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运动和力(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运动和力(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31 11: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2.有些到高山地区的人容易得高山病,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B.高山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C.高山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 D.高山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3.如图所示,一只未点燃的蜡烛的下端插入一根小铁钉,使蜡烛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露出长度为L,当把蜡烛水面以上部分截掉后剩余部分(  )
A.还会重新露出水面,露出的长度等于L B.不会重新露出水面
C.还会重新露出水面,露出的长度大于L D.还会重新露出水面,露出的长度小于L
4.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 A 对于地面静止,物体 B 以一定速度在物体 A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则 A 与地面、A 与 B 之间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分别为(  )
A.2N 6N 9N B.6N 6N 6N C.4N 2N 9N D.2N 6N 6N
5.一个小球的质量为300g,体积为200cm3.把它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浮力为 200 g B.漂浮在水面上 C.悬浮水中 D.受到浮力为 2 N
6.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
B.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C.“浮沉子”上浮是因为小瓶内空气的压强减小将外部的水吸入
D.无沦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7.一艘轮船从重庆驶入上海,在上海码头装上货物后停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上浮一些,轮船的总“排水量”减小
B.轮船所受浮力增大,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总“排水量”不变
C.轮船所受浮力不变,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总“排水量”减小
D.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总“排水量”不变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吸盘式挂衣钩 B.纸片托水
C.用管子吸饮料 D.凸出的橡皮膜
9.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B.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C.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10.将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8克;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酒精=0.8×103千克)(  )
A.15g B.10g C.12.5g D.8g
11.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北斗卫星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
B.木块从不太光滑的滑梯上匀速直线滑下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水平方向飞来的足球,撞到竖直墙面后以相同大小的速度沿原路飞出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B.有风的天气中打着雨伞,雨伞会向上“吸”,这是由于雨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饺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这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的作用而飞出去
13.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①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 ②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④地铁安检时,传送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 和 ④
14.下列四副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A.卫星升空 B.飞机升空
C.动车高速行驶 D.潜水艇下潜
1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 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F1,F2,F3和 F4,则(  )
A.F浮=F3-F1 B.F浮=F4-F3 C.F浮=F3-F2 D.F浮=F2-F3
二、填空题
16.在东京奥运会上,宁波奥运选手汪顺参加的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谁是冠军,众人瞩目。观众认定,游在最前面的汪顺最快,裁判则依据到达终点计时少而判定他游得最快。观众与裁判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游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较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的判定,是用________的方法。
17.质量为0.9kg 的木块,漂浮在水面,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g=10N/kg)
18.拔火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内外受到的压强是______的。拔火罐时先用火将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患者的皮肤上,冷却后外界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罐内的气压,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人体血液因体内压强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罐内压强而聚集在皮肤处,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圆形的血印。
19.如图所示,绳子上自由悬挂着一个铁球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铁球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由图可知,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________(选填“水平面”或“斜面”)。
20.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已经在我国自己的空间站工作了两个多月了。很多同学对太空中的特殊环境提出了猜想,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1)对接后的神舟十二号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它们一起环绕地球飞行。此时它们都________的作用(选填“受平衡力”、“不受力”或“受非平衡力”)
(2)还有很多同学提出了许许多多奇思妙些实验,你认为可以在空间站中完成的是________。
A.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B.利用天平称量出物体的质量
C.利用滚摆演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D.惯性实验
21.___________实验首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出了1标准大气压的值1.01×105Pa,该实验如果换成煤油来做(玻璃管足够长),ρ煤油=0.8×103kg/m3,g=10N/kg,那么标准大气压支持煤油的高度约为________ m(保留一位小数)。
三、探究题
22.如图甲是快递空气袋,空气袋可以防止产品之间碰撞,起填充以及缓冲保护作用。小妍同学好奇,运输过程中挤压时,袋内气压如何变化?他作出猜想:
猜想一:袋内空气质量变大,气压变大;
猜想二:空气袋体积变小,气压变大。
(1)仔细判断猜想一肯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2)小妍所在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打算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请你帮助小慧他们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用手___________,同时观察___________。
(3)做完验证实验,小科同学提出了新问题:冬天和夏天空气袋的硬度有何不同?
①小妍将两个大小不等的空气袋甲、乙(如图丙)分别放在阴凉处和制暖的空调房中;
②10min后,小慧用手挤压空气袋甲(图丙左侧),小科用手挤压空气袋乙(图丙右侧),感知空气袋硬度,请评估这个实验方案中不足之处(填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L0=10cm,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做出的F-X图像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_______cm。
(2)该图线不过原点0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当弹簧下端受到竖直向下4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24.双胞胎姐妹美仑和美奂常患感冒去医院吊瓶输液,遇到下列麻烦:“常要叫护士换药液瓶;不知何时瓶内药液输完”。爱动脑筋的姐妹俩,分别设计“输液警报器”和“串联接瓶”两套装置。
  
