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众多的公共工程,包括公共建筑12.2万栋,公路664万英里,桥梁7.7万座,机场285个等。其直接目的是
A.复兴工业生产 B.缓解就业压力 C.加速战争准备 D.推广科技成果
2.这是对二战期间某次事件的评价:“没有一个人曾料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 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直支持罗斯福。”该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国会纵火案
3.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从免除患者的救治费用到及时认定一线牺牲医护人员工伤并发放抚恤金等措施,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作用。下列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保障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所有人的生活水平
B.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罗斯福新政颁布《社会保障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20世纪初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4.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会议是( )
A.慕尼黑会议 B.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进入封建社会 B.中国戊戌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C.俄国十月革命——确立君主立宪 D.美国罗斯福新政——缓解经济危机
6.一位苏联史学家曾评价某次红场大阅兵:“德军已兵临莫斯科城下,可莫斯科依然镇定自若,甚至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阅兵,这无疑是莫斯科充满勇敢与智慧的表现。”阅兵结束后,军队直接开赴战场,这场战役的胜利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C.使德国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 D.结束了欧洲战场的作战
7.美国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派尔认为:“国际舞台上谁独占头,日本就会出于自身利益跟谁结盟:1902 年到 1922 年追随英国,1936 年到 1945 年追随德国,1952 年起则紧跟美国。”日本追随德国时期( )
A.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工业强国
B.成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C.沦为殖民地
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国之一
8.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此举兑现了下列哪次会议的承诺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9.1920年经济学家提出了“裙摆理论”:女性的裙长可以反映经济的兴衰。即在经济繁荣时代,裙摆会越短;经济一旦衰退,裙摆则会变长。根据这一理论,你认为1930年美国最流行的裙摆设计应该是
A. B.
C. D.
10.2011年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90周年。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共同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为摆脱经济困难 B.都是在保留现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C.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D.都强化了市场经济
11.1945年,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这胜利告诉我们,人类要想战胜共同的敌人、应对共同的灾难关键是要
A.利用先进科学技术 B.团结合作 C.不怕牺牲 D.有大国主导
12.针对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曾指出:“如果罗斯福真的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斯大林的意思是说( )
A.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罗斯福新政引起了资产阶级的不满
C.罗斯福新政保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D.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13.如图是王强同学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所做的历史图示。图示中的空白处最适合填上
A.《凡尔赛和约》 B.凡尔登战役 C.慕尼黑会议 D.二战全面爆发
14.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很多老一辈德国人认为:“如果希特勒能在1939年9月(对波兰的侵略行动)之前死去,他就会被作为德国历史上的伟人载入史册。”可见,纳粹党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是
A.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进步人士 B.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C.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D.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
二、简答题
16.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3)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建立标志是。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
17.1933年,罗斯福政府规定工厂工人每周劳动35小时,平均工资从每小时42美分增长到52美分,并大规模限制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产量,甚至破坏生产,例如杀掉了600多万头小猪。据此,小丽认为,罗斯福新政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以上李丽给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8.巴黎和会成为中国哪场运动的导火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三、综合题
19.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美俄两国历史发展示意图,看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各自危机各自解)
(1)A年,美国与俄国是如何解决本国危机的?
(一进一出一战终)
B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因为革命,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美国参战是为了结束战争、结束痛苦和灾难,他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发了一场和平期望与民主愿望的骚动,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威尔逊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导致俄国退出一战的是哪场革命?它是什么性质的革命?美国宣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结束欧洲的痛苦和灾难,你认为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杰出领袖谋发展)
C阶段,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美国正在与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作斗争。
(3)结合所学请归纳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的工业化建设成就。请指出美国应对危机的手段及中心措施。
20.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采取了利同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是军事力量的碰战、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他们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已付诸实,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当时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做买卖”。
——《苏联兴亡史论》
材料三:美国政府与农民鉴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只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律实行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式《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19世纪60年代俄、日是如何解决统治危机的、并归纳俄、日改革遗留的共同问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材料中“学会做买卖”的口号体现了新经济政策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所采取的举措,并分析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危机与应对的认识。
21.改革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对贫民颁给口分田,六年一次,死后归还。受田者负担租庸调。租为田租,交纳稻米;庸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捐布代替;调为贡物,交纳各种土特产。
——摘自华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彼得一世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重金礼聘有真才实学的外国技师,并将国有土地和农奴拨给工厂用。从18世纪初开始,俄国的冶金、呢绒、制革、矿产、火药及机器制造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到18世纪中叶,俄国生铁的出口量已占欧洲首位。
——《俄罗斯历史》
材料三 为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下图的方式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要的改革?它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中图片,指出美国之“变”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的特点是?
