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酸碱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共16题)
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CO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2.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治疗酸过多
B.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氢气
3.“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黄河水通过沉淀、过滤后可得到软水
B.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2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化合物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食盐水除水垢
C.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5.下列整理归纳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酸、碱中一定都含有氧元素
C.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凡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就是酸
C.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
D.凡是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
7.一些物质的近似 pH 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厕所清洁剂 苹果汁 纯鲜牛奶 肥皂水 炉具清洁剂
pH 2 3 6.5 10 13
A.肥皂水显酸性 B.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
C.纯鲜牛奶的酸性比苹果汁强 D.厕所清洁剂可以和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
8.下列生活经验没有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9.懂得必要的事故处理技能对保障人身安全十分重要,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有小孩掉落富含二氧化碳或硫化氢的溶洞中,应立即下洞救人
B.不小心打翻酒精灯造成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C.做实验时不慎将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之后,涂上硼酸或醋酸溶液
D.因胃酸过多引起胃部的不适,可以服用医药级氢氧化镁片加以中和
10.新宁崀山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Fe2O3而呈红色。从组成分类来看,Fe2O3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碱
D.盐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纯碱属于碱类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2.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需100g80%的氢氧化钾溶液。若改用100g80%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降温使水结冰体积膨胀—— 温度低,分子静止不动、体积变大
B.NaOH和Ca(OH)2溶液都呈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硝酸钾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 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14.肥皂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其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脂酸钠属于盐
B.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D.硬脂酸钠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7:35:2
15.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以下图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6.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 B.证明稀盐酸与 NaOH反应 C.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的含量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6题)
17.(一)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填字 母序号)。若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2)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 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 (填“a”或“b”) 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 (填“a”或“b”) 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落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
(二)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井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如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_____。 则盐酸过量
如果_____。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生锈的铁钉
B 碳酸钠粉末
C 硫酸钠粉末
D 氢氧化铜
(4)如图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试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_(填序号)。
18.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及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请在图中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________。
(2)由图二可知:图二烧杯中盛放的原溶液是___________。判定该反应发生的依据是___________。向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荔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__。
(3)a、b、c三处对应溶液所含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4)将有一包含有碳酸钠的食盐样品30g放人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g足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为123.4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19.乙炔(C2H2)是焊接金属的常用燃料。可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与水混合在常温下制得,同时得到电石渣(主要成分:氢氧化钙)。请利用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石与水作用制取乙炔时,上图中一定不会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请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乙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乙炔通常选择装置E而不使用F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只有装置E才能收集乙炔
②便于观察气体是否收集满
③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④便于观察产生气体的快慢
(3)由(2)中收集装置的选择推测乙炔还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4)若用上图G装置收集乙炔,请将图G中的玻璃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
(5)制取乙炔时,小丁发现电石与水反应十分剧烈。收集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还没装满,发生装置中反应已经停止不再产生气体(如图所示)。由于电石已用完,为使图中集气瓶内剩余的少量水排出,同时收集满纯净的乙炔气体,小丁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
(6)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92.5%,其余为杂质,若用此电石渣处理含硫酸196kg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求至少需要这种电石渣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0.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pH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的反应,如图1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请根据图回答:
(1)向锥形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
(2)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______(填“m”“n”或“f”)点,f点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3)下列说法是同学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
B.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吸收热量
C.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直在不断增大
D.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选用pH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
(4)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3)的实际质量分数产生质疑,为了测定,小明配制了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然后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剩余物总量为45g,整个实验过程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4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______
