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哦,
香雪
青春的言说
回归原初印象:读完小说后,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什么?
细节可以是一饰物,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动作,也可以是一个十分简短的情节,它是小说情节发展中闪光的一点。
情节阶段 段落 细节 情节内容
引子 1-4
开端 5-63
发展 64-72
高潮 73-77
结局 78-83
请同学们借助找出的细节,用填表的形式梳理情节,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关于香雪的哪些故事。
要求:简洁、准确、全面。
时间:3分钟左右。
情节阶段 段落 细节 情节内容
引子 1-4段 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 火车开进小山村。
开端 5-63段 凤娇指着妇女头上别着的一排金圈圈。 姑娘们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发展 64-72段 香雪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踏板。 香雪准备鸡蛋,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高潮 73-77段 香雪盼望明天上学时同学们的盘问。 香雪实现愿望,换取铅笔盒,徒步返回。
结局 78-83段 香雪将草茎插在小辫里辟邪。 香雪深夜归来,姐妹相遇,共同欢呼。
任务:请找出最能打动你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说说你看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点评。
要求:语言凝练,点评精当。
时间:10分钟左右。
揣摩细节,透视香雪
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
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
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
“可不,城里人就靠捂。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车上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弯绕,啧啧!‘真没治’!凤娇姐,你说是不是?”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们真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儿替他抱不平呢。不知怎么的,她认定他的脸绝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
细节塑造人物
一个山村少女因为想拿鸡蛋换一个自己心爱的铅笔盒而被火车带走了,从而使自己吃了一次平生未有的徒步三十里夜路之苦。愿望委实不大,但又那么的庄重、坚定;所得也微不足道,然而她又是何等的自得和欢欣。假如我们把她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信念的坚韧追求,也理解为她对由学习文化所带来的新的生活的热望所作出的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她的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她的精神是多么值得赞美!一列火车,使我们看到了沉寂的山村所发生的变化;一只铅笔盒,使我们看到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农村青年的积极的人生追求!铁凝把她以小见大、平中求奇的创作特长充分地施展出来了。
——白烨《评铁凝的小说创作》
细节传递真情
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哗啷啷’地歌唱。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她发现月亮
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
笼罩着,
像母亲庄严、
神圣的胸脯;
那秋风吹干的
一树树核桃叶,
卷起来像
一树树金铃铛,
她第一次听清
它们在夜晚,
在风的怂恿下
‘哗啷啷’地
歌唱。
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有了脉搏,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
清新淡雅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革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时代疼痛
小说是心灵的历史。——王安忆
铁凝: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能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吗?也许这是我的奢望。——《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