(1)美奂设计的“串联接瓶”如图2。请分析回答:
①图1在输液过程中A点的压强变化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图2中哪个药瓶中的药液先输完?___________(填“甲” “乙”或“同时输完”)
(2)美仑设计了一种“输液警报器”(其示意图如图3),开始输液时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连接的金属触片B所处位置对应刻度值为10N,当体积为500ml,密度为1.04×103kg/m3的药液输完时,电路被接通,电铃发出警报声,求此时金属触片B所处位置对应刻度值为___________N。
四、简答题
25.如图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kg,边长为0.1m。求:
(1)甲的密度ρ甲。
(2)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
(3)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2:1,将甲竖直切去一半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到乙的上方中央,则甲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与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p乙的比值为多少?
26.某同学要测一个金属块的密度,他手中的测量工具只有一只量程较小的弹簧测力计,当他用此弹簧测力计测量该金属块的重力时,发现已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去测量。图中OA:OB=1:3.他实验的步骤如下:
(1)用细绳把金属块悬挂于A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使杠杆OAB在水平位置静止,金属块静止在空中,读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F1;
(2)向容器中加水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金属块浸没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3)若杠杆OAB质量不计,则被测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水的密度表示为ρ水)
27.如图所示是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竖直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配有一个限压阀,当内部的气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放出一部分水蒸气,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0cm,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m2 , 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Pa、问:
(1)此高压锅的原理?
(2)此时内部气体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3)该高压锅在大气压强为0.9×105Pa的地区使用时要保证水的沸点与上题一样,则应换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g取10N/kg)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f=F
即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乙图中A物体与B相对静止,A物体在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0,故A错误。
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
f=F
所以两种情况下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故B正确。
C.根据AB选项分析可知,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故C正确。
D.根据AB选项分析可知,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故D正确。
故选A。
2.A
【详解】
高山地区海拔较高,越高的位置大气压的值越小。相对于大气压来说,体内气压过大,人就容易得高山病,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
故选A。
3.D
【详解】
第一次漂浮时,浮力等于蜡烛的总重力;
切去一部分后,蜡烛的总重力减小,小于浮力,所以蜡烛会上浮,重新露出水面。
设蜡烛的底面积为S,高度为H,第一次漂浮时,蜡烛受到的浮力为
F浮=G

F浮=ρ水gV排=ρ水gS(H-L)=ρ蜡gSH……①
第二次漂浮时,蜡烛受到的浮力为
F浮'=G'

