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23 16: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4)20世纪以来,德国形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
2.过程
(1)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2)一战以欧洲为主战场,主要形成了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
(3)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4)美国于1917年参战,苏俄因为爆发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坚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5)1918年,德奥集团在协约国的总攻下失败,一战结束。
3.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4.后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经济损失达3 000多亿美元,夺走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
(2)一战使西欧相对衰落,使美国、日本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3)一战中,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匈牙利爆发了匈牙利革命,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4)一战也引发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浪潮,打击了西方殖民统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一)国际联盟
1.性质:国联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体现。国联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如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等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活动:国联成立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如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国联中的卫生、劳工、交通运输、处理国际难民等机构或组织,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3.评价: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国联的许多裁军计划,事实上成为空谈。20世纪30年代,由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最终没有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二)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操纵者
英、法、美
美国
参加国
英、法、美、日、意等27个国家
英、美、日、中、法、意、比、荷、葡
内容
(1) 签订《凡尔赛和约》;
(2)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
(3)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
(1)《四国条约》;
(2)《五国条约》;
(3)《九国公约》;
(4)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
性质
分赃、反苏
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
相同点
(1)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均由少数大国操纵;
(3)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4)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却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5)都是一战后列强对世界领土的再一次争夺;
(6)都形成了新的国际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之间的矛盾与竞争空前尖锐和激烈,1914~1918年间,同盟国与协约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世界大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走向瓦解,欧洲在全球的支配地位开始动摇。
角度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提示:(1)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2)重要原因
①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掀起扩军备战的狂潮。
②英德矛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角度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提示:(1)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主要一方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决定的,一般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种;
(2)国际战争是国际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有关各国争夺和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举动;
(3)国际战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能直接给人类带来物质和精神损失,能够引起有关国家的内部革命,能够改变地区甚至世界局势,能够消灭落后势力、教育各国人民,还能够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刺激经济增长。
角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07·宁夏文综,4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第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做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回答: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答案 (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1.对于战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评说。阅读下面三位同学关于一战的一些言论,回答问题。
李东: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战争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或军事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为的只是各自的利益……
张妮:十分厌恶战争,觉得战争十分残酷无情,给许多无辜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威胁人类生存。
吕卫: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它使多数人都陷入流离失所的困境,它的结局……无疑是人们自制的最大灾难。
(1)李东指出“战争是各方矛盾、纠纷不断发展的结果”,请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张妮和吕卫两位同学是从哪一角度对战争进行了评述?第一次世界大战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存在着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三对主要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最主要矛盾。随着矛盾的发展,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角度: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创伤。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一系列新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各自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尔赛体系;通过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由于各国不可能从根本上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使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成为“火山上”的和平,而英、法等国的自私也使国际联盟不能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工具。

角度1 凡尔赛体系下的不稳定性因素
提示:这一体系下,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造成了凡尔赛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稳定。
(1)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由于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不能也不可能消除矛盾。主要矛盾有:
①英美矛盾:主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
②英法矛盾:主要是对德问题上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为了欧洲霸权。
③美日矛盾:主要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
(2)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的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德国虽然被迫在和约上签字,但是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德国必然会从要求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
(3)欧洲新兴的民族国家出现的新的民族矛盾
虽然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的,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他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的。这就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起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
(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之间的矛盾
由于一战中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的觉醒,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掀起了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例如土耳其的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造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对立,因此当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最终导致战争由局部走向世界。
角度2 为何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爆发战争
提示:(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角度 国际联盟
(2008·天津文综,23)对下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点拨 本题为图片材料选择题。结合漫画和漫画提示可以判断某个大国力图控制国际联盟,结合漫画中所给出的时间应是一战后美国力图控制国联,但因当时美国的综合国力还赶不上英、法,故希望落空,因而选择C项。
答案 C
2.(济南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少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劳合·乔治《枫丹白露文件》
材料二 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正因为如此,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揭示了凡尔赛体系下的哪几类矛盾?这些矛盾对该体系的瓦解作用如何?
(2)概括说明凡尔赛体系的局限性。
解析 材料一、二分别透露出凡尔赛体系下的两种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些矛盾成为瓦解凡尔赛体系的重要原因。
答案 (1)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强烈不满,力图复仇,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发动侵略战争最终瓦解了该体系。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土耳其于1922年废除《色佛尔条约》,冲破了该体系。
(2)局限性:脆弱性、不稳定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长久维持和平。
  (5年2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层级
考情感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重要国际格局,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命题区域主要集中在对国际联盟的建立、历史作用以及与联合国的比较方面
?天津、山东都在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中命题
第二层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是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
?从现实角度:是20世纪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一种最初的反映。战争和相对的联合,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不同政策。采取哪一种政策,取决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特定形势
【考向预测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温州一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
(2)材料二列宁所做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二中“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是指哪两国?
解析 第(1)问先要根据语言的内容和特色把具体国家确定,然后再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矛盾。第(2)问要结合和联系华盛顿会议所定条约的内容进行判定和分析原因。第(3)问注意“太平洋两岸”的限制。
答案 (1)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宿仇,并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
(2)判断:正确。依据: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引起了日本的不满,因而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
(3)美国、日本。
(5年1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层级
考情感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其评价是考查的重点区域
?2007年宁夏文综对一战的性质、评价进行了命题
第二层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动摇了英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地位。促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
?从现实角度:一战带给人类:一方面是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人类战争从平面战争发展到包括空中和水下的立体战争。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教训,大国间要有全局安全意识,并相互支援,而不是以自己的私利为转移
【考向预测2】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反思
(山东济宁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惨烈。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言之有理即可)
1.(曲师大附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英国《星期天评论》
材料二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
材料三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英美在参战后,没有达到的目的各是什么?为什么没有达到目的?
答案 (1)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2)直接目的:发战争财;最终目的:统治世界。
(3)英国没有因德国失败而更富。美国未能掌握世界霸权。一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美国利用国际联盟控制世界各国的企图因英法等国的反对而未能得逞。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 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 350
1 740
1 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 350
3 320
5 550
1 230
1 920
970
材料二 “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
材料三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 家
德 国
俄 国
法 国
英 国
军费开支增长率
270%
110%
80%
1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老盘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殖民地份额却远远小于英法。
(2)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导致英德矛盾日益尖锐。
(3)组建三国军事同盟集团,大幅度扩充和增加军费开支,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煽动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等。
3.(湖南长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引自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引自1911年4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引自1917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材料一中英国与德国联合反对法国,材料三中则体现出英德矛盾加剧,英国反对德国。第(2)问从材料“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等信息可知德国不满足于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而要成为世界强国。原因应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增强上分析。第(3)问政策的实质应从英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分析。
答案(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2)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因为随着德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民霸主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