(5)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______(不考虑误差)。
2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常用精制的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的元素组成上分析,需要加入含______元素的物质,但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不考虑其它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某工厂生产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方案一: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溶入足量水后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并称量。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称量项目 甲 乙 丙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2 12 15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150 100 100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10 10 10
①请你分析上述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______。
②方案二:丁同学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12g相同的碳酸钠样品和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8.6g,则该同学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方案一中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假设装置气密性良好)
22.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研究其制备、检验、贮存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X↑。X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为了探究NaOH样品中是否存在NaCl、Na2CO3杂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注:AgCl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稀HNO3。
①乙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Na2CO3。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试剂X为_____溶液;可证明NaCl存在的现象是______。
(3)某兴趣小组试图通过测定生成的CO2质量确定因久置而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1。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旋塞,逐滴加入稀硫酸,待气泡不再产生时,关闭旋塞,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2。
①球形干燥管中不用NaOH固体而用CaCl2固体的原因是______。
②小明同学认为(m1-m2)即为生成的CO2质量,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4)某工厂化验室用20%NaOH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H2SO4,共消耗NaOH溶液2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例如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A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
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
D、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是盐,水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故选C。
2.A
【详解】
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正确;
C、可以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氧气、氢气等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说法正确。
故选A。
3.B
【详解】
A、沉淀、过滤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软化水,错误;
B、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分别为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2,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错误;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不是中和反应。
故选:B。
4.B
【详解】
A.熟石灰显碱性,能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A正确;
B.食盐与水垢不反应,不能用食盐除水垢,选项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可用火星他们除去冰箱中的异味,选项C正确;
D.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选项D正确。故选B。
5.C
【详解】
A、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酒精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中一定都含有氧元素,酸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 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不符合题意;
C、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碱式盐,不符合题意;
D、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盐,如硫酸含硫酸根离子,但是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
A. 由表可知肥皂水的pH值为1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蚊虫叮咬后会释放蚁酸,蚁酸对皮肤的刺激产生痛痒的感觉,可以采用碱性物质肥皂水来中和减轻痛痒,故选项说法正确。
C、pH值越小,酸性越强,纯鲜牛奶的pH值比苹果汁pH值大,因此纯鲜牛奶的酸性比苹果汁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厕所清洁剂pH值为2,炉具清洁剂pH值为13,混合后会相互反应,使得清洁剂失效,不能混合,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应用了酸碱反应原理;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属于中和反应,应用了酸碱反应原理;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应用了酸碱反应原理;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水,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没有应用酸碱反应原理。
故选:D。
9.A
【详解】
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硫化氢有毒,不能冒昧下洞救人,故错误;
B、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故正确;
C、不慎将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之后,涂上硼酸或醋酸溶液,中和掉多余的氢氧化钠,故正确;
D、氢氧化镁可以与胃酸反应,消耗掉过多的胃酸,治疗胃酸过多引起胃部的不适,故正确。
10.B
【详解】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氧化铁不属于单质;
B、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叫做氧化物,氧化铁属于氧化物;
C、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氧化铁不属于碱;
D、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氧化铁不属于盐;
故选:B。
11.D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错误;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中和反应,错误;D、化合物一定属于纯净物,且有不同的元素组成,正确。故选D。
12.A
【详解】
设氢氧化钾反应掉的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设盐酸和恰好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解之得y=57.1g;
反应开始加入的氢氧化钠的溶质的质量为100×80%=80g>57.1g;
所以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pH>7。
故选:A。
13.D
【详解】
A、降温使水结冰体积膨胀,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解释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NaOH和Ca(OH)2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C、硝酸钾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速率越快,解释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是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解释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
A、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构成的,故硬脂酸钠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B、根据硬脂酸钠的化学式C17H35 COONa可知,其是由金属元素钠元素和碳、氢、氧三种非金属元素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C、在化合物中钠元素通常显+1价,故选项正确。
D、由硬脂酸钠B2 (C17H35 COONa)的化学式可知:硬脂酸钠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8:35:2,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5.B
【详解】
