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写作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经典的语句产生于千百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大巧若拙。——《老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请从以上两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生活中要努力把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也有人认为,生活中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其实也是有其价值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赞许“进”,如赞许“循序渐进”“积极进取”“急流勇进”“与时俱进”等,认为这体现了个体追求与时代精神。与此同时,“退”却鲜有人提及,因为人们总认为“退”代表“消极回避”,代表“明哲保身”。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隋书》中说:“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意思是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寓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也有人认为,能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责任面前却人人平等,这是世间最大的正义。作为新时代的学子,读了上面这些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综合上述材料,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字数不得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焦裕禄、孔繁森、邹碧华、杨善洲、郭明义等多名优秀模范共产党员入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柳传志等多位企业家上榜,袁隆平、厉以宁、姚明、郎平、屠呦呦、钟南山、鲁冠球、潘建伟、霍英东、李谷一、李雪健等知名人士也在列。
你生于改革开放,长于改革开放,一定听闻过他们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智慧。请选择其中2~3位拟表彰对象,并结合他们的相关事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作为改革开放时代青年人的感想。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写作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经典的语句产生于千百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大巧若拙。——《老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请从以上两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不为方能有为
人之立于斯世,犹如“人”字叉开的两腿,一脚立于“不为”之处,一脚立于“有为”之地。惟有两脚立定了,站稳了,人生才有意义。
但是,“不为”什么,“为”什么,却不是人人都能拎得清,把握得住。那些偷税漏税的失德艺人,为博出名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网红”,无视国法的制售假冒伪劣的无良企业,疫情期间坑蒙拐骗大发国难财的不法商人,他们之所为无益于国家,无益于人民。对他们而言,“不为”与“为”的天平支点是金钱,该为的不为,不该为的不惜触犯法律法规。天平倾斜暴露的不仅仅是贪得无厌的欲望,更是丑陋的人性和道德良知的缺失。“为”不法之事,“为”无德之行,心中没有伦理法纪,即使财富亿万,也是国家和人民的罪人,更遑论人生“有为”。
与之相反,华为集团任正非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乃至政策上的围追堵截,哪怕孟晚舟被加拿大以“莫须有”的罪名非法羁押,也决不妥协。正因为华为在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方面坚决“不为”,心存“那一抹中国红”,积极研发核心技术,终使华为在世界通讯产业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因“不为”而终“有为”,任正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如何才能真正“有为”。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此言得之矣。“不为”可谓“有为”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了社会属性,这就注定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社会伦理规范,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若是效法“丛林法则”,事事皆可为,那么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在人的自然属性的作用下,社会秩序必然崩溃,国家将不成其为国家,甚至人类的文明也必将最终毁灭。正是因为“人有不为也”,不管是源于外在的规约,还是人的自律意识,人的行为才会走向良善,趋于正道。“不为”就是一道篱笆,挡住了假恶丑,护住了真善美:“不为”违法乱纪之举,遂有端方正直之行;“不为”损人利己之事,遂有和谐太平。于是,人才能真正的成为大写的“人”,才能够以健康明朗的心境,去书写“有为”的人生。
新时代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复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不为”何事,光靠外在的约束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内化于心,镕铸成自觉的品性,才能真正地做到言行如一,去谱写“有为”的青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从所给两则名言材料中任选一则来立意。
对两则名言的内涵的理解不必拘囿于名言的本义,还要拓展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意蕴或人生智慧。
名言一,《老子》中的“大巧若拙”,原意为“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也就是说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笨拙。这其中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巧”与“拙”貌似对立不可调和,实际上是协调统一的关系。这实际上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巧”不是耍弄小聪明、小机智,不是张扬于外的能言善辩,而是含蓄深沉、朴拙内敛稳重厚实。“大巧若拙”既是为人的智慧,也是处世的态度,还是辨物辨人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人,也同样对今人有着深刻的启迪,尤其是对新时代的青年人而言,在个人修身和服务社会,乃至建设祖国方面,都应有“大巧若拙”的智慧、态度和品质。
名言二,“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的这句话意为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而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话语里同样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即“不为”与“有为”的辩证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讲,“不为”恰恰是“有为”的前提和基础。“有为”与“不为”既可以是面对同一“事”或“物”,也可以是针对不同的“事”或“物”:面对同一“事”或“物”,“不为”往往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迂回曲折之策,“不为”方才“有为”;而针对不同的“事”或“物”,在某些方面“不为”,才会在另外一些方面“有为”,因为个人的精力有限,还有种种规约的限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而言,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该“有所不为”和“有所作为”,“不为”无益身心、无益家国之事,“为”有益于个人、社会、国家和民族之事。有为的青年还要有不营营于功名而功名自得的坦然心态,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大业中,要树立一种“花开潮起,春风十里,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的崇高的时代襟怀。
具体行文,要在文章中体现出思辨性,或围绕“巧”与“拙”,或围绕“不为”与“有为”展开辩证分析,如:何为“巧”何为“拙”,何为真正的“巧”;“不为”何事,“有为”何事,为什么“不为”是“有为”的前提和基础,对新时代的青年而言,如何平衡二者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的是,论述的重心要放在“不为”之上,因为孟子的这句名言表达的重心在前半句“人有不为也”之上,后半句“而后可以有为”是前者的结果。
立意:
1.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2.大巧若拙,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3.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4.不为无益之事,要为高尚之行。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生活中要努力把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也有人认为,生活中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其实也是有其价值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23.作文(略)(60分)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不为“无意”事,何遣有生涯?
2.“有意”“无意”皆有益。
3.人生堪苦短,努力于“意义”。
4.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5.脚踏实地书“有意”仰望星空品“无意”。
6,“无意义”处有大意义……
偏题立意:
1.抉择。(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对材料的理解流于表层。)
2.选择“有意义”,摒弃“无意义”.(忽略“看似”二字的限制,对“无意义”的理解产生偏差。)
3.……(略)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赞许“进”,如赞许“循序渐进”“积极进取”“急流勇进”“与时俱进”等,认为这体现了个体追求与时代精神。与此同时,“退”却鲜有人提及,因为人们总认为“退”代表“消极回避”,代表“明哲保身”。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四、24.参照2021年浙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隋书》中说:“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意思是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寓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也有人认为,能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责任面前却人人平等,这是世间最大的正义。作为新时代的学子,读了上面这些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综合上述材料,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字数不得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22、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
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焦裕禄、孔繁森、邹碧华、杨善洲、郭明义等多名优秀模范共产党员入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柳传志等多位企业家上榜,袁隆平、厉以宁、姚明、郎平、屠呦呦、钟南山、鲁冠球、潘建伟、霍英东、李谷一、李雪健等知名人士也在列。
你生于改革开放,长于改革开放,一定听闻过他们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智慧。请选择其中2~3位拟表彰对象,并结合他们的相关事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作为改革开放时代青年人的感想。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25.60分材料分析:这是一道材料新颖的作文题。紧贴时代,有很大的写作空间。材料中提及的人物既有“优秀模范共产党员”,又有“企业家”,又有“知名人士”,类型广泛。写作任务其实趋向表达考生对改革开放时代,年青人该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方能不负时代的认识,议论文是最佳的写作文体。立意提示:①榜样的力量,勇敢前行;②因为你,今天更精彩;③师法先进,共谱改革华章;④不负韶华,奋勇向前;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