F浮'=ρ水gV排'=ρ水gS(H-L-L')=ρ蜡gS(H-L)……②
联立①②可得
ρ水gSL'=ρ蜡gSL
因为
ρ水>ρ蜡
所以
L'<L
即露出的长度小于L,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动滑轮上承担拉力的绳子n=2,则AB之间的摩擦力
fBA=nF1=2×3N=6N
(2)定滑轮处于平衡状态,它向左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向右受到三根绳子上的拉力F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F2=3×3N=9N
(3)A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向左的B施加的摩擦力fBA=6N,向右的拉力F1=4N,二者的合力为
6N-4N=2N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2N。
故选A。
5.D
【详解】
小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200×10-6m3)=2N
小球的重力为
G=mg=0.3kg×10N/kg=3N
此时浮力小于重力,
则小球在水中下沉,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就是2N。
故选D。
6.B
【详解】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
B.潜水艇与“浮沉子”,都是通过注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自身重力,从而实现下沉和上浮,故B正确。
C.“浮沉子”上浮是因为小瓶内空气的压强增大,将里面的水排出瓶外,从而使小瓶的重力小于浮力,故C错误。
D.挤压矿泉水瓶侧面,当“浮沉子”的重力与浮力相等时,它可以在水中悬浮,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轮船始终在水面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装上货物后,轮船的自重增大,则它受到的浮力增大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轮船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即轮船下沉一些。“排水量”是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出厂时设定好的,因此不会改变,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8.D
【详解】
A.使用带挂钩的塑料吸盘挂衣物,是用力将吸盘中的气体挤出,是大气压将吸盘紧紧压在墙面上,是利用大气压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支持着纸片不会掉下来;和大气压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吸饮料时,细管内的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大气压,故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细管中,故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凸出的橡皮膜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与大气压 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当登山运动员从山下到山顶的时候,高度增加,气压减小。所以随身携带的气压计的数值将变小。同时据生活经验可知,且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故温度计的示数也会降低。
故选C。
10.B
【详解】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
F浮=G排

ρ酒gv=m酒g

ρ水gv=m水g
所以
m水=0.01kg=10g
故选B。
11.B
【详解】
A.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所以卫星也在围绕地球公转,由于它的运动轨迹为曲线,即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因此运动状态改变,故A不合题意。
B.木块从不太光滑的滑梯上匀速直线滑下,此时速度和方向都不改变,即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B符合题意。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苹果的运动速度不断增大,即运动状态改变,故C不合题意。
D.水平方向飞来的足球,撞到竖直墙面后以相同大小的速度沿原路飞出,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肯定不是平衡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有风的天气中打着雨伞,雨伞会向上“吸”,这是由于雨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饺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这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而飞出去,而不是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
①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 ,会加速车轴的磨损,为有害摩擦;
②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可以帮助我们前进,为有益摩擦;
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增大空气阻力,增大油耗,为有害摩擦;
④地铁安检时,传送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可以使传送带跟随皮带轮一起运动,为有益摩擦。
那么属于有益摩擦的是②和④。
故选C。
14.B
【详解】
A.卫星升空,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A不合题意。
B.飞机飞行时,飞机的机翼上方突起,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机翼上方空气压强小于下方压强,飞机受到向上的升力作用。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原理,故B符合题意。
C.动车高速行驶,利用改变车身形状头部尖的方法减小了空气阻力,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C不合题意。
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其原理是浮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
由图可知:F1测空桶的重力,F2测物体的重力,F3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测力计的拉力,F4测出排出的水和空桶的总重力。
根据称重法可知
F浮=F2-F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所以
F浮=F4-F1
结合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16.路程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详解】
[1] [2]200米的混合泳比赛时,观众看到汪顺在前面,认为汪顺游的最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汪顺通过的路程最大,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裁判员在终点,汪顺用的时间最短,是利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7.9 竖直向上
【详解】
[1] 因为木块漂浮,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木=m木g=0.9kg×10N/kg=9N
[2]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18.相等 大于 大于
