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
1.将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巴黎公社 D.三大工人运动
2.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称为( )
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法国作家巴比斯在《战火》中写到:“(战场上)到处散落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这段文字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A.萨拉托加战役 B.约克镇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柏林战役
4.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
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
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
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
5.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D.调动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6.从表中我们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持续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死伤人数 财产损失
一战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超过3000万 超过3300亿美元
A.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B.战争促进了殖民体系瓦解
C.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D.战争引发了社会主义革命
7.2019年11月0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102周年纪念日,很多人情不自禁回眸百年前的那起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创性在于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D.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获得胜利
8.李老师为使同学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印度甘地领导的民族解致运动,剪辑了影片(甘地传》的部分镜头用于课意展示,她不可能剪辑到的镇头是
A.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 B.带领数十名志愿者进行”食盐长征”
C.发动群众暴动,推翻英国殖民烧治 D.与印度总督谈判,双方进行妥协
9.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学习资源包,包含如下几个链接:“华盛顿”“扎格鲁尔”“圣雄甘地”。据此判断,该资源包的主题应为( )
A.殖民帝国统治相继瓦解 B.民主改革浪潮汹涌澎湃
C.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D.社会主义运动空前高涨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主要依据是 (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主要因英德矛盾激化全面爆发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11.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一五、二五计划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2.据统计,苏联在1930--1935年生产飞机12083架(其中包括轰炸机914架、歼击机1876架)、坦克14077辆、各种火炮18636门、步枪119万支、机枪18.72万挺……仅1939年一年间,苏联就生产了10342架飞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以上数据表明苏联
A.国防实力大大增强 B.新经济政策硕果累累
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苏联模式确立
13.他被尊为国父,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这里的他应是( )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甘地 D.尼赫鲁
14.《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给了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5.“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 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这段材料说明
A.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企业
B.美苏两国建立了经济互助计划
C.体现了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视引进西方技术
D.新经济政策使苏俄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简答题
16.下列是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请写出相应事件的名称: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尝试
(3)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7.一战后,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建立了怎样的国际体系?
18.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意义?
三、综合题
19.材料论述题
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世界史内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学以致用,探究感悟
背景资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场战役从1916年2月到12月,法德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百万,德国出动了飞艇、飞机,首次使用了毒气弹。战役进行得极为惨烈,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在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诞生了,它为世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的新方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哪一个历史事件引燃的?这一事件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2)史料中法德双方进行的惨烈战役是什么?这场战役在一战中有何作用?
(3)请分别写出当时法国和德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4)史料中的新型国家是在哪块革命以后诞生的
(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你认为如何避免战争的发生?
21.(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年)。
材料四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3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4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中“公约”的名称。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1937—1944年”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B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C项;三大工人运动都失败了,没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至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德国以及其盟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法、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新秩序。故选D。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故C项正确;萨拉托加战役和约克镇战役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著名战役,柏林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均与题干“一战中”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依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所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实施的,结果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适应了当时苏俄的国情。ABC项表述均正确,D项表述错误,故选D。
5.A
【详解】
由材料“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这是当时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正确答案为A。1920年苏俄领导人是列宁,不可能出现斯大林模式,B说法错误;题干措施是满足前线国内战争工业品的需要,与民众改善生活没有关系,故C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说法错误。BCD均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C项正确;题干数据无法说明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体系瓦解和引发了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获得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故D符合题意;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A不符合题意;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不是发动暴动的方式,也未推翻殖民统治,所以C项符合题意;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内容包括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志愿者进行”食盐长征”,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有数万人被判刑,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9.C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华盛顿”“扎格鲁尔”“圣雄甘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一战后,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非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甘地领导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项正确;殖民帝国统治相继瓦解表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展开的战争,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主要依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详解】
根据材料“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描述。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済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市场关系,排除A项;CD项时期已经建立苏联,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12.A
【详解】
根据材料“生产飞机12083架(其中包括轰炸机914架、歼击机1876架)、坦克14077辆、各种火炮18636门、步枪119万支、机枪18.72万挺……”,可见,苏联的国防实力在1930--1935年之间,大大提升,故A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时间是1921年--1928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错误;苏联模式确立,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故选A。
13.C
【详解】
由材料关键信息“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甘地,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不合作实现独立,C项正确;ABD项与“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等不符,排除,故选C项。
1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其中英法等国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给了日本,严重伤害了中国的权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国家没有得到中国的山东,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A
【详解】
根据材料“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企业,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并不代表美国这个国家,排除B项;1925年,斯大林上台,题目考查的是1921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苏俄的道路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共产党宣言》发表(2)巴黎公社。(3)十月革命。(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详解】
(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的巴黎公社是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17.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签订的《九国公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18.时间:1921年;内容: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意义: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联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在商业方面,恢复自由贸易和商品买卖。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19.(1)第一次世界大战(或一战)。
(2)观点: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论述:一战给交战双方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万。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历时4年。一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
【详解】
(1)根据材料“协约国和中立国”,可知此战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概括观点为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为一战给交战双方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万。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历时4年。一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
20.(1)萨拉热窝事件;能答出“突发事件(恐怖主义行为)威胁人类和平”的含义即可
(2)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3)三国协约、三国同盟。(4)俄国十月革命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答的观点正确,逻辑性强,表述合理,能答出两点即可。参考示例:吸取历史上战争的经验教训,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提高自身综合国力,增强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求同存异,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用手枪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事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突发事件可以威胁人类和平。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有一场战役从1916年2月到12月,法德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百万,德国出动了飞艇、飞机,首次使用了毒气弹。战役进行得极为惨烈”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凡尔登战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3)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以德国为中心的三国同盟和法国参与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4)依据材料信息“在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诞生了,它为世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的新方向”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后,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开放性题目,吸取历史上战争的经验教训,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提高自身综合国力,增强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求同存异,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21.(1)发明:指南针
作用: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或传播了东西方文明等)
(2)名称:《九国公约》
影响: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或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等)
(3)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对日作战(或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主题: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图3是指南针。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贡献。因此,“1937—1944年”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
(4)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材料四就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体现,故主题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