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蓦山溪·梅
【宋】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①也,试问花知否?
【注】①东阳:南朝沈约曾任东阳太守,因不得志瘦损。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写出梅丽质天成、无需脂粉修饰的天然本色。
B. 上阕末句,写梅在黄昏院落、风雪江头无人欣赏却清香不断,既是写梅,也是写人。
C. 下阕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借月下“疏影”“梦魂”“细雨”营造了一种幽静朦胧的气氛。
D. 结尾词人将自己、梅花、东阳视为一体,“孤芳一世”,唯有花知,以问花作结,清俊脱尘。
16.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本词“咏梅而微思远致”,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鹤鸪天
贺铸
重过间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闻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15.下列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词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转入梦境之迷离恍惚,结尾三句抒写了梦醒后的感慨。
B.苏词“尘满面,粪如霜”一句,将夫妻死别后个人的遭际忧愤倾注于容颜苍老、形体衰败之中来描写,形象更加深刻。
C.贺词是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以寄哀思之作。“旧栖新龙两依依”,这一“旧”一“新”,将自己和亡妻糅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D.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借景抒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16.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有人认为,就艺术性而言,苏词略胜,而就思想性论,贺词稍优,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6分)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本诗题为“苏武庙”,但正面描写仅“古祠高树”一句,其余诗句均写苏武其人其事。
B.首联“魂销”二字,与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中的“销魂”意蕴一致,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前句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后句暗示苏武生命历程的转换,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也让人想见其所受的磨难。
D.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集中抒发了苏武对武帝追悼思念、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悲凉之情。
17.有人认为,这首诗就是“压缩版的苏武传”。请结合诗句,按照苏武个人遭际的先后顺序概括本诗所写的苏武事迹。(5分)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越调】小桃红·鉴湖夜泊
(元)张可久
鉴湖①一曲水云宽,鸳锦秋成缎,醉舞花间影零乱。夜漫漫,小舟只向西林唤。仙山②梦短,长天月满,玉女③驾青鸾。
【注】①鉴湖:在浙江绍兴市南,传说因黄帝在此铸剑而得名。②仙山:传说渤海有三座仙山,即蓬菜方丈、瀛洲。③玉女:传说西王母乘玉女驾驭的紫云车,由二青鸟陪侍。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二句用极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副清新明丽的镜湖秋景:水波动荡,烟波浩淼,彩霞斑斓,鸳鸟联翩,融入天际。
B.“醉舞花间影零乱”一句是从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脱化而来,写作者载酒行舟借酒消愁的忧愁之态,笔墨酣畅。
C.“夜漫漫”二句把读者一下子从那种飘渺、虚幻般的神仙境界中拉回到长夜漫漫的现实中来,为作者孤寂、苦闷心情又重重渲染一笔。
D.这首小令通过时空的不断转移,视觉、听觉、幻觉相互交错,光线明暗的不同变化,色彩浓淡的合理搭配,给人以跳宕多姿之感,不失为《小山乐府》中的佳作。
15、此曲写鉴湖夜景,有评论说传达出一种旷达出世的情怀,说说你的理解。(6分)
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鹧鸪天
向子諲[注]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词人前半生亲睹北宋之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挂冠还乡,卜居江西临江。
16.本词前七句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________,______的景象。(2分)
17.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本词的主要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6分)
浙江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蓦山溪·梅
【宋】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①也,试问花知否?
【注】①东阳:南朝沈约曾任东阳太守,因不得志瘦损。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写出梅丽质天成、无需脂粉修饰的天然本色。
B. 上阕末句,写梅在黄昏院落、风雪江头无人欣赏却清香不断,既是写梅,也是写人。
C. 下阕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借月下“疏影”“梦魂”“细雨”营造了一种幽静朦胧的气氛。
D. 结尾词人将自己、梅花、东阳视为一体,“孤芳一世”,唯有花知,以问花作结,清俊脱尘。
16.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本词“咏梅而微思远致”,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答案】15. C 16. ①本词写梅的天然本色、孤芳自赏,赞颂其高洁品质;②借此表达对士人孤高自傲的品格的追求;③隐含不得志的忧愤、被赏识的期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营造了一种幽静朦胧的气氛”错误。词人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营造了一种令人抑郁伤感的气氛,抒发了赏梅人即作者本人的抑郁心情。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这是一首咏物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的孤傲独立,暗喻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
上片咏梅,写梅的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写梅的天然本色,不用胭脂花粉来装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写梅的姿态,运用了拟人的方式,梅花从翠竹中斜伸出一枝来,就像一位幽独的佳人在天寒日暮时分,倚靠在修竹旁边。接下来“黄昏院落”五句承上句,写黄昏时分,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寒风吹过白雪茫茫的江边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始终发出阵阵的清香。这是对梅高洁品性的进一步赞美,也暗含了对仁人志士高尚品质的歌颂。
