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导入:看到雪峰,你有什么感受?
解题:峨日朵雪峰之侧
“峨日朵”,实际上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于“峨堡”一词的发音。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指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据此推测,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命名,只是诗人采用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昌耀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读诗人的生命意识
我读到了一个( )的诗人,
因为他( )。
焦灼:因为他处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界之点,“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个“仅”字道尽了他外在高度的艰难跋涉。
艰难:因为太阳跃入山海,石砾不时滑坡,都牵引、拽拉着诗人的“滑坡”和流血。
渺小:因为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生命的攀援者、进击者、抗争者乃至创造者:
1.但他仍对生命保持着一种原始的激情和热望,他“小心地探出前额”,试图于这“雪峰”“山海”之处寻得自我内在高度的新的征服。
2.仍然以“指关节”为“铆”深嵌苦难的“巨石”, 以渗血的“千层掌鞋”“撕裂”物质的桎梏。
3.即使渺小如蜘蛛,依旧拥抱着大自然的所有赐予。
悲苦?
悲壮!
走近作者
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园人。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并关入荣湟源看守所。后来被当做“有文化的犯人”选拔出来,在一家监狱工厂学炼钢。颠沛于青海垦区二十余年。在这个沉闷且冷寂的 1962 年里,昌耀因言获罪,当时在青海省西部,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自弃,反倒因远离城市喧嚣而从这荒漠野地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冷静与清醒,对于生命的受难也产生了新的理解与阐释。“文革”后平反,仍坚持留在青海,在青海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出版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
创作背景
他后天流离颠沛的人生经历使他对生命的认知带有一种强烈的悲苦意识,但是流浪并不代表卑弱,悲苦也并不意味着懊丧,被戴上“荆冠”而放逐的西部生活虽然使他与当时的主流话语有所隔膜,但是他从西部风俗文化中也获取了新的更为宏大的艺术视野,他诗歌中的生命意识也在悲苦的基础之上成长为一种悲壮而辽阔的主体感召。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陈思和
二读诗歌的生命意象
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嚣:xiāo,喧哗
揳:xiē,捶打
罅隙:xià xì,裂缝,缝隙
知识回顾:关于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深入探究:关于诗歌意象
尝试找出这首诗歌的意象,并分析这首意象的含义与作用。
太阳、山海、石砾、深渊、血滴、雄鹰、雪豹、蜘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深入探究:关于诗歌意象
雪峰、太阳、山海、石砾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从这类自然意象中,我读出了( )。
1.自然的广阔幽深
2.诗人笔下的高原险峻、肃杀且强力的生命特征;
深入探究:关于诗歌意象
岩壁“锈蚀”且险要,因而“我的指关节”不得不像“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我的“千层掌鞋”不得不被刃石“撕裂”而流血。
从这类行动意象中,我读出了( )。
“巨石”已经不单是自然意义上的物质苦难了,它更暗示着一种灵魂上的束缚和桎梏,而我的“流血”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理 伤害,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挣扎与自渡。通过“我”与自然相抗姿态的刻画,实现了诗歌中英雄主义悲壮风格的创造。
深入探究:关于诗歌意象
雄鹰、雪豹、蜘蛛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雄鹰” “雪豹”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是英雄标榜、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蜘蛛” 则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暗喻那些虽然渺小、但不失刚毅之志的无名英雄。
意象之间的反差对比:建构诗人充斥着生命力感的世界。按理,同英雄主义式的攀援者共同“默享自然的快慰”的当是强大凶猛的野兽,但诗人却用“小而可怜”的蜘蛛来替代为伙伴,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知的“缩小”。但自我的缩小并非是对自然乃至宇宙的卑从和屈服。
陈思和曾探讨过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他将之总结为两种状态,“一是把自然看作人世社会的对立物,在流连于原始的非文化性的大自然中,寄寓了诗人逃避现实的苦恼。另一层是把生命投诸宇宙,通过对宇宙奥秘的无穷性来获得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常有的境界”,诗人在攀援的过程中悟到了自然宇宙的无穷尽,又在这苍茫与渺小的对立矛盾中,体认到生命意义的无穷尽,于是诗歌充斥着一种苍雄与浑厚的原始力度。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洪荒的敬意,也凭 “蜘蛛”意象的安排而彰显了作者与命运相周旋与苦斗的人生快慰。
三读诗歌的内在技巧
1.诗歌的硬语(古语)应用。“嚣鸣”“罅 隙”“锈蚀”“默享”“快慰”等语汇的使用给人奇崛古奥的印象,这些充满语言张力的“硬语”以“醒觉、紧张与撞击的效能”,体现了“精神的力道”,构建了一个冲撞且紧张的峨日朵雪峰的诗歌背景,强化了诗人的“独语者”与“攀登者”的行者形象。
2.诗歌长句和标点的使用。长句是昌耀所偏好的写诗习惯,其目的在于构建出能与自身精神强度所对应的诗歌形式,进而表达出自我思想的形 态,而对标点的斟酌则体现了诗人节奏感的判断与把握。
3.诗歌分行的掌控和诗序的调整。最后一处,以书面的形式打破了语言结构的圭臬,紧凑了诗歌的节奏,实现了对诗歌语言与情绪关系的把控,进而使得诗歌本身具有了一种生命性。
昌耀的这首诗有着“空谷足音”的意境,
这一方面来自于其高邈博大的空间背景构建;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其语言坚而韧的通透感。
他的这首诗不仅向我们展露了塞外自然的凌人与浩荡之势,
也凝炼出了他认知视角下的世界本原,
因而其诗歌苍茫凝重,
摒除了现代诗的浮泛抒情
而展现出了时代与自我周旋下的生命力感。
他的诗,
是“荒原流放中心灵的磷火流萤”,
是苍茫人世间蹀躞而行的灵魂的自我救赎,
同时也是充斥着生命力感的人生快慰。
诗歌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