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2 07:2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
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3.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开国大典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澳门回归
4.如下图报纸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停止对台炮击,缓和两岸局势
B.实行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C.宣告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5.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澳门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A.经济特区 B.一国两制 C.九二共识 D.民族区域自治
6.“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对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此材料应出自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葡联合声明》 C.《中美联合公报》 D.《反分裂国家法》
7.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三地无障碍的联通为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创造了更坚实的基础,其对澳门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潜移默化的影响,已逐渐显现。这体现了( )
A.“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跟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D.“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丰富和发展
8.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①观看北洋舰队演习
②大炼钢铁放高产卫星
③欢庆香港回归
④参加人才招聘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强调∶ "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彼此心灵日益契合。下列能证明关系“日益密切”的有
①两岸统一的阻力完全消除②两岸高层领导人会面
③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④两岸实现“三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而扩展到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由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反复阐述的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个“伟大创举”,是“最有天才的创造”,是一个“开历史先河的伟大构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B.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和香港问题
C.和平方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式 D.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才考虑解放台湾
11.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符合这讲话精神中的“准确贯彻”的正确做法是( )
A.港、澳、台地区可以享有一切自治权利
B.坚持“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C.大陆绝不使用武力推动“一国”进程
D.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可实行“两制”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13.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14.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澳门与内地长期分离,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怀抱得益于(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
二、简答题
15.“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哪两块领土的回归,有力证明这一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的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香港经济更加繁荣,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素象。然而香港的过去却经历着悲苦,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之后,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将香港掠为殖民地。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时间
不平等条约
侵占的区域
危害
1842 年
香港岛
1860 年
《北京条约》
1898 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 “天才创造”又是指什么?
17.
香港回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2019年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公投”,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此,国家制定并颁布了“香港国安法”。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的 是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 回归前,香港被哪个国家管控
(2)1999年12月,我国收回了被葡萄牙控制的我国领土,是哪里
(3)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导致台湾问题的出现。但是,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作什么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与哪位台湾领导人会面
(4)面对香港出现的分裂国家活动及台湾蔡当局的“台独”主张与活动,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应该怎么办
三、综合题
1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政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爬起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传承并继续弘扬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也是我党自信、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为什么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
请回答:
(1)图8军旗升起的地方指哪里 图9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中共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为什么要开创这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共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开展了哪些运动 这些运动在当时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出建国以后,中共采取了哪些政策并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4)综合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共建设最有自信的政党的历史契机有哪些
19.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与繁荣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5年前,党中央和毛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宣告和平解放,该协议的签订,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为什么说西藏和平解放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在西藏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是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实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2)材料二中“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为什么是“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请写出香港回归的时间。依据材料三指出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如下图是“祖国统一大业”时间轴。
(4)时间轴中A处“提出方针”指的是什么?请你写出B处“形成共识”的内容。就A、B任选其一写出历史意义。
20.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先进的中国人为此展开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选自部编版八上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恩格斯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材料二中《南京条约》是在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这一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丧失哪些主权?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香港被割让出去以后,又是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怎么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所以答案选A
2.A
【详解】
根据表格中“八项主张”、“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等台港澳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其主题为祖国统一。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D
【详解】
钱币中“荷花”是指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1999年是澳门回归的时间,故D正确;开国大典是1949年,排除A;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排除B;一五计划完成是1957年,排除C。故选D。
4.A
【详解】
依据题干的报纸信息“告台湾同胞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其内容是向台湾提出,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于此,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故A符合题意;实行两岸“三通”是2008年,排除B;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是1991年,排除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是1992年,排除D。故选A。
5.B
【详解】
我国解决台港澳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澳门的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符合题意;澳门不是经济特区,A排除;九二共识与台湾相关,C排除;澳门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排除。故选择B。
6.D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出自《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部分条文: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选项D符合题意;《中英联合声明》是关于香港问题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中葡联合声明》是关于澳门问题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中美联合公报》 的发表标志中美关系正常,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D
【详解】
根据“对澳门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潜移默化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可知一国两制有利的促进了澳门的发展,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丰富和发展,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对澳门的影响,没有涉及对香港和台湾的影响,排除AC;回归后的香港实行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
