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选择题(共16题)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混合物、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 烧碱 干冰 B.冰水混合物 氨水 金刚石
C.煤 熟石灰 液氧 D.钢 醋酸 水
2.下列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烧碱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B.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盖好瓶盖后振荡,瓶子变瘪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D.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的质量不变
3.如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A B C D
X MnO2 NH4NO3 CaO NaHCO3
Y H2O2 H2O H2O HCl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干燥氢气
B.②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③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④验证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5.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 CH4中是否含有 H2 B检验 X 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的溶液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加热蒸发制备 NaCl 晶体
A.A B.B C.C D.D
6.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7.哈尔滨的太阳岛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欧式灯饰外框用的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锡
B.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提高公园内空气质量
C.铺设宽阔的柏油路面所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D.大理石围栏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铜、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 B.冰、氯化镁、海水
C.天然气、纯碱、石油 D.液氧、硫酸钡、粗盐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盐酸 H2SO4 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B CO2 HCl气体 NaOH溶液和浓硫酸,洗气
C CaCO3 CaO 适量盐酸,过滤
D O2 H2O气体 浓硫酸,洗气
A.A B.B C.C D.D
10.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只含有Ag B.滤渣中可能有Ag、Cu、Fe
C.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Cu(NO3)2 D.滤液中只含有Fe(NO3)2、Zn(NO3)2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过量的Fe粉、过滤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C CaCl2溶液 稀盐酸 过量CaCO3、过滤
D O2 水蒸气 通过浓H2SO4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方法有错误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MnO2 K2MnO4 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B MgCl2溶液 盐酸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
C CaO Ca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D Cu Fe 用磁铁充分吸引
A.A B.B C.C D.D
1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仅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HCl Na2SO4 KCl B.K2SO4 HCl Ba(OH)2
C.NaCl BaCO3 KNO3 D.FeCl3 KOH NaCl
1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下列选项不符合该转化关系的是
A.CO、C、CO2
B.NaCl、NaOH、Na2CO3
C.MgCl2、Mg、MgO
D.Ca(OH)2、CaCO3、CaCl2
15.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
B.Na+、H+、、
C.Ba2+、、OH-、
D.Ba2+、K+、、OH-
16.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 Na2CO3HCl B.CuSO4 KNO3NaCl
C.BaCl2NaOH K2CO3 D.KOH Na2SO4MgCl2
二、综合题(共6题)
17.为测定某市售碳酸钙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为SiO2,与稀盐酸不反应),某同学的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测定生成CO2的质量,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无水氯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
①按图组装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并在干燥管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57 g;
②在广口瓶中加入碳酸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74.57 g;
③旋紧橡皮塞,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广口瓶中滴加稀盐酸,使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装置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70.57 g。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案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该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则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实验计算结果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小”或“不变”或“偏大”)。
18.硫酸铜是制备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农业上用于配制波尔多液,作杀菌剂。硫酸铜和氧气、二氧化碳、铁、稀硫酸、氢氧化钠之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③④发生置换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
(2)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若⑤发生中和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其它物质不变,CuSO4换为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序号)时,也有图中的关系。
①氧化铜 ②盐酸 ③氢氧化钙 ④硫酸镁
(5)用表面附着有铜绿的久置铜片制取硫酸铜实验流程如图乙所示(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加热时产生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铜与空气中的_____、O2反应产生铜绿;固体A的化学式是_____;同一久置铜片通过方法一和方法二得到的硫酸铜的质量;方法一: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方法二:方法一除不产生污染物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答一点)。
19.(1)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①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关于湿法炼铜的记载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说法。湿法炼铜这类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上述反应说明了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比单质铜_____(填“强”“弱”之一)。
②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依然光彩夺目,经检测得知其主要成分是青铜,青铜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氧化物”“合金”之一)。
(2)现有NaCl和CaCl2的固体混合物80g,将其全部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滴入Na2CO3溶液150g时(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②求该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20.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水“晒盐”过程中可得到粗盐和卤水。粗盐中常含有多种杂质,必须对其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卤水经常用作工业制镁的原料。
(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在三步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该仪器在过滤中的作用是_____。
(2)若要除去食盐固体中含有的少量Na2SO4、CaCl2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晶体。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将固体加水溶解,配成溶液;②先向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从而完全除去_____;③过滤,再向溶液中加过量的______溶液;④过滤,最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蒸发后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晶体。
