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实验操作(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实验操作(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31 11:4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操作
一、选择题
1.实验是进行科学学习不可缺少的活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是每个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下实验操作最安全的是(  )
A.浓硫酸的稀释 B.用试管加热
C.取下坩埚 D.点燃酒精灯
2.小明和小红在家自制量筒。如图所示,他们分别选择了玻璃杯和塑料瓶作为材料,经过测量发现,玻璃杯最多可以装200g水,塑料瓶最多可以装350g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B.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C.塑料瓶量程大,刻度均匀 D.塑料瓶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3.下列四个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mm
C.洗澡用水温度接近70℃ D.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
4.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
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
5.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 取用液体
6.“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在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研究时,可通过对其替代物的研究获取事实材料,来间接研究原型的性质。下列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测量铁丝直径 B.测量液体温度
C.观察手指指纹 D.研究地球形状
7.小明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明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8.甲、乙两位同学使用一支已消毒显示37℃的体温计先后测量甲、乙体温,体温计的读数均为3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8.5℃ B.甲、乙的体温一定都是38.5℃
C.乙的体温一定低于38.5℃ D.乙的体温一定高于38.5℃
9.正确“取用”和“存放”化学药品,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下列关于化学药品的“取用”和“存放”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戴口罩是防止病毒和雾霾颗粒物等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甲、乙、丙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根据实验结果,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  )
A.甲口罩 B.乙口罩 C.丙口罩 D.无法确定
12.下列各种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人心脏跳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打一个哈欠   D.眼睛迅速眨一次
13.将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经过适当时间,温度计的读数为-5℃。将温度计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稳定后读数为105℃,将该温度计放入一杯水中,稳定后发现读数为39℃,则这杯水实际温度为(  )
A.34℃ B.39℃ C.40℃ D.44℃
1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 B.1.3m3=1.3m2×10000=13000cm2
C.2.4米=2.4×1000=2400毫米 D.2.5m3=2.5×1000000cm3=2500000cm3
二、填空题
15.如图是用A、B两把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________刻度尺(选填“A”或“B”)的准确度高,摆放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选填“A” 或“B”)。
16.2021年9月15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拉开帷幕。
(1)马拉松赛事全程42.195千米,合_______米。
(2)当日西安市区气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
(3)江苏运动员王嘉男在男子跳远决赛中夺得冠军。如图乙为王嘉男在沙坑中留下的鞋印。利用刻度尺测量可知鞋印长度为_______。
17.实验室准备配制100g16%的CuSO4溶液,应该称取______g的CuSO4·5H2O;如果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_16%(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正确读数和记录是准确测量的前提。如图甲为温度计测量的某地气温,则该地气温为_______℃。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如图丙为某次测质量时标尺上游码所对刻度,则游码对应读数为________g。
三、探究题
19.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七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_
20.某同学偶然发现,将高锰酸钾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有大量气泡产生,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黑色沉淀生成该同学为了探究反应后生成物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同学用集气瓶收集实验产生的气体,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木条复燃.可用于收集该气体的装置有______
(2)待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出沉淀得到黑色粉末和无色滤液,经检测这种黑色粉末是二氧化锰
(3)为研究上述实验后滤液中的成分,查阅资料后得知:锰酸钾溶液呈墨绿色,含有钾离子的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呈紫色,含有锰离子的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呈黄绿色.该同学又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②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剩下的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
设计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由此推测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四、简答题
21.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国,在全体医护人员奋力作战的同时,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戴口罩,少出门,勤洗手,多消毒”,而我们在对接触物品消毒时用到的消毒液浓度为75%,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比,其病原体结构特点是_____。
(2)由于疾病肆虐,消毒液有价无市,小汤想要利用已有的浓度为90%的消毒液500g配制成浓度为75%的消毒液,则小汤需要水_____g。
(3)2月19日网上流传一男子衣服上喷洒酒精消毒后,点烟发生爆炸事故,警方调查后证实此为谣言。不信谣不传谣是我们最基本的原则。在实验室中我们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粗心的在使用过程中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请问她该如何灭火_____(合理即可)。
(4)2月4日上午9时许,首批50名患者先后搭乘武汉市急救中心的10辆负压救护车抵达火神山医院的负压病房。使用负压救护车是为了确保转运过程中病毒不会污染城市。和普通救护车相比,所谓负压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救护车内气压_____外界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负压救护车和口罩一样,无论对医护还是病患,都起着重要的防护作用,也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抗疫一线中“最昂贵的口罩”。下列例子同样处于负压状态的是(________)
A.充完气的汽车轮胎 B.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
C.正在工作的吸尘器 D.烧煮中的压力锅
22.为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CO2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
(2)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
(3)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
A.样品分解不完全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
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
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
23.因为缺乏科学知识 ,有人误把被称为“工业用盐”的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当做食盐放进食物。亚硝酸钠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
(1)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能否确定它的什么组成成分是有毒的?写出你的理由。_______
(2)请你阅读下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中性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气体NO2 无现象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实验室中拿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会导致酒精流出着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玻璃杯容积小,所以量程小,塑料瓶量程大,玻璃杯是柱体,刻度均匀,塑料瓶刻度不均匀,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D
【详解】
A.长、宽、高都是1cm的物体的体积是1cm ,一个苹果的体积远大于此数值,不可能是1cm ,故A不符合题意。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c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9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故选B。
5.D
【详解】
A.测溶液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然后滴在pH试纸上,最后与标准比色卡比照,故A错误。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由于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不能用纸片盛放,应该用玻璃容器盛放,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
D.取用液体时,试管口略微倾斜,紧挨试剂瓶口,瓶子的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测量铁丝直径,属于直接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量液体温度,属于直接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观察手指指纹,属于直接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D.以铅笔代表帆船的桅杆,以篮球代表地球,以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时长度变短来研究远去的船只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说明地球是球状的,采用的是模拟实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分析】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
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成结构图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故选C。
【点睛】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A
【详解】
体温计的初始温度为37℃,测量甲的示数为38.5℃,因为示数升高,因此甲的体温是准确的,肯定是38.5℃。再测量乙的示数仍然为38.5℃,即示数没变,那么乙的体温可能低于38.5℃,可能为38.5℃,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①中的瓶塞要倒放,错误;
②中的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错误;
③中固体药品取用操作正确;
④中液体药品取用操作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
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且刻度没有紧贴长度,所以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并紧贴被测长度,这样测量时才能更精确.