(4)谈谈世界历史上的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至少2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到1942年,美国大量兴建公共工程,直接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以工代赈,缓解就业压力。因此B正确。复兴工业生产的直接措施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因此A错误。加速战争准备、推广科技成果与罗斯福新政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B。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事件引发了美国人民的巨大愤怒,使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场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B正确;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与题意不符,A错误;诺曼底登陆是英美盟军从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材料无关,C错误;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法西斯为了实现对内独裁所采取的行为,与题意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当政时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他颁布的新政内容有颁布《社会保障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社保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阶级和贫困者的生活水平,但是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4.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会议。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会议是慕尼黑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一战后,二战前召开的国际会议,是分赃会议,雅尔塔会议是二战快结束召开的会议,该会议是反法西斯国家为协调行动而召开的,后三者不是绥靖政策的表现。故答案选A。
5.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取得显著成就,缓解了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D正确;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A排除;中国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但是以失败告终,B排除;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排除;故选D。
6.A
【详解】
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击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依据材料中“德军已兵临莫斯科城下”可知此次战役是莫斯科保卫战。故A符合题意;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B;使德国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是诺曼底登陆战,排除C;结束了欧洲战场的是柏林战役,排除D。故选A。
7.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对内专制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毁灭进步书籍、掀起反犹狂潮;1936年日本军部发动政变,日本广田宏毅组阁,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故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会议内容有: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 、战后成立联合国 、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此举兑现了雅尔塔会议的承诺,故C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波茨坦会议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9.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裙摆理论是指在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女性的裙摆长度成反比例关系。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毀商品,生产受到破坏;经济危机造成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经济衰退严重。故1930年美国最流行的裙摆设计应该是裙摆会变长,故选项C符合题意;而ABD都是短裙摆,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影响。本题中A、B两个选项都是三个事件的共同点,但A是目的,B是前提,罗斯福新是强化了计划经济,所以A、B、D都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
1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各国团结作战的结果,故B正确;战争的胜利首先在于它的正义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光有先进科学技术、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大国背后支持,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
12.D
【详解】
依据题干“如果罗斯福真的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前提的条件是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3.C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这反映的应是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召开慕尼黑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英法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采取纵容德国的绥靖政策,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企图使祸水东引到苏联,因此《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C项符合题意;A项是处置一战的战败国德国而签订的和约,与示意图信息不符,排除;B项是一战的转折点,排除;D项是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排除。故选C。
14.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恢复和发展战争时期破坏的经济,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因为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商品经济,借鉴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缓解了经济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借鉴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干预指导经济。新政促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这种两种经济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但没有改变两国的政治制度。①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因此纳粹党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是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选项C符合题意;AB属于德国法西斯暴行,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16.(1)萨拉热窝事件。(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3)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4)斯大林格勒战役
(5)苏联出兵东北。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德国 意大利 奥匈 <随从国有奥斯曼帝国>三国协约:英国 法国 苏联<随从过有塞尔维亚 比利时 日本 意大利>意大利是考虑到利害关系,在开战时转到协约国一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建立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要求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为打败法西斯,实现了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正式合作。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 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苏联出兵东北。1945年。在德国法西斯投降以后,三个月内,苏联帮助中国战胜日本法西斯,出兵东北,这个是联合作战。
17.错误 理由:略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工业、农业等发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是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是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18.五四运动; 德国突然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1939年德国不宣而战突然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维续走资本主义道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革命:十月革命。性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目的:捞取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时处于有利地位,进步夺取世界霸权。
(3)工业化成就:1928~1937,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手段:推行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861年爆发了南北战争;北方联邦通过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获得了内战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其性质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美国参加一战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结束欧洲的痛苦和灾难,而是大发战争财,希望在战争结束后处在有利的地位,重新瓜分世界,夺取更大的权益。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开始推行罗斯福新政,大规模的进行国家干预经济。中心措施是: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20.(1)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共同问题: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2)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 发展商品经济。
(3)举措:缩减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或鼓励农民减产并给予补贴)。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重视民生问题。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他们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丧的统治危机”的信息,第一小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第二小问:俄日遗留的共同问题是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2)根据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已付诸实,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是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第二小问:材料中“学会做买卖”的口号体现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 发展商品经济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美国政府与农民鉴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的信息,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调整农业所采取的举措是缩减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第二小问:这一政策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4)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对危机与应对的认识是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重视民生问题。
21.(1)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富国强兵,俄国农奴制改革。
(3)罗斯福新政,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启示:①抓住历史机遇,紧跟历史发展潮流,努力发展我国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②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③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④敢于挑战,积极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国家对贫民颁给口分田,六年一次,死后归还。受田者负担租庸调。”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日本的大化改新。根据所学,646年日推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根据所学可知是富国强兵。根据所学得出是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根据所学,面对危机,美国总统推行了罗斯福新政,特点:根据所学可得出是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启示: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①抓住历史机遇,紧跟历史发展潮流,努力发展我国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②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③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④敢于挑战,积极创新。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