、空)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距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奔腾的急流)瀑流争喧豗,砯(水、此处为冲击之意)崖转(使滚动)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为什么)乎来哉!
读文本第二段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倘若)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吸)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
读文本第三段
理解全文
全诗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层意(试用动宾结构概括)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难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险要,想杀人惨景——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
理解全诗抓显性词句
找出三叹,体会诗人如何写蜀道之难
第一叹:蜀道自古难行——开辟难
第二叹:蜀道自古可畏——攀越难
第三叹:蜀道居住安居难——早还家
理解全文
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理解全文
本诗的主旨
1.此诗为送友人入蜀所作,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关心。
2.表面写蜀道艰难,实际写仕途坎坷,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3.写蜀道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危:
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因山崖很高,腿骨弯曲。
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指出下列各句中“危”的意义
危言危行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危楼高百尺
人人自危
生命垂危
正直
危险
正,端正
高
恐惧
亡
危乎高哉(第一节)
1.高
2.危险
3.恐惧
蜀道之难,“难”在何处
难
2.高
蜀道的来历
3.险
4.环境复杂
战祸惨烈
蜀道的高峻
蜀道上环境凄清
蜀道上山水险恶
自古难行
自古可畏
(劝阻友人)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早还家
(告诫友人)
总结
1.开辟难
如何写出“蜀道之难”的?
想象 夸张 衬托
描写 烘托 反复
正 侧结合描写 视 听觉结合描写
俯仰 视觉的变换
理解全文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起险峻?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总之,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子规——“天地间的愁种子”
包含三层意蕴:
声音——“不如归去”;
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
行为——啼血化魂。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
杜鹃鸟又名子规、杜宇、蜀魂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
1.游子的羁旅之愁、离人的怀人之意。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鹧鸪天晏几道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2.寄托兴亡之事。
成 都
胡曾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三月三十夜闻杜宇
陆游
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
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
3.寄托报国之情。
4.佳人的春归之怨。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送春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蜀道难》:“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你觉得《蜀道难》的“笔势纵横”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1、时空纵横 2、感情强烈,内容丰富
二、1、结构上 一唱三叹 2、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恣肆的夸张、反复、虚实并写 3、语言上,句式灵活,三言到七言,参差错落。音韵自由。
文本特色:
一、内容方面:
1、取材
2、内容情感
二、形式
1、结构
2、手法
3、语言
蜀道难 张文琮
蜀道驾绝岭,栈道接危峦。
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李白的《蜀道难》与此有何不同?
奇特的想象、恣肆的夸张
变换的语言、强烈的感情
《行路难》(其一)中的“路”与“蜀道”有何不同 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对此有何审美启发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内涵不同《行路难》中的“路”是关于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人生、政治的理想之路。而《蜀道》是崇高险峻的山川自然之路。感情不同《行路难》抒发的是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对未来人生仍抱有自信和信心。也即是说,在苦闷哀叹中,仍不失雄心壮志。而《蜀道难》表现的是在崇高峥嵘的自然面前,只有哀叹、悲愁与敬畏,无所谓什么坚强。
启发:面对社会、人生的困惑、苦闷,不失坚强、自信是一种美;面对崇高、艰险的山川、自然,保持敬畏、谦卑、柔和也是一种美。关键是这种情感,是要出自诗人真实的内心。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一词多义
1.危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高
危险
端正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一词多义
2.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
枯松倒挂倚绝壁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冠绝一时
绝处逢生
飞越
陡峭的
与世隔绝
极,非常
超越
没有出路
一词多义
3.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久而不去
我从去年辞帝京
距离
离开
过去的
一词多义
4.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西当太白有鸟道
木兰当户织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不久当归还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把守
面对
面对
对等,比得上
一定
将要
应当
一词多义
5.或
所守或匪亲
或取诸怀抱
倘若
有的人
一词多义
6.及
蚕丛及鱼凫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其所之既倦
和
达到
比得上
等到
一词多义
7.乎
危乎高哉
相与枕藉乎舟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语气词
相当于“于”,在
形容词词尾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砯崖转石万壑雷
冲击
词类活用
2.使动用法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凋谢
使…滚动
词类活用
3.为动用法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
词类活用
4.名词作状语
西当太白有鸟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问君西游何时还
侧身西望长咨嗟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在西面
在上面
在下面
向西
向西
在早上,在晚上
古今异义
可以横绝峨眉巅
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这样以后
今:连词,一事接一事发生
文言句式
1.省略句兼状语后置
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又闻子规啼(于)夜月
文言句式
2.状语后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文言句式
3.宾语前置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