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信号 课件(1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信号 课件(13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2-04 20: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信号
阅读材料
中亚音乐文化区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中亚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直受到伊斯兰音乐、伊朗(波斯音乐)和土耳其(奥斯曼音乐)三者的影响,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音乐都以七声音阶为主,即使在民俗音乐中也是七声音阶占统治地位。其次,“玛卡姆”曲调是西亚阿拉伯音乐发展的基础。在中亚,无论是乌兹别克斯坦还是阿塞拜疆,都仍然把“玛卡姆”的大型音乐作为城市文化而传承着。再次,中亚音乐基本上是单声音乐,多声音乐仅限于局部地方与乐器。虽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拨弦乐器冬不拉(我国新疆也有这类乐器)和库布思有上下拨弦发声的演奏法,但不足为例。不过,在高加索民歌中存在功能性的多声现象,像格鲁吉亚的男声三部合唱就特别引人注目,而且在格鲁吉亚西部与土耳其邻近地区还有假声声部的复调音乐。总之,中亚的音乐文化是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
注:“玛卡姆”既是旋律框架名称,也是乐曲的名称。
乌兹别克民间音乐品种纷繁,内容丰富,除木卡姆以外,还有民间歌曲、歌舞音乐、民间器乐、说唱音乐等体裁形式。 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歌可分为“艾修来”、“也勒来”和生活习俗歌三大类。
乌兹别克斯坦民乐
“艾修来”意为“大歌”或“长歌”,因其曲调长大,结构复杂,故名。“艾修来”多以古代著名乌兹别克诗人那瓦依的诗歌为唱词,其内容或悲叹人生的苦难,或叙述失恋的痛苦,或劝人止恶行善。“艾修来”节拍徐缓、抒情,旋律古朴、典雅,情绪深沉、内在,曲调优美动人。“艾修来”多为基本曲调及其几次变奏构成,一般有三至五段。亦有一部分“艾修来”采用曲牌联缀的曲式。
“也勒来”直译为“歌曲”,多以民间歌谣为唱词,其内容以表现爱情为主。“也勒来”曲调的结构短小而方整,节奏活泼,曲调欢快。“也勒来”可供演唱,形式为独唱或对唱,也常用来伴舞。乌兹别克民歌中的生活风俗歌有摇篮曲、婚礼歌和宗教习俗歌等多种,一般不用乐器伴奏。
乌兹别克人有着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其中有独舞“达扑及”、双人歌舞“来派尔”和集体歌舞“乌派尔”等。“达扑及”又称“达扑乌苏尔”,意为“手鼓舞”,是由一位男子击手鼓,一位女子独舞的形式。表演“手鼓舞”需要具有高超的舞蹈技巧,伴奏“手鼓舞”也得有非凡的演奏技能。双人歌舞“来派尔”的音乐是在民歌,特别是在“也勒来”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集体歌舞“乌派尔”多用于婚礼和庆典,其舞蹈音乐有的是由“也勒来”联缀起来构成的,几首不同的“也勒来”串连起来就形成了小型歌舞套曲。这种套曲一般从慢板的抒情歌曲开始,然后接中速的歌曲,最后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每首歌曲之间在调式、调性及节拍节奏方面有明显的对比。
“乌派尔”有时又特殊地称为“热可斯”的舞曲伴奏,著名的舞曲有“坦那瓦尔”、“地里哈拉其”等。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