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中图版 地理 (初中)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民居会不一样?(P31)
复习:气候的两个基本因素?
气温和降水
南方、北方气候特点?
南方降水多,气温高;
北方降水少,冬季气温低。
哪幅是南方的?哪幅是北方的?为什么?
1、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读教材31页图B,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且窗户小,而北方地区屋顶坡度小且窗户大?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1)气候影响民居
南方降水多,气温高,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屋顶
北方降水少,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
新课学习
北方窗户较大,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南方窗户较小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
窗户
新课学习
当地气候 民居特点 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
南方民居
北方民居
降水多、气温高
降水少
屋顶坡度大、窗户小
屋顶坡度小甚至平顶、窗户较大
利于排水、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
晒粮食、利于冬季获取更多阳光,增加室温
气候与民居的建筑形式
湘西吊脚楼
北京四合院
人们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坡地势盖起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
读教材31页图D和图E,思考:为什么贵州和湘西的房屋建成吊脚楼,而华北地区多建成四合院?
(2)地形影响民居
新课学习
地形对民居的影响: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
山区民居的特点:贵州和湘西的山区,——吊脚楼
平原地区民居的特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四合院。
黄土高原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降低造价
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建造石屋。
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竹木建造竹楼。
(3)就地取材建民居
新课学习
蒙古包
名称 蒙古包
主要分布地区 内蒙古高原
特点 易于拆装,搬运方便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半干旱气候,多草原,畜牧业发达,与蒙古族牧民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相适应
骑楼:是指楼层部分跨在人行道上的临街楼房。多分布在两广等南部地区。
对环境适应:
可以遮阳挡雨。
原因:
抵御敌人、强盗,安全性较高。
土楼:客家人所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
碉房是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藏族碉房
民居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民居
材料
结构
样式
影响
适应
窑洞
四合院
傣族竹楼
蒙古包
吊脚楼
骑楼
民居
主要分布地区
内蒙古
华北地区
黄土高原
湖南、贵州山区
云南
两广、福建、海南
记忆大比拼
课堂活动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的影响
气候影响民居:南方VS北方
地形影响民居:吊脚楼VS四合院
就地取材建民居:窑洞VS竹楼
课堂小结
想一想:课后观察家附近的民居,从气候、地形、采光等方面,说一说孝感民居是怎样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
作业布置
孝感降水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