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1.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
2.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议会与王权矛盾的背景及表现;(2)《大抗议书》的内容及意义;(3)英国共和国的成立及共和与专制的较量。
2.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各派对法国的影响及大革命的影响;(2)法国共和制艰难确立的原因。
?,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历史背景
(1)历史传统:《大宪章》的颁布,王权受到议会制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形成。
(4)革命障碍: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2.《大抗议书》的内容和影响
(1)内容: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要求;提出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等要求。
(2)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要求。进一步激化了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国王以武力解散议会,挑起了内战。
3.革命的经过
(1)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主张限制王权,标志着革命的开始。
(2)内战时期:1642年国王挑起内战——1649年处死国王。
(3)共和国时期: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
(4)“护国主”时期:1653年护国政体成立——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年“光荣革命”。
(6)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艰难确立
1.法国大革命
(1)爆发的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大革命期间各派对法国的改造
派别
代表阶层
执政时间
内外措施
历史作用
君主立宪派
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
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10日
八月法令、《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对外宣战
废除封建特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对法国初步改造
吉伦特派
工商业资产阶级
1792年8月10日~1793年6月2日
瓦尔密大捷、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实行民主共和,废除君主制
雅各宾派
中小资产阶级
1793年6月~1794年7月
宣判国王死刑,把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
法国民主力量在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3)大革命的影响
①性质: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又一次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②意义
a.三次巴黎人民起义挽救了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一步向前发展。
b.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生产关系。
c.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d.对欧美和世界各地的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2.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七月革命: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
(2)二月革命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统治,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3)法兰西第二帝国
①建立:1852年,路易·波拿巴利用人们的不满和拿破仑一世的威望登上皇帝宝座。
②措施: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用高压和怀柔手段稳定了法国政局,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③覆灭: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4)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875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标志着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通过反对君主专制或宗主国压迫的革命斗争,英、法、美等国推翻了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确立了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9世纪中后期,各国又根据各自国情,相互借鉴,使西方近代民主政治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
角度1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类型特征
提示:(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共和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由于总统和内阁向议会负责,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角度2 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发展的阶段
提示:(1)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即法国启蒙运动。
(2)资产阶级为实现民主化而进行的斗争。(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理论上《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实践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3)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的起步,即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用立法的形式,确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如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等。
(4)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和完善。如资本主义各国民主改革,劳动人民基本的民主权利的获得等。
(5)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如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各国进一步强化国内的民主建设,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角度 欧美民主制度的确立
(2009·宁夏卷,4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1791年宪法》(法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点拨 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全国公民都有权”和“积极公民们”;第(2)问注意从《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颁布的不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答案 (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1791年宪法
材料二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1875年宪法
请回答:
(1)两部宪法分别规定了法国是什么政体?
(2)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形式有何异同?
解析 本题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为背景,以1791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为载体,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要明确1791年宪法为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宪法为共和政体;第(2)问要从异同两个方面找出比较项,然后逐一比较。
答案 (1)1791年宪法规定了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2)相同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体现了分权原则。
不同点:①立法权: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交给国民议会;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②行政权:1791年宪法规定行政权交给国王;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③国家元首、最高权力机关的产生办法:1791年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是国王,是世袭的;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参议院、众议院由选举产生。
(5年3考)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第一层级
考情感悟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
?法国民主实现的基本方式、内容、历史意义成为历年命题的重点区域
?广东、宁夏、海南均在此处命题
第二层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法兰西革命者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开创新时代和建设新生活的勇气,更在于他们对个人理性和建设民主社会的信仰。正是这种相信理性和社会进步的宗教般的情怀才培育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诚挚而又坚定的信念
?从现实角度:历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波浪式前进的,不会一帆风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成熟是不可抗拒的。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
【考向预测】 法国大革命的曲折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取得即便是那些在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在(罗伯斯庇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材料中“过分的革命活动”和“不可避免的反动”分别指什么?两者是否存在本质差别?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如何认识“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和分析。第(1)问,需要结合法国大革命的过程进行解答,理解雅各宾派专政超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第(2)问实际考查对恐怖政策的评价,要注意辩证地分析。
答案 (1)“过分的革命活动”:推行恐怖政策,严厉打击商业投机。“不可避免的反动”:热月党人发动政变,罗伯斯庇尔等被送上断头台。不存在。雅各宾派和热月党人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2)恐怖统治稳定了政局,捍卫了共和国;但它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但是,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拿破仑评价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3)材料三中的“法兰西的民族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又是指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与提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明确材料一中的评价后联系教材基础知识,然后说明其依据。第(2)问注意说明《拿破仑法典》的历史作用。第(3)问明确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
答案 (1)德国处于封建制度阶段,拿破仑代表着资本主义制度,法军所到之处,赶走封建贵族,摧毁封建秩序,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
(2)《拿破仑法典》排除了封建法规,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而当时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封建法规。
(3)“法兰西的民族战争”是指为防止波旁王朝复辟,抗击反法同盟干涉的自卫战争。“帝国主义战争”是指为争夺霸权而侵略和奴役其他国家的战争。
2.(安徽师大附中一次摸底)17世纪英国经历了一次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政治革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1日送呈国王)
材料二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里,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权。于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政府。但是,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须依法行事,还必须实行分权。
材料三 自18世纪早期,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久而久之,英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就形成为一种政治惯例。他当政期间,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1)材料一中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矛盾的解决体现了洛克民主思想的哪些政治原则?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概述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基本历程。
解析 解读材料一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据此可以获取相关信息,“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实际上是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材料二表明了洛克的主要思想主张,就是自由、法治、分权,对国王权力的限制也就反映了洛克的这些思想主张。材料三阐明的是英国议会政治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即可。
答案 (1)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之间的矛盾。自由、法治、分权。
(2)国王统而不治;政党政治;内阁对议会负责。
(3)要求限制王权;提出民主思想加以论证;建立完善君主立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