下片写由梅而抒情。从月下梅花做梦说起,“月边疏影”二句化用林逋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月黄昏”来写在月光下,梅影稀疏,凄清无比,如同美人正进入那叫人销魂的梦境一般。“结子欲黄时”四句是写花落结成梅子,将要变黄时,又要下连绵不绝的细雨了。尽管梅不停地遭受雪和雨的摧残,但她依然独立绽放着花朵,清高绝俗,让人产生敬佩之情。结句“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自比东阳,已经日渐消瘦了,还戏问花儿,尤显得超尘脱俗,潇洒飘逸。
全词以清丽委婉的笔墨,细腻的笔触,咏叹了梅花的清芳傲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的梅花的赞赏之情,也带有一种期待被人赏识重用的渴望。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鹤鸪天
贺铸
重过间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闻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15.下列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词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转入梦境之迷离恍惚,结尾三句抒写了梦醒后的感慨。
B.苏词“尘满面,粪如霜”一句,将夫妻死别后个人的遭际忧愤倾注于容颜苍老、形体衰败之中来描写,形象更加深刻。
C.贺词是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以寄哀思之作。“旧栖新龙两依依”,这一“旧”一“新”,将自己和亡妻糅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D.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借景抒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16.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有人认为,就艺术性而言,苏词略胜,而就思想性论,贺词稍优,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6分)
答案:
15.D.“借景抒情”错,这两个句子是用典和比喻。
16.(1)苏词通过想象(虚写)长眠地下的妻子,因为难舍爱人而柔肠寸断,通过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情感抒写比较直接感性。(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
(2)费词通过细节,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沉痛地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情感抒发比较理性细腻。两首悼念之词,就艺术性将难分伯仲,但就思想性而言,贺诗的确略胜一筹。(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本诗题为“苏武庙”,但正面描写仅“古祠高树”一句,其余诗句均写苏武其人其事。
B.首联“魂销”二字,与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中的“销魂”意蕴一致,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前句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后句暗示苏武生命历程的转换,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也让人想见其所受的磨难。
D.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集中抒发了苏武对武帝追悼思念、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悲凉之情。
17.有人认为,这首诗就是“压缩版的苏武传”。请结合诗句,按照苏武个人遭际的先后顺序概括本诗所写的苏武事迹。(5分)
答案:
16.B(意蕴一致有误。“魂销”二字描绘出苏武当时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的非常情态,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与后者仅“别离”之情不一。)
17.①丁年(壮年)奉命出使;②幽禁于匈奴,望雁思归、荒塞牧羊;③与汉使相见;④皓首归国,楼台依旧人已非;⑤哭吊茂陵。(每点1分,共5分。如顺序有误,酌情扣1到2分。)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越调】小桃红·鉴湖夜泊
(元)张可久
鉴湖①一曲水云宽,鸳锦秋成缎,醉舞花间影零乱。夜漫漫,小舟只向西林唤。仙山②梦短,长天月满,玉女③驾青鸾。
【注】①鉴湖:在浙江绍兴市南,传说因黄帝在此铸剑而得名。②仙山:传说渤海有三座仙山,即蓬菜方丈、瀛洲。③玉女:传说西王母乘玉女驾驭的紫云车,由二青鸟陪侍。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二句用极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副清新明丽的镜湖秋景:水波动荡,烟波浩淼,彩霞斑斓,鸳鸟联翩,融入天际。
B.“醉舞花间影零乱”一句是从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脱化而来,写作者载酒行舟借酒消愁的忧愁之态,笔墨酣畅。
C.“夜漫漫”二句把读者一下子从那种飘渺、虚幻般的神仙境界中拉回到长夜漫漫的现实中来,为作者孤寂、苦闷心情又重重渲染一笔。
D.这首小令通过时空的不断转移,视觉、听觉、幻觉相互交错,光线明暗的不同变化,色彩浓淡的合理搭配,给人以跳宕多姿之感,不失为《小山乐府》中的佳作。
15、此曲写鉴湖夜景,有评论说传达出一种旷达出世的情怀,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4、(3分)B(此句借用李白诗句,表现的是悠闲散漫惬意之态。)
15、(6分)①诗句中抒情主人公与诗仙李白跨越时空产生共鸣,乘着夜色对月起舞,驾着一叶扁舟只向西林,梦三山,见玉女,宛若仙境,内容上暗含出世思想。
②多处引用与出世相关的仙家典故,强化了对鉴湖夜景的独特情感。
③人物形象塑造上,全曲字字句句透露出抒情主人公放情山水,旷达出世的情怀。
(每点2分,大致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鹧鸪天
向子諲[注]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词人前半生亲睹北宋之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挂冠还乡,卜居江西临江。
16.本词前七句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________,______的景象。(2分)
17.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本词的主要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6分)
答案:
16.2分答案:繁盛欢乐(或繁华、热闹)(意思相近即可)
17.6分每点2分答案:①虚写,以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触,回忆了紫禁城内外上元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生活的怀念眷恋之情。②对比,前七句与后两句意境迥异,今昔盛衰、乐哀对比,表达了对国破的怅恨,对辞官还乡的失落。③用典(或引用),“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达了满怀的愁绪。④直接抒情,“愁对寒灯数点红”,一个“愁”字,凝聚了人生几多喟叹与感慨。(任意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