A、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PH大于7,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PH值下降,恰好反应时,PH等于7,继续滴加稀硫酸,PH小于7,故A正确;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溶质不断减小,恰好反应时,溶质质量为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增大,故B错误;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烧杯中水的质量有起始点的质量,随着反应进行,一直增大,恰好反应有转折点,继续滴加稀硫酸,水的质量也一直增大,但幅度减小,故C正确;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沉淀质量从0开始增加,氢氧化钡消耗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16.B
【详解】
A、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可以证明反应有水生成,但是无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红色,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可以反应;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的含量,应该使用澄清石灰水,而不是氢氧化钠。故选B。
17.A 可以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 a b F 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有气泡冒出 没有气体生成 C C
【详解】
(一)(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装置A;若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钙,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 选用C做发生装置,利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故优点是可以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由于相同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气体应长进短出,即从a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水小,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落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排水法收集装置F;
(二)(1)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有气泡冒出,则盐酸过量;如果没有气体生成,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A、盐酸能与生锈的铁钉反应生成黄色溶液,可行;
B、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行;
C、硫酸钠粉末与盐酸不反应,不可行;
D、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可行;故填:C;
(4)小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不断加人,pH不断减小,至恰好反应时pH=7,若继续滴加稀盐酸,则pH<7,根据题意反应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氢氧化钠无剩余,则pH应从大于7变化到等于7进而小于7,观察图像,只有C符合,故填C。
18.NaOH+HCl═NaCl+H2O 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NaOH溶液 溶液的 pH 由大变小 红色 c=b>a 根据题意生成CO2的质量为:30g+100g—123.4g=6.6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
, 解之x=15.9 g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详解】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为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圆圈中应是一个水分子、一个钠离子、一个氯离子,图见答案;
(2)由图二可知:图二烧杯中盛放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判定该反应发生的依据是溶液的 pH 由大变小,向c点所示溶液显酸性,滴加石荔溶液,溶液呈红色;
(3)a、b、c三点,在a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此时生成了氯化钠,随着盐酸的继续加入,氯化钠质量继续加大,到b点时完全反应,质量达到最大,随后由于无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了,则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I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b>a;
(4)见答案。
19.A ②④ 难溶于水 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 160 kg
【详解】
(1)用电石与水作用制取乙炔时,应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A为加热固体制气体装置,上图中一定不会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2)乙炔为无色气体,无法通过排空法判断是否集满,而排水法收集时,可以通过观察瓶内是否还有水,判断是否集满;另外可以根据气泡产生的速率,观察到气体生成的速率。故答案为:②④。
(3)由于气体不易溶于水才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因此可知乙炔难溶于水。故答案为:难溶于水。
(4)乙炔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因此应从短口进气,从长口排出水达到收集气体的目的,故答案为:。
(5)通过改变锥形瓶内的压强,使锥形瓶内的气体排出进入集气瓶,就可以将内部的水排出,因此往长颈漏斗内加水,压缩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增大压强,气体被压出锥形瓶,进入集气瓶,将集气瓶内的水排出,从而使集气瓶内气体充满;故答案为:向长颈漏斗内注入水。
(6)设至少需要这种电石渣的质量为x
x=160kg
答:至少需要这种电石渣的质量160kg。
20.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复分解反应 n HCl和NaCl AD 14.6%
解:设25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盐酸没有密封保存挥发
【详解】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该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溶液变为酸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NaOH+HCl=NaCl+H2O;复分解反应。
(2)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n点,f点pH小于7显酸性稀盐酸过量,溶质为NaCl和HCl,故填:n;NaCl和HCl。
(3)A.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不断反应,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A正确。
B.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使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率,B错误。
C.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变大,反应后继续加稀盐酸质量分数变小,C错误。
D.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选用pH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反应前pH大于7,反应后pH小于7,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选用pH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D正确。
故选:AD。
(4)见答案
(5)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相比偏小,可能原因盐酸没有密封保存挥发,故填:盐酸没有密封保存挥发。
21.碳、氧 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酸碱容易发生中和反应 88.3% 小于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不足
【详解】
(1)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钠元素,从物质的元素组成上分析,需要加入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但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原因是: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酸碱容易发生中和反应;
(2) ①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8.3%
②方案二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2g+100g-108.6g=3.4g
设方案一中等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y=4.4g
4.4g>3.4g
故方案二中该同学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于方案一中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原因可能是: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不足。
22.H2 2HNO3+Na2CO3=2NaNO3+H2O+CO2↑ 硝酸银 丙中产生白色沉淀 CaCl2不吸收CO2,而NaOH吸收CO2 锥形瓶内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全部排出锥形瓶,导致(m1-m2)比实际生成的CO2质量偏小 4.9g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Na、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4、2,2、2、2、2,故X的化学式为H2;
(2)①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Na2CO3=2NaNO3+H2O+CO2↑;
②为检验氯离子,试剂X为硝酸银溶液;可证明NaCl存在的现象是:丙中产生白色沉淀;
(3)①球形干燥管中不用NaOH固体而用CaCl2固体的原因是:CaCl2不吸收CO2,而NaOH吸收CO2;
②小明同学认为(m1-m2)即为生成的CO2质量,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锥形瓶内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全部排出锥形瓶,导致(m1-m2)比实际生成的CO2质量偏小;
(4)设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x。
x=4.9g
答: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4.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