(3)在一烧杯中盛有Mg(OH)2和MgCl2的混合粉末8g,向其中加入20g水,经充分溶解后,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稀盐酸30g时(即图中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B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21.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分析下列两个表中的数据,找出对应规律。
(1)
1 g金属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均生成+2价金属的盐溶液) Mg Fe Zn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4 56 65
产生氢气的质量/g
你发现的规律 _____
(2)
气体 H2 N2 O2 Cl2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2 28 32 71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密度(g/L) 0.0899 1.251 1.429 3.214
你发现的规律 _____
22.FeCO3是制备补血剂原料之一、已知FeCO3是一种白色晶体,易被氧化;
(一)实验室里制备FeC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溶”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酸溶”时,常采取加热或搅拌措施,其原因是_______。
(3)写出“沉淀”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
(二)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备FeCO3,进行以下两步操作:
第一步:打开活塞1、3,关闭活塞2,反应一段时间;
第二步: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发现B中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
(1)第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
(2)装置C中可盛装适量的水,该装置作用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干冰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A选项正确;
B、冰水混合物是水,属于纯净物;氨水属于碱;金刚石属于单质,故B选项错;
C、煤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液氧属于单质,故C选项错;
D、钢属于混合物;醋酸属于酸;水属于氧化物,故D选项错;
故该题选A。
2.B
【解析】
试题分析:烧碱不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盖好瓶盖后振荡,瓶子变瘪,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中;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合使用会明显降低肥效,因为过程中会产生氨气;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的质量变小。故选B.
3.B
【详解】
A.固体与液体混合后会产生氧气,所以右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导管口不会产生气泡,故符合题意;
C.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导管口会产生气泡,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导管口会产生气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4.D
【详解】
A、除杂质是要遵循长进短出,所以应从长端进气,故A错;B、验满必须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B错;C、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不能加入氯化钡,应该加入硝酸钡和稀硝酸,因为氯化钡中有氯离子,如果溶液中没有钡离子有银离子也行,故C错;D、金属与盐能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如果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锌排在铁的前面,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说明铜排在了铁的后面,故D正确。故选D。
5.D
【详解】
A、甲烷、氢气燃烧均生成水蒸气,干冷的烧杯内壁均出现水雾,不能检验是否含有 H2,故选项实验设计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向X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也可能含硝酸银溶液、碳酸根离子等,不能检验X 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故选项实验设计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制备NaCl 晶体,故选项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6.C
【详解】
A、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氧化镁:2Mg+O22MgO;故选项错误;
B、碳酸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气体:H2CO3=H2O+CO2↑;故选项错误;
C、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Fe+H2SO4=FeSO4+H2↑该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硝酸钾不能与氢氧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A
【解析】
试题分析:A、欧式灯饰外框用的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锌,而不是铜和锡,错误,B、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提高公园内空气质量,正确,C、铺设宽阔的柏油路面所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正确,D、大理石围栏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正确,故选A
8.D
【详解】
A、铜是铜元素组成的单质,氢氧化铜是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碱,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是一种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氯化镁是镁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盐,海水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纯碱就是碳酸钠,是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石油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D、液氧就是液态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硫酸钡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粗盐是氯化钠与多种杂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故选D。
9.D
【详解】
A、硫酸和硝酸钡生成稀硝酸,引入新杂质,错误;
B、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想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主要成分和杂质都会反应,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氧气,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当把银完全置换出来以后,铁还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由于只有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那么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即铁还未将硝酸银中的银完全置换出来,故滤渣中只有银,滤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故选A。
11.B
【详解】
A、过量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过量Na2CO3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稀盐酸和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正确。
D、O2不与浓H2SO4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
A锰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渣中只有二氧化锰;B,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过滤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镁;C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D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选C
13.A
【详解】
试题分析:A、不会发生反应,且都为无色,正确;B、硫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有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错误;C、碳酸钡不溶于水,错误;D、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有红棕色沉淀氢氧化铁生成,错误。
14.D
【详解】
A、C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CO,在氧气充足时燃烧会生成CO2;CO2在高温条件下会和C反应生成CO,与镁在点燃时会生成C,符合转化关系;
B、NaOH与盐酸反应有生成NaCl,与CO2反应能生成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有NaCl生成,与Ca(OH)2反应有NaOH生成,符合转化关系;
C、Mg与氧气反应有MgO生成,与盐酸反应有MgCl2生成;MgO与盐酸反应有MgCl2生成,在加热时与氢气反应有Mg单质生成,符合转化关系;
