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一、选择题(共16题)
1.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包装食品
B.农业上为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物质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打开碳酸饮料瓶,有大量气泡逸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2.小红经常帮妈妈洗碗,如果碗里有油,洗的最干净的方法是( )
A.只用冷水洗
B.只用热水洗
C.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D.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并用净水漂洗
3.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B.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4.已知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g水溶解31.6g硝酸钾一定饱和
B.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31.6g硝酸钾
C.20°C时,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含有31.6g硝酸钾
D.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31.6%
5.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5gNaCl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
C.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D.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B.长期放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可以相互转化
D.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到,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C.将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却不变
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丙物质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甲=丙
D.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
10.MgSO4和Na2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S/g MgSO4 25.1 28.2 30.8 32.9 34.3 35.0 34.9
Na2CO3 21.5 39.7 49.0 48.5 46.0 45.2 43.9
A.物质甲是Na2CO3
B.a点对应的温度t1在20℃~30℃之间
C.b点、c点对应的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1.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其中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俗称小苏打
B.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
C.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D.将Na2CO3和NaCl均达到饱和的混合溶液,从40℃降温至20℃时,析出的固体物质主要是NaCl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甲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D.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0g
1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 ℃时,a、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b
D.将b溶液由10 ℃升温至30 ℃时变为饱和溶液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当T>t2℃时,甲的溶解度比丙大
②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③如果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④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会变小,浓度会变小
⑤t3℃时,将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溶解度由大到小为:甲>乙>丙
⑥t3℃时,将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多到少为:甲>乙>丙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5.某同学自制汽水(如下图)并记录了心得,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温度/℃ 0 5 10 15 20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 6.9 7.45 8.85 9.6 10.35
A.①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50 B.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
C.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气泡增多 D.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有碳酸氢钠析出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甲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D.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0g
二、综合题(共6题)
17.下表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部分溶解度(单位:g/100g水),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甲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乙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丙 0.182 0.165 0.160 0.141 x 0.121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100g水。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与其溶解度(20℃)的关系示意图如下,则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
(4)3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列式即可,不要求计算)
(5)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6)向不同温度的100g水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乙物质,保持温度不变,溶解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溶液温度:Ⅰ>Ⅱ>Ⅲ>Ⅳ
b.溶液质量:Ⅰ=Ⅱ>Ⅲ>Ⅳ
c.溶液Ⅰ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使Ⅳ中的固体恰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7)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t2对应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_____。
A小于30℃ B等于30℃ C大于30℃ D无法确定
(8)t℃时,某物质(固体)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n:m,则在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18.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t1℃时2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__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烧杯②中加热蒸发少量水时,同时一定还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可能还有氯化钾没有溶解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E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①内溶液的质量=烧杯②内溶液的质量(不考虑水的蒸发)
19.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和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
①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________ 。
②实验B能说明CO2可溶于水,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③实验C,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 ______ (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2)如图D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 _____ 。 ②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_______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D.从t2℃降至t1℃,甲、乙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③某同学设计的鉴别甲、乙固体的方案如下:t2℃时,取4.0g甲和4.0g乙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____ 。
④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__________ ,然后过滤。
20.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烧杯①的溶液是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的溶液
(2)t1 ℃时,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为_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 ℃,则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烧杯①溶液的浓度 _____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比较”)烧杯②溶液的浓度。
(4)t1 ℃时,若将125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至溶质质量分数为10%,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 g 。
21.(1)小明取串场河的河水,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滤液中有难闻的异味,可添加__________除去,
②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来比较所取水样与制得的蒸馏水的硬度。
③经过净化后的水,在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
④消毒剂为高铁酸钾(K2FeO4)。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在t2℃时,将30gA物质充分溶解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若将烧杯内物质降温至t1℃(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剂的质量 b 溶液的质量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C两种物质时,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提纯A.
③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①经计算,所需 6%的氯化钠的体积为________mL;加水_______克
②若量取水时,采取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得到的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3% (填“>”“<”或“ = ”)。
③向该49g20%的稀硫酸中,加入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___(填字母序号)
A 15.5g B 16.1g C 18.1g
22.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①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的溶解度曲线_____.
③根据KNO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 ______g.