11.C
【分析】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应该勤洗手,并彻底洗净,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戴医用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是防止病毒入侵人体的方法。
【详解】
甲口罩中粉末最多,乙口罩中的粉末少于甲口罩,丙口罩没有粉末,因此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是丙口罩,C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1min呼吸20 30次,一次的间隔时间在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1s时间眼睛可以眨3 5次,一次需要的时间在0.3s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39℃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故选C。
14.D
【详解】
A.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cm2, 且写在进率10000的后面,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C错误。
D.m3化cm3,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6, 即:2.5m3=2.5×106cm3, 故D正确。
故选D。
15.B A
【详解】
[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1cm,精确到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精确到0.1cm,故B的准确度高。
[2]A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A刻度尺放的不正确。
16.42195 29℃ 30.10cm
【详解】
(1)[1] 马拉松赛事全程42.195千米,合42195米。
(2)[2]图甲中网上示数越大,温度为零上,读数为29℃。
(3)[3]根据图乙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为30.10cm。
17.25 小于
【详解】
配制 100g16%的 CuSO4 溶液,需CuSO4的质量=100g×16%=16g;需要CuSO4 5H2O的质量为;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8.-8 3.50 2.4
【详解】
[1]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8℃;
[2]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5.80cm对齐,右端与9.30cm对齐,所以被测物体长度为
L=9.30cm-5.80cm=3.50cm
[3]由图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对应读数为2.4g。
19.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吸音性能 聚酯棉
【详解】
(1)[1]由于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所以,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所以,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
(3)[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说明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20.①②③⑥ 检验氢氧根离子是否存在 氢氧化钾
【详解】
(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氧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①合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③合理;②相当于排水法,气体从短管进,将水从长管排出,故②合理;⑥相当于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气体从长管进,将空气从短管排除,⑥合理;故填:①②③⑥;
(3)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说明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即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步骤①的作用是检验氢氧根离子是否存在;
②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剩余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钾;故填:检验氢氧根离子是否存在;氢氧化钾。
21.无细胞结构 100 用湿抹布盖灭 小于 C
【分析】
所谓负压救护车,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样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且可以利用真空泵将车内的空气通入特制的电热丝容器内进行高温消毒后排出。
【详解】
(1)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m克,则
500g×90%=(500+m)×75%
m=100g,则小汤需要水100g。
(3)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
(4)负压救护车就是利用技术手段,能使车内的气压小于车外的气压,所以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车内空气通过过滤消毒排到车外,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等特殊疾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
A.充完气的汽车轮胎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错误。
B.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外气体流速大、压强小,小于机舱内的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错误。
C.正在工作的吸尘器,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处于负压状态,正确。
D.烧煮食物的高压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错误。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负压原理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22.干燥管 冷凝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AC
【分析】
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仪器a名称为干燥管。
(2) 冰水混合物冷却生成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C造成误导结果增大,故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利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生成的水蒸气。
(3)A、样品分解不完全,测定二氧化碳质量减小,碳酸氢钠质量减小,则碳酸钠质量增大,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故A正确;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水蒸气进入装置C导致测定二氧化碳质量增大,碳酸氢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B不正确;
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测定二氧化碳质量减小,碳酸氢钠质量减小,碳酸钠质量增大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故C正确;
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也被装置C吸收,测定碳酸氢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D不正确。
故选AC。
23.亚硝酸中NO2-是有毒的,理由是:食盐和亚硝酸钠中都含有Na离子,但是食盐无毒,而亚硝酸钠有毒 鉴别方法:①将二者溶于水形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其中颜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不变色的是氯化钠;②在两种物质中分别滴入稀盐酸,放出红棕色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没有变化的是氯化钠
【分析】
亚硝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详解】
(1)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2,亚硝酸中NO2-是有毒的,理由是:食盐和亚硝酸钠中都含有Na离子,但是食盐无毒,而亚硝酸钠有毒。
(2)亚硝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鉴别方法:①将二者溶于水形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其中颜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不变色的是氯化钠;②在两种物质中分别滴入稀盐酸,放出红棕色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没有变化的是氯化钠。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