8.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香港回归是1997年,③符合题意;参加人才招聘会,是现在的社会现象,④符合题意;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时期建立的,①不符合题意;大炼钢铁是在大跃进时期,②不符合题意;所以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1991年,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负责两岸经济型、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的方式达成了共识,称为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与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故D正确;两岸关系打破隔绝状态,日益密切,但统一的阻力没有完全消除,故ABC错误。综上答案D。
10.A
【详解】
根据材料“是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该方针符合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适合港澳台,不仅仅是台湾和香港,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希望通过和平方式统一,但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在考虑解放台湾,不是改革开放之后才考虑,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它的准确解释是,坚持“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故B符合题意;港、澳、台地区可以享有高度而不是一切自治权利,在和平统一不可能的情况下大陆不排除使用武力推动“一国”进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详解】
民族区域自治主要实施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并非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故B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A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故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故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而设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民族自治区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因此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得益于一国两制政策,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D项正确;“九二共识”针对的是台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带一路”都与香港、澳门的回归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5.邓小平香港、澳门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途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16.(1)《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部;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香港一步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1997年;“一国两制”。
【详解】
(1)此问考查的是英国一步步侵占香港的史实。是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而清政府承认英国占领香港是根据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因为两个条约都是割占中国的领土,对中国的危害肯定就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了。
(2)此问考查的是香港回归的一系列史实。属于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997年7月1中国恢复对香港的行驶主权。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统一的问题,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17.(1)1997年;“一国两制”构想; 英国(2)澳门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九二共识”;马英九
(4)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支持“香港国安法”、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港独”“台独”、期盼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等。(开放性问题,答出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1842年,中国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因此回归前香港被英国管控。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但是这一构想在香港、澳门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实践,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2)1999年12月,我国收回了被葡萄牙控制的澳门,结束了外国占据中国领土的历史。
(3)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确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作“九二共识”。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
(4)面对香港出现的分裂国家活动及台湾蔡当局的“台独”主张与活动,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活动,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支持“香港国安法”、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港独”“台独”、期盼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等。
18.(1)江西南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首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受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因此,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其次,敌人占据着中国的 中心城市,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因此,中国革命要先农村后城市。(或答这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大生产运动与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和思想上的保证。
(3)实施“五年计划”,建立起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富民强国;实行“一国两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①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我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②中国共产党坚持走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等举措取得了重大成功,这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③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等。(或: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传承并继续弘扬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是建设最自信政党的历史契机。)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工农红军是由南昌起义开始组建的,决定以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建军节,南昌也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红军带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创这条道路的原因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外部没有完全的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没有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罢工的合法斗争权利,反动统治阶级凭借着强大的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的多次奋斗说明,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广大农村却是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共产党人必须而且有可能首先占领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因此,中国革命要先农村后城市。
(2)由“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可知,中共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同时展开,巩固了党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和思想上的保证。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实行了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行一国两制,收回香港和澳门,洗雪了百年国耻。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①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我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②中国共产党坚持走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等举措取得了重大成功,这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③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等。或: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传承并继续弘扬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是建设最自信政党的历史契机。
19.(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3)1997年7月1日。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4)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共识内容:“九二共识”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九二共识”为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写出其一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因此说西藏和平解放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在西藏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的“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所以说“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是“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依据材料三的“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综合国力的提升;依据材料三的“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4)时间轴中A处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时间轴中A处“提出方针”指的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处时间是1992年。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A处“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B处“九二共识”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0.(1)英勇抵抗的精神;具有反侵略性质。
(2)鸦片战争;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了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开始。
(3)1997年7月1日;开放性题目,坚持改革开放。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恩格斯赞扬了“驻防旗兵”的英勇抵抗的精神;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可知,恩格斯认为中国军队进行的抵抗具有反侵略性质。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在该条约中,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了破坏;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开始。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坚持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