(2)(设计提纯步骤)
①选取样品(95gKNO3和5gNaCl的混合物)
②配制80℃时KNO3的饱和溶液(加水约56.2mL,水的密度约为1g mL﹣1)
③降温至20℃
④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为了证明④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O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铬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________,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 计算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________g(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方案三________与95%进行比较;
方案四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A、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在加热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故不可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包装食品,错误,B、农业上为提高粮食产量,应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而不能大量施用,错误,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物质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正确,D、打开碳酸饮料瓶,有大量气泡逸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降低,错误,故选A
2.D
【详解】
A、油脂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A错误;
B、温度较高时油脂的溶解性较大,但油脂是不易溶于水的,所以B错误;
C、冷水中油脂的溶解性较小,所以C错误;
D、热水中油脂的溶解性较大,洗涤剂又有乳化作用,所以D正确。故选D。
3.A
【详解】
A、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选项正确;
B、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没有指明温度,则100g水溶解31.6g硝酸钾不一定饱和,故A不正确;
B、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硝酸钾,故B不正确;
C、20°C时,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含有硝酸钾,故C正确;
D、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故D不正确。故选C。
5.D
【详解】
A、5 g NaCl完全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76%,A错误;
B、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也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甚至减小,B错误;
C、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在压强不变时,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错误;
B、长期放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纯净物水,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正确;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质,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溶液是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的物质的粒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一般方法是加入溶剂或升高(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升高)温度。所以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错误;
D、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难溶解在水里,却很容易溶解在汽油里。外部因素是温度、压强(是对气体来说的)。例如,除了气体和氢氧化钙等特殊的固体溶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成反比以外,一般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成正比;还有气体的溶解性也与压强成正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确定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中溶剂较少。因此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甲中溶剂较少,错误;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或加溶剂)的方法,错误;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解度变大,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变化,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却不变,正确。故选D。
9.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t2℃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错误;
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丙物质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C、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由于t3℃时,甲的溶解度>丙的溶解度,所以t3℃时,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甲<丙,则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为:甲<丙,此选项错误;
D、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A、由表格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故溶解度曲线图中甲物质是碳酸钠,正确;
B、a点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表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20℃~30℃之间,正确;
C、b点、c点对应的是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D、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对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则不一定,错误。故选D。
11.B
【详解】
A.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B.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D.由图中信息可知,他怒道溶解度随温度降低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将Na2CO3和NaCl均达到饱和的混合溶液,从40℃降温至20℃时,析出的固体物质主要是碳酸钠。选B
12.B
【详解】
A、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故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甲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多,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该温度下,甲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50g,故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甲物质能全部溶解,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0g,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
A、有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1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A错误;
B、在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相等,故B正确;
C、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故C错误;
D、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给它的溶液升温时,它的溶液只能是变得更不饱和,故D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
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T>t2℃时,甲的溶解度比丙大,正确;
②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正确;
③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如果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④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溶质质量会变小,浓度会变小,正确;
⑤t1℃,溶解度由大到小为:丙>乙>甲,错误;
⑥t3℃时,将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没有溶液质量,不能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
A. ①中溶质的质量为10g,溶剂的质量为500g,溶液的质量为510g,则①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0g:510g,即1:51,不符合题意;
B. 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10.3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10.35g碳酸氢钠,则20℃时,500g水中最多溶解51.75g,而②中500g水中加入的是1.5g碳酸氢钠,所以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 ⑤摇匀放入冰箱后,因温度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气泡减少,不符合题意;
D. 由表格数据可知, 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6.9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9g碳酸氢钠,则0℃时,500g水中最多溶解34.5g碳酸氢钠,而题中500g水中加入的是1.5g碳酸氢钠,则⑤摇匀放入冰箱后不会有碳酸氢钠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详解】
A.由图可知,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选项错误;
C.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受温度影响大,所以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甲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多,选项正确;
D.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甲25g,所以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0g,选项正确,故选B。
