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的组成中既含有单质也含有化合物,其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B.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2.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物 D.PM2.5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5.在2020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中,苏州市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垃圾分类后再投放 B.使用新能源汽车
C.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D.将废旧电池深埋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违背此理念的是( )
A.城市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公交车
B.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铝合金汽车轮毂车间安装降尘装置
D.家庭生活中,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7.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与构建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降低水体污染
C.全面禁用化石燃料,减少空气污染
D.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8.下列做法,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B.在水中放养鱼虾
C.将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排放到附近河流中
D.向农田里施用大量的农药、化肥
9.煤燃烧生成的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二氧化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酸雨”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下列物质能造成酸雨的是( )
A.CO B.CO2 C.CH4 D.SO2
11.“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潍坊”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12.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垃圾分类错误的是( )
A.废旧塑料 B.废易拉罐
C.废旧电池 D.枯枝落叶
13.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14.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减少燃煤的使用 B.在野外焚烧垃圾
C.提倡骑共享单车出行 D.大力植树造林、种草等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为监测空气质量,我国很多城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制”,其中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 超标,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造成的; 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造成的; 超标,主要是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
16.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7.下列做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汽车限号行驶 B.垃圾分类回收
C.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D.倡导节约用水
18.(1)“南博会”在昆明滇池畔开幕.滇池对调节昆明的气候起到重要作用.
①下列做法会对滇池造成污染的是 (填字母).
A.向滇池大量排放生活污水
B.在滇池流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工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滇池
D.禁止在滇池岸边增建餐馆和修建鱼塘
②某同学在流入滇池的河道口处取水,加入肥皂水并振荡,发现泡沫很少,则该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若将此水进行净化处理,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填“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或“蒸馏”).
(2)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立即用水灭火,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 以下.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①计算:氯化钠 g,水 g;② ;③量取;④溶解: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某一国家研究表明,提升烟囱高度可以降低地表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在20世纪60~70年代,该国由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硫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结果地面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了30%.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20.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为什么说可吸入颗粒物也是污染空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的组成中既含有单质也含有化合物,其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B.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分析】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B、根据氧循环的意义考虑;
C、根据氧气能使食物变质考虑;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并不是永久不变的,故A错;
B、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故B正确;
C、氧气能使食物变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不是充入氧气,故C错;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
2.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分析】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中含有烟尘和有害气体;
②煤燃烧产生的烟是可吸入颗粒物.
③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含有有毒物;
④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人体无害;
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
【解答】解:
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中含有烟尘和有害气体;
②煤燃烧产生的烟是可吸入颗粒物。
③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含有有毒物;
④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人体无害;
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对人体无害;
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掌握污染空气的物质即有害气体和烟尘,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物 D.PM2.5
【分析】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毒物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硫有毒,是大气污染物,故A错;
B.二氧化碳为空气成分之一,不是大气污染物,故B正确;
C.氮氧化物是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故C错;
D.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解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是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PM2.5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等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5.在2020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中,苏州市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垃圾分类后再投放 B.使用新能源汽车
C.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D.将废旧电池深埋
【分析】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环保选购,绿色消费;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
【解答】解:A、垃圾分类投放便于回收利用,故A做法合理;
B、使用新能源汽车,不污染空气,保护了环境,故B做法合理;
C、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C做法合理;
D、将废旧电池深埋会污染土壤和水体,故D做法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识。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违背此理念的是( )
A.城市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公交车
B.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铝合金汽车轮毂车间安装降尘装置
D.家庭生活中,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分析】A、根据使用氢燃料无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安装降尘装置,能减少空气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能清洁无污染,使用氢氧燃料电池公交车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A理念正确。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会严重污染空气,故B理念错误。
C、筑工地及路面及时洒水除尘,能减少空气污染,故C理念正确。
D、垃圾分类回收可以促进能源的再利用,从而减少污染,故D理念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与构建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降低水体污染
C.全面禁用化石燃料,减少空气污染
D.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分析】根据化学与环境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回收废旧电池,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B、使用无磷洗衣粉,降低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C、不能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说法错误;
D、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C。
【点评】加强对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做法,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B.在水中放养鱼虾
C.将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排放到附近河流中
D.向农田里施用大量的农药、化肥
【分析】根据水体的污染源:①工业上“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农业上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B、池塘里养鱼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
D、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故选:B。
【点评】通过考查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提高环保意识.
