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31 13: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物质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2.下列是温州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捣年糕 B.扎纸人
C.捏米塑 D.酿米酒
3.某同学点燃蜡烛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发生化学变化证据的现象是( )
A.出现蜡油
B.蜡烛变软
C.杯壁出现水珠
D.蜡烛体积减小
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木炭燃烧 B.打开汽水瓶出现大量气泡
C.菜刀生锈 D.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5.下列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6.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研碎③铁丝燃烧④食物腐败等四个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以下是我们某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糖人 B.瓯绣
C.剪纸 D.米酒
8.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经岁月洗礼的瑰宝,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了解。如图所示为宁波的部分“非遗”,其制作过程离不开化学变化的是(  )
A.慈溪剪纸
B.象山岑晁米醋
C.余姚四明山竹编
D.鄞州金银彩绣
9.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10.下图所描绘的各种自然现象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川消融 B.下雨
C.光合作用 D.雾凇
11.下列变化只含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置一会儿
C.二氧化碳溶于水 D.浓盐酸挥发
12.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氧气液化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水沸腾 D.石蜡熔化
13.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 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 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1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磁铁吸引铁粉 B.铁生锈 C.豆腐霉变 D.火柴燃烧
二、填空题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在三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____;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的分子?____。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____发生了变化。
16.某种硅(Si)的单质为银灰色晶体,熔点是1414摄氏度,常用做半导体材料,不溶于水, 在450℃时能与氯气(Cl2)发生反应只生成四氯化硅.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晶体硅的物理性质是____ (答出三点即可).
⑵该晶体硅的化学性质是____.
⑶请写出硅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资源。最近,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该转化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
18.用“”、“”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如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微观模型图。结合该图回答:
(1)此过程为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
三、探究题
19.2019年3月20日,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响午31℃傍晚下冰雹!湖州半天从夏回到冬!为什么出现冰雹呢 原来是因为天气炎热,大量近地面湿热空气快速上升,温度急速下降,热空气中的水气碰到冷空气凝结成水滴,并很快冻结起来形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云层中不断将周围的水滴吸收凝结成冰,变得越来越重,最后就从高空砸了下来,这就是冰雹。
(1)水滴凝固成冰的过程是变化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为三个质量不同的冰雹在下落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冰雹A运动到t3时刻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_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科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小科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物质变化。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手摸烧杯壁有热的感觉;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他们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他们判断;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后 电源关闭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热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获得结论)猜想___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故C正确;
D、化学变化中不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没有发光现象,故D错。
故选C。
2.D
【分析】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详解】
A、捣年糕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扎纸人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捏米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酿米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D。
3.C
【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
【详解】
A、出现蜡油是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错。
B、蜡烛变软是因为蜡烛受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
C、杯壁出现水珠,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故生成了新物质;故C对。
D、蜡烛体积变小,是因为燃烧消耗了一部分蜡烛,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
故选C。
4.B
【详解】
A、木炭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二氧化碳逸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菜刀生锈,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鸡蛋壳放入食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5.C
【分析】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
【详解】
A、清洗葡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把葡萄捣碎过程中只是葡萄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葡萄发酵成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①水的沸腾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胆矾研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D
【详解】
A、糖人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瓯绣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剪纸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米酒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A、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米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错算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竹编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金银彩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氧循环主要表现在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氮循环是指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从地表蒸发,凝结成云,降水到径流,积累到土中或水域,再次蒸发,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冰川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下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雾凇形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11.D
【详解】
A、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水生成,是化学变化;
B、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置一会儿,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是物理变化,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碳酸钠和水,有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有化学变化;
D、浓盐酸挥发,是盐酸的溶质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D。
12.B
【详解】
A、氧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动植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沸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3.B
【详解】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纳米材料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填:B。
14.A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磁铁吸引铁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B、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豆腐霉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火柴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没有 没有 物理 水分子的间隔
【详解】
(1)水、水蒸气、冰是同种物质,只是状态不相同,故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的分子。由于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16.银灰色晶体,半导体材料,不溶于水,熔点是1414摄氏度 在 450℃能与氯气发生 反应生成四氯化硅 Si+2Cl2SiCl4
【解析】
【详解】
(1)某种硅的单质为银灰色晶体,不溶于水,分别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溶解性,常用作半导体材料,说明硅具有导电性,以上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故填银灰色晶体,半导体材料,不溶于水,熔点1414摄氏度。
(2)在450℃时能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氯化硅,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填在450℃时能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氯化硅。
(3)硅与氯气在450℃时反应生成四氯化硅,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Si+2Cl2SiCl4 。
17.化学 金属
【详解】
由题意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有新物质生成,故该转化属于化学变化;该转化的催化剂是镍和钯,是两种金属。
18.化学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详解】
(1)由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只有氧化汞分子,即反应前的物质是氧化汞,反应后的微粒是氧分子和汞原子,即变化后的物质是氧气和金属汞,即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2)由图可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先被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然后两个氧原子自相结合形成氧分子,氧分子再构成氧气,同时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所以从微观角度分析,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填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9.物理 等于
【详解】
(1)水滴凝固成冰的过程,只是发生了状态的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2)由图象可以得到小球在下落的最后阶段的速度不变,故可以判定出小球在下落的最后阶段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阻力等于重力.
20.水珠 二氧化碳 二
【详解】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即猜想二正确。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