17.35.8 乙 微溶于水 ×100% 乙、甲、丙 bd A
【分析】
运用溶解度表中数据分析并比较解答;根据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与其溶解度(20℃)的关系示意图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运用溶解度表中数据分析解答;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小于30℃;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等于溶解度与(100+溶解度)的比值,进行计算,由此分析。
【详解】
①从表中数据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是35.8g/100g水;
②从表中数据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③丙物质在20℃时,溶解度为0.165g,属于微溶于水;
④3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45.8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⑤从表中数据可知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37g、85g、0.141g与0.121之间,故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乙、甲、丙;
⑥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由于Ⅰ、Ⅱ的溶液均无固体,无法判断其温度情况,故a错误;
b、100g水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乙物质,由于Ⅰ、Ⅱ中均无固体,溶液的质量相同,Ⅲ中固体小于Ⅳ,所以溶液的质量Ⅲ>Ⅳ,所以溶液质量:Ⅰ=Ⅱ>Ⅲ>Ⅳ,故b正确;
c、由于不知道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c错误;
d、使Ⅳ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温度不变,加入适量水,恰好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bd;
(7)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小于30℃;
(8)根据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中,设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n:m,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等于溶解度与(100+溶解度)的比值,则,解得S=。
18.是 KNO3 40g DE
【详解】
(1)图1中烧杯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故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故填是;
(2)由图2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故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是KNO3;
(3)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则t1℃时2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00g×20%=40g;
(4)A、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①中固体物质全部溶解,烧杯②中还有部分未溶解,故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加热后,烧杯②中饱和溶液有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少量水时,不一定有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C、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氯化钾一定完全溶解,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烧杯①在t1℃时,烧杯中溶质全部溶解,这时烧杯①中溶液可能为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将温度升高到t2℃时,溶解度增加,这时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t2℃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两个烧杯中加入溶质、溶剂质量相同,故烧杯②中溶液也为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E、将温度升高到t2℃,这时,氯化钾和氯酸钾的溶解度相同,两个烧杯中固体物质全部溶解,溶质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故烧杯①内溶液的质量=烧杯②内溶液的质量,符合题意。
故选DE。
19.隔绝氧气 CO2+H2O=H2CO3 左边 20g BC 可行,t2℃时4g甲能溶解在10g水中形成溶液,而4g乙不能全部溶解在10g水中形成溶液 降温结晶
【详解】
(1)①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让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形成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锥形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型管中左边液面升高。
(2)①由溶解度曲线看出,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②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此选项错误;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C.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是易溶物质,此选项正确;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均有晶体析出,此选项错误。故选BC。③可行,t2℃时4g固体能完全溶解在10g水中的是甲,4g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在10g水中的是乙。④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用降温结晶法。
20.(1)KNO3(2)饱和(3)等(4)125
【详解】
(1) 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①的底部有没有固体剩余,②的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t1 ℃时,①的溶解度大于②的溶解度,所以烧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2)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3) t2 ℃时二者的溶解度相同,故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相等,则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烧杯①溶液的浓度等于烧杯②溶液的浓度;(4)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t1℃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设需加水的质量为,则, =125g,故t1℃时,若将125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至溶质质量分数为10%,需加水的质量为125g 。
21.活性炭 肥皂水 煮沸 +6 70 bc 降温结晶 B>A>C 24 25 < B
【详解】
(1)①滤液中有难闻的异味,可添加火星(有吸附色素和异味的作用)除去,
②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比较所取水样与制得的蒸馏水的硬度。
③经过净化后的水,在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
④消毒剂为高铁酸钾(K2FeO4)。高铁酸钾中氧元素为-2价,钾元素为+1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2)①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将30gA物质充分溶解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只能溶解2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若将烧杯内物质降温至t1℃,溶液中变化的是
a 溶剂的质量不会改变;
b 降温后,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少
c 降温后,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故选:bc;
②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C两种物质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提纯A.
③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A、B降温后,溶质都会析出,但B的溶解度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在t2℃时,溶解度最低,降温后不会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依然最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3)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种溶液时,溶质只质量不变,氯化钠的质量m=50g×3%=1.5g,所需 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则体积为=≈24mL ;加水入水的质量=50g-25g=25g;
②若量取水时,采取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得到的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3%;
③解:设生成硫酸锌溶中溶质的质量为x。
有硫酸反应后产出硫酸锌的对应关系可知:
x=16.1g
故选:B。
22.易溶 138 硝酸银 77.2 82% 利用20.2g与5g进行比较
【详解】
(1)①由表二可知,20℃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和36.0g,均大于10g,所以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易溶;
②根据表格中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可画出其溶解度曲线;
③所绘制的曲线,找出KNO3曲线中横坐标为70时所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为138,所以在70℃时KNO3的溶解度约为138g;
(2)①假设④中的晶体是纯净的KNO3,则所配制的溶液中不含NaCl,因此可滴加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aCl,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NaCl,晶体④不是纯净的KNO3,反之晶体则是纯净的KNO3;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设在该温度下的56.2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得x=17.8g,则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95g-17.8g=77.2g;
③析出晶体中硝酸钾所占的比例,因此82%与95%进行比较。
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设在该温度下的56.2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得y=20.2g,则在20℃时,56.2g水中可以溶解氯化钠20.2g,大于5g,则实验中加入的5g氯化钠可以全部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