9.煤燃烧生成的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二氧化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可以根据酸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引起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产生的原因方面的知识.
10.“酸雨”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下列物质能造成酸雨的是( )
A.CO B.CO2 C.CH4 D.SO2
【分析】根据酸雨的形成来分析。
【解答】解: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引起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11.“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潍坊”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分析】A、根据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B、根据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C、根据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D、根据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A正确;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环境,故B正确;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C正确;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
12.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垃圾分类错误的是( )
A.废旧塑料 B.废易拉罐
C.废旧电池 D.枯枝落叶
【分析】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结合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旧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分类正确。
B、其它垃圾是指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其它垃圾,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分类错误。
C、有害垃圾是指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选项分类正确。
D、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属于可堆肥垃圾,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活中常见垃圾的成分、危害、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解: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故选:C。
【点评】根据污染指数项目所包括的项目进行分析就可做好此题.
14.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减少燃煤的使用 B.在野外焚烧垃圾
C.提倡骑共享单车出行 D.大力植树造林、种草等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是由固体小颗粒造成的污染。
【解答】解:A、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A错;
B、在野外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能形成雾霾天气,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故B正确;
C、提倡绿色出行,提倡骑共享单车出行,可以防止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C错;
D、植树绿化,美化环境,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危害及其措施,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 有害气体 和 粉尘 两大类.为监测空气质量,我国很多城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制”,其中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 粉尘 超标,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造成的; 二氧化硫 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造成的; 二氧化氮 超标,主要是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
【分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的氧化物),粉尘就是指的可吸收颗粒物.
【解答】解: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粉尘.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会造成尘土飞扬,使空气污染物粉尘超标;煤燃烧会造成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增加;大量汽车、机动车等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有害气体;粉尘;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点评】人人都应关心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16.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粉尘 和 有害气体 两大类。
【分析】据题意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释放了较多的有害气体。
【解答】解:现代社会人们的滥砍乱伐,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粉尘污染加重;大量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又加重了气体的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故答案为:粉尘;有害气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污染,以及主要污染物。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树立环保意识。
17.下列做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BC
A.汽车限号行驶 B.垃圾分类回收
C.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D.倡导节约用水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汽车限号行驶、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汽车限号行驶、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倡导节约用水是节约能源,不属于减少污染;故答案为:AB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8.(1)“南博会”在昆明滇池畔开幕.滇池对调节昆明的气候起到重要作用.
①下列做法会对滇池造成污染的是 AB (填字母).
A.向滇池大量排放生活污水
B.在滇池流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工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滇池
D.禁止在滇池岸边增建餐馆和修建鱼塘
②某同学在流入滇池的河道口处取水,加入肥皂水并振荡,发现泡沫很少,则该水属于 硬水 (填“硬水”或“软水”);若将此水进行净化处理,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蒸馏 (填“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或“蒸馏”).
(2)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立即用水灭火,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以下.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①计算:氯化钠 3 g,水 47 g;② 称量 ;③量取;④溶解: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
【分析】(1)①A、根据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滇池水质污染进行解答;
B、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滇池水质污染进行解答;
C、根据工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滇池,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
D、根据禁止在滇池岸边增建餐馆和修建鱼塘,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
②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据此解答.
(2)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3)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解答】解:(1)①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滇池水质污染,故错误;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滇池水质污染,故错误;
C、工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滇池,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D、禁止在滇池岸边增建餐馆和修建鱼塘,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②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发现泡沫很少,则该水属于硬水;蒸馏后得到的水中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净化方法;
(2)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立即用水灭火,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答案:
(1)①AB;②硬水;蒸馏;
(2)着火点;
(3)①3;47;②称量;④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净水的方法,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所需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某一国家研究表明,提升烟囱高度可以降低地表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在20世纪60~70年代,该国由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硫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结果地面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了30%.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分析】某一国家研究表明,提升烟囱高度可以降低地表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因为烟囱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扩散到了环境中。
【解答】解: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不可取;因为建造高烟囱,有害气体和烟尘还是排到了空气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不可取;因为建造高烟囱,有害气体和烟尘还是排到了空气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0.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为什么说可吸入颗粒物也是污染空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分析】根据可吸入颗粒物的定义和空气污染物考虑。
【解答】解: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所以说可吸入颗粒物也是污染空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故答案为: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可吸入颗粒物。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30 14:26:00;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