D、Ca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但不能一步转化为Ca(OH)2;CaCl2可以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但不能一步转化为Ca(OH)2,不符合转化关系;
故选D。
15.D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B.H+、CO32-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Ba2+与SO42-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NH4+与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符合题意。故选D。
16.B
【详解】
A、Na2CO3和 HCl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正确;
B、CuSO4 、KNO3、NaCl三者之间不能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BaCl2 、K2CO3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正确;
D、Na2SO4 、MgCl2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镁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正确。故选B。
17.样品的质量为574.57 g-564.57 g=10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74.57 g-570.57 g=4 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 g
x=9.09 g
所以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9%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带来测量误差 偏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样品的质量为:574.57g﹣564.57g=10g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74.57g﹣570.57g=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g
=
x=9.09g
所以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9%;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会使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导致结果偏大。
18.NaOH ② 水和二氧化碳(H2O和CO2) CuO 等于 操作简单(安全)
【详解】
由图可知硫酸铜能与B、C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的物质有铁和氢氧化钠,硫酸铜与铁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由题③④发生置换反应可知,C为铁,B为氢氧化钠,能与铁反应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为A,五种物质中符合条件的为稀硫酸,所以A为稀硫酸,D为二氧化碳,E为氧气。
(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C为铁,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3)若⑤发生中和反应,则为稀硫酸和一种碱发生中和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碱中必须含有铜元素,所以这种碱为,则化学方程式为;
(4)四种物质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②和④,能与铁反应的是②,故答案为②;
(5)根据铜生锈的条件可知,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氧气反应,故答案为水和二氧化碳;由题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时产生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可知,A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无论方法一还是方法二,铜元素没有流失,所以得到硫酸铜质量相等,故答案为等于;方法二过程复杂,且用到了浓硫酸,所以方法一的优点还有操作简单,安全。
19.置换 强 合金 Na+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碳酸钠的质量:
x=11.1g
所以氯化钠的质量:
答: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是68.9g。
【详解】
(1)①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并不活泼金属,铁能置换出铜,故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单质铜的金属活动性;
②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2)①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为Na+;
②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碳酸钠的质量:
x=11.1g
所以氯化钠的质量:
答: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是68.9g。
20.
(1) 玻璃棒 引流
(2) Na2SO4(或) 碳酸钠2CO3 稀盐酸
(3) MgCl2 11.7g
【解析】
(1)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都需要用到玻璃棒,作用各不同,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结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受热均匀;故填:玻璃棒,引流。
(2)
若要除去食盐固体中含有的少量Na2SO4、CaCl2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晶体。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将固体加水溶解,配成溶液;②先向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完全除去硫酸钠或硫酸根离子;③过滤,再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④过滤,最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碳酸根离子,而稀盐酸的过量可以通过蒸发去除,蒸发后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晶体,故填:Na2SO4(或);碳酸钠或Na2CO3;稀盐酸。
(3)
①通过图可以看出,加入盐酸到73g 时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加入盐酸30g时,此时的溶质为氯化镁,对应的化学式为MgCl2,尚有剩余的氢氧化镁没有反应,故填:MgCl2。
②加入73g稀盐酸时,加入的HCl的质量为73g×10%=7.3g,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y,
所得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为8g-5.8g+9.5g=11.7g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
21.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小),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多)(或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大),其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小(大)(或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详解】
(1)根据表格,可发现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小),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多)(或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2) 根据表格,可发现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大),其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小(大)(或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22. 加快反应速率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适量盐酸至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 若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沉淀洗涤干净 使生成的氢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碳酸亚铁被氧化 液封
【详解】
(一)(1)废旧铁铜粉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其它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酸溶”时,常采取加热或搅拌措施,其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
(3)“沉淀”时发生的反应是硫酸亚铁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生成物是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碳酸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铵含有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有白色沉淀生成,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适量盐酸至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 若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沉淀洗涤干净。
(二)(1)打开活塞1、3,关闭活塞2,反应一段时间,第一步骤的目的是使生成的氢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碳酸亚铁被氧化;
(2)装置C中可盛装适量的水,水可以隔绝氧气,形成液封,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装置C中,将亚铁离子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