【详解】
[1][2][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外的压强是相等的,等于大气压强;罐内的空气被消耗、冷却后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人体内部的气压是等于外界大气压的,所以血液的压强大于罐内的压强,从而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圆形的血印。
19.地球 水平面
【详解】
[1]铁球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也就是垂直于水平面。
20.受非平衡力 AD
【详解】
(1)神舟十二号和核心舱一起环绕地球飞行,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它们都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2)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与重力没有关系,可以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故A符合题意。
B.天平实际上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当两个托盘中物体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时,天平就会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和砝码对天平两臂上的托盘压力为零,天平始终平衡,无法测量物体的质量,故在太空舱中不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太空舱失重状态下,滚摆无法正常工作,不能利用滚摆演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与重力无关,所以在空间站可以完成惯性实验,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21.马德堡半球 12.6
【详解】
[1]马德堡半球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2]1标准大气压支持煤油的高度为
22.袋子密闭,不与外界连通,质量不发生变化 挤压橡皮膜 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中没有控制两个袋子相同 没有让同一个人感知空气袋的硬度
【详解】
(1)[1]由于是密闭袋子,不与外界连通,袋内空气质量不发生变化,故猜想一错误。
(2)[2][3]压强计是利用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橡皮管内压强的大小,橡皮管内气压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大,所以,为了验证猜想二,即空气袋体积变小、气压变大,可以用手挤压压强计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若高度差变大,说明橡皮管内气压增大。
(3)[4][5]要探究:“冬天和夏天空气袋的硬度有何不同?”,需要将两个大小相同的空气袋分别放在阴凉处和制暖的空调房中,而题中小慧用两个大小不等的空气袋甲、乙做实验;
10min后,应该由同一个人分别挤压甲、乙两空气袋,感知空气袋硬度,而题中是小慧用手挤压空气袋甲,小明用手挤压空气袋乙。故题中的不足之处为:甲、乙两个空气袋大小不等的;没有让同一个人感知空气袋的硬度。
23.0.5 弹簧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有一定的伸长 12.5
【详解】
(1)[1]由图像知道,当弹簧伸长1cm时,拉力为1N;当伸长1.5cm时,拉力为2N;当伸长2cm时,拉力为3N,由此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 0.5cm。
(2)[2]该图线不过原点是因为在F=0时,由于弹簧自重作用,弹簧已经伸长了。
(3)[3]由图知道,当拉力为4N时,弹簧伸长2.5cm,加上原长L0,此时弹簧的总长度是
L=2.5cm+10cm=12.5cm。
24.不变 甲 4.8
【详解】
(1)[1]①图1在输液过程中A点的压强始终保持与外界的大气压强相等,即保持不变;
[2]②以乙内气体为研究对象,若乙中药液向下滴的液体为乙瓶内的药液,则乙内药液减少后气体体积要增大,则乙内气体压强减小,则甲内气压将把药液压入乙瓶内,如此重复,所以甲瓶内液体先被输完。
(2)[3]药液的体积
V=500mL=500×10-6m3
药液的质量
m=ρv=1.04×103kg/m3×500×10-6m3=0.52kg
药液的重力
G=mg=0.52kg×10N/kg=5.2N
当指针指在B处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瓶和药液的总重;当指针指在A处时,触点AB接触,电铃响说明药液用完,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瓶的重力;
由此可知A之间的刻度值之差为药液的重力5.2N。
所以金属片在B处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5.2N=4.8N。
25.(1)6×103kg/m3;(2)6000Pa;(3)8:1
【详解】
(1)[1]甲的密度
ρ甲= =6×103kg/m3。
(2)[2]甲对地面的压力
F甲=G甲=m甲g=6kg10N/kg=60N
甲对地面的压强
p甲= =6000Pa。
(3)[3]均匀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ρgL
因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2:1,所以甲、乙的边长之比为1:2,L乙=0.2米,
将甲竖直切去一半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到乙的上方中央,则甲剩余部分的密度和高度不变,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甲'=p甲=6000Pa
乙对水平地面压力的增加量
F= G甲=30N
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
p乙= = =750Pa,

p甲':p乙=6000 Pa:750Pa=8:1。
26.变小
【详解】
(2)由于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受到浮力,金属块对杠杆的拉力减小,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3)用细绳把金属块悬挂于A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使杠杆OAB在水平位置静止,金属块静止在空中,读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F1,
根据杠杆平衡,可知
所以金属块的质量
向容器中加水,待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读出当OAB水平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所以
(G-F浮)×OA=F2×OB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3F1-ρ水gV)×OA=F2×OB
所以
金属块的密度
答:(1)向容器中加水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2)被测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27.(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2)2.0×105Pa;(3)
【详解】
解:(1)高压锅的原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限压阀自重产生的压强
则内部气体的压强为
p内=p自重+p大气=1.0×105Pa+105Pa=2.0×105Pa
(3)限压阀自重产生的压强
p自重=p内-p大气=2.0×105Pa-0.9×105Pa=1.1×105Pa
则限压阀的自重为
G=F=p自重S=1.1×105Pa×(10×10-6m2)=1.1N
则限压阀的质量为

答:(1)高压锅的原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此时内部气体的最大压强是2.0×105Pa;
(3)应换一个质量为110g的限压阀。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