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地貌类型课件(5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1常见地貌类型课件(5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02 18: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喀斯特 地貌
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化学原理
溶蚀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沉积作用 Ca(HCO3)2= CaCO3↓+CO2↑+H2O
可溶性岩石有三类:
碳酸盐类岩石:
石灰岩、质灰岩、泥质灰岩
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
卤盐类岩石:石盐和钾盐
1、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及景观特点
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
溶沟: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洼地:底部平坦(坝子)
峰丛、峰林:锥状耸立
峰丛vs峰林(任务一:观察描述峰丛、峰林地貌特点并画图示意)
峰林地形的早期发育阶段
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常与洼地一起
通常分布于山地的中心部位
峰丛进一步溶蚀
基座被切开,基部断续相连,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
分布于岩溶盆地的边缘
地表喀斯特地貌系统
①峰丛——洼地
②峰林——盆地、平原
③孤峰——平原
青年
中年
老年
云南石林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顶部发育):高度较峰丛峰林低,形态丰富多样,伴生溶沟
2、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南方充沛的降水
通过各种缝隙、孔洞进入地下制造出巨大的洞穴与地下河系统。
恩施·利川腾龙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及特点(任务二:观察描述溶洞特点,并画图示意)
溶洞: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和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洞穴,呈层状分布
石钟乳、石幔、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连接洞顶和洞底
活动:FAST选址贵州平塘原因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是世界已经建成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呈盆地状
2、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3、排水优势?
一是地貌最接近射电望远镜的造型,天然洼地,工程开挖量最小;
二是场地结构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尽量远离电磁干扰,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一是喀斯特地貌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累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
二是天坑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
喀斯特地貌文化体现
川西坝子火锅连锁
“坝”是指较为平坦的地方。“坝”广泛地存在于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一带的地名、店名中,例如比较著名的火锅连锁店——川西坝子,重庆的地名中最多的也是坝和坪。
峰、洞、坑、钙华
中国南方喀斯特四道超级风景
重庆~小寨天坑
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
九寨沟钙华瀑布
九寨沟的海子
黄龙
钙化池
课后思考:为什么有些喀斯特地区风景优美但经济落后?如何提升?
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有利:1、地貌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不利:1、裂隙发育,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缺水严重
2、土层较薄、水土易流失
3、地表崎岖不平、交通运输线路修建成本高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1、物质不断减少2、地势起伏由小变大再变小
贵昆高铁
《中国国家地理·喀斯特专辑》
《航拍中国第三季》
地理位置 主要地貌 地貌特征 物质基础 发育时期 形态 规模/高度/深度
地表 喀斯特 溶沟 可 溶 性 岩 石 (石灰岩等) 初期 晚期 长条状、网格状 较浅
石芽、石林 形态多样 高度较低
峰丛、洼地 基座相连 山体较高大、洼地面积较大
峰林、平原 散布、群峰林立 山体较高大
孤峰、残丘 单个低矮山峰 地下 喀斯特 溶洞 溶洞 层状 大小不一
石钟乳 悬挂状 石笋 凸起状 石柱 上下联通
喀斯特 地貌
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河流地貌-——以长江为例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
1、观察并描述河谷地貌的特点,并画出剖面示意图
1、河流上游——虎跳峡
河谷加深、延长,形成V型谷,河床窄而深,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
流速快
落差大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2、为什么在金沙江的上游,河谷的横断面往往呈现 V字形 ?
河流侵蚀地貌:v型河谷
河流出山口——冲积扇平原(河流堆积地貌)
思考
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往往会形成冲积扇地貌,思考原因是什么?
地势变平坦,落差减小,河道变开阔
水流减慢
泥沙堆积



水流中携带大量泥沙
2、河流中游——宜昌三峡
流速减慢
落差变小
下蚀减弱
侧蚀加强
河谷
展宽
槽型谷
河床宽而浅
任务
1、描述长江中下游的河谷特点
2、如何形成的?
侵蚀地貌——
u型谷(槽型谷)
3、河流中下游——江汉平原
1、冲积平原如何形成?
2、为什么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地势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合农耕。
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河曲和牛轭湖
堆积岸
侵蚀岸
4、河流入海口——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
水下坡度平缓
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



河流流速减缓含沙量大
海水顶托
堆积地貌——三角洲平原
思考:描述三角洲地貌并说明形成原因
1、位于入海或入湖口
2、形状多样
3、河道分叉
4、河道宽阔
5、物质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
河流在不断下切侵蚀河谷时,也会发生横向侵蚀,形成不同期次的泛滥平原,先前河谷的高度会位于洪水位以上,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河谷地形。河流阶地是侵蚀和沉积交替进行的。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
河流阶地
简述我国黄河入海口陆地面积扩大的原因?
1、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含沙量大;
2、入海口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
有沙+能停
简述刚果河没有三角洲的原因?
1、流域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低
2、流经刚果盆地时,由于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在盆地中
3、入海口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泥沙不容易沉积
无沙+不能停
课后思考,课前提问
问题提纲!
1、什么叫喀斯特地貌?地表按照形成顺序包括哪些地貌类型、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2、v型谷的景观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3、河口三角洲的景观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4、为什么有些喀斯特地区风景优美但经济落后?如何提升?
喀斯特 地貌
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包括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经长期风蚀,形成柱状。
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或水平节理和裂隙发育的岩石,特别是下部岩性轻于上部的岩石,受到长期的风蚀、易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垄脊)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风沙堆积地貌
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较为常见的是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
沙丘链
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是垂直的。
新月形沙丘判断风向
风 向
迎 风 坡
迎风坡坡度小(宽)
背风坡坡度大(窄)
风力堆积地貌—问题思考
河北秦皇岛昌黎海岸沙丘
西藏米林县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岸边)
请据图思考:沙丘是否一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活动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沙源地,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⑴简述沙丘所在河段的河谷特征。
(河谷特征主要指河谷形状、河谷宽度、河岸特点、河床起伏、沉积物特点等内容。)
槽形谷,河谷宽浅,起伏小,河床沉积物较细,多沙质沉积,有沙洲,河岸山体高耸,坡度陡。
⑵推测丹娘沙丘的沙源。
(沙源是沙丘地貌的物质基础。从河谷沙丘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来考虑沙子的源地。)
河床沉积物,特别是河中沙洲是沙源地。
⑶判断丹娘沙丘河段的盛行风向。
沙丘是风积地貌,其位于沙源地的下风地带。
东南风
喀斯特 地貌
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包括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
海岸地貌—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拱桥
海蚀平台
海岸地貌—堆积地貌
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青岛金沙滩景区 沙质海滩
东营黄河口 泥质海滩
烟台长岛 砾质海滩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1.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升、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对该图判读正确的是( )
A.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B.该地起码有三次地质稳定期
C.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浅
D.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2.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石灰岩、溶洞①、天坑 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
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岩 D.石灰岩、地下河、溶洞①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