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新陈代谢
一、选择题
1.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下列植株是由于缺乏氮出现相应症状的是( )
A.茎秆粗壮叶片墨绿 B.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C.植株暗绿带红 D.植株矮小叶片褐斑
2.下列实验中,实验试剂及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及用具 使用目的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B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 碘液 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酒精 溶解叶绿素
D 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 切碎干燥的花生仁 便于充分燃烧
A.A B.B C.C D.D
3.同学们在初中科学课中做过许多生物实验。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
B.在探究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先把整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D.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
4.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二氧化碳和[④]水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淀粉和[②]氧气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5.下列实验或活动中,实验用品与使用目的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或活动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和解剖花 刀片 剖开子房
B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酒精 检验淀粉
C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检验二氧化碳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 放大镜 观察细胞结构
A.A B.B C.C D.D
6.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7.为当好东道主,园林工人正类化、绿化杭州裁,如图所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 )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8.为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某种无机盐,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只含元素的蒸流水、“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看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缺少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其中最科学合理的设计是( )
A.将蒸馏水和只含元素的蒸馏永作对照
B.将蒸馏水和缺少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C.将只含元素的蒸馏水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D.将“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缺少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作对照
9.如图为小科所在小组研究某植物在夏季一昼夜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凌晨温度低,呼吸作用弱,CO2释放量少
B.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C.d点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D.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10.乐乐通过无土栽培的技术培养富贵竹时,发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为改善富贵竹的生长状况,应添加的无机盐是( )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铁无机盐
11.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利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CO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CO2浓度下降,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CO2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多
D.t2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0时刻高
12.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A,B,C三个部位一般不会呈现蓝黑色的是( )
只有A,B B.只有A,C
C.只有B,C D.A,B,C都是碘液颜色
13.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光照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 )
A.需要叶绿体 B.需要二氧化碳 C.需要光照 D.放出氧气
14.甘薯根长得肥大,其年所含的大量淀粉(有机物)是由( )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甘薯根自己合成的
C.茎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D.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15.某校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二、填空题
16.如图为四种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______(填:Ⅰ或Ⅱ或Ⅲ或Ⅳ)
17.甜樱桃风味优良,富含营养元素,经济价值较高。但是,由于甜樱桃树对涝害非常敏感,许多树被涝死,种植者经常因此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探究发现,当出现涝害时,对甜樱桃树施加KNO3后,其根部受到涝害的损伤有所减少。
(1)甜樱桃的风味为酸甜,富含营养元素,这是由于蛋白质、糖类以及无机盐等储存在甜樱桃果肉细胞的_____结构中。
(2)为分析研究涝害时KNO3如何影响盆栽甜樱桃的呼吸根,一兴趣小组将受涝害的一组设置为对照组,将被不同KNO3浓度处理的三组设置为实验组,将水的液面维持在花盆土的最表面以上,按时检测甜樱桃根的呼吸速度,最终结果显示在图中。在涝害时,由于樱桃的根系缺少氧气,细胞的_____减弱,而KNO3抑制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在这之中,________mmol·L-1的KNO3溶液能起到最好的作用。
(3)在实验实施时,_______(能/不能)将CO2当做检测有氧呼吸的相关数据,其主要是因为______。
18.在20℃时,某段时间内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所在部位的面积表示有关物质的相对值,求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19.草莓适应强,省肥,易管理,是一种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小晨同学测量了 48 小时内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示意图,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在_____(选填a、b或c)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2)小晨同学发现塑料大棚顶有不少水珠,这些水主要是来自_____;
(3)图为小晨同学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莓叶细胞;若要进一步观草莓叶细胞 A 的内部结构,她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 ②向左移动装片 ③向右移动装片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4)有的单株草莓上开了很多花或结了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进行疏花、疏果,只保留少数。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0.某同学从市面上买了一袋氯盐融雪剂,查阅说明书知道该融雪剂含有晶体(含结晶水)和不溶性杂质。他想知道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实验过程如图。每次加入的液体均足量。
(1)在雪中撒入融雪剂的目的是使雪的熔点_____;
(2)请列式计算得出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3)使用该融雪剂后的积雪常常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中,其盐类残留物导致道路两旁的农作物和树木可能大量死亡,即使重新补植,也要全部换土才行。请解释该融雪剂对植物造成毁坏的原因?_____。
三、探究题
21.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对于如何设置对照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方案:①取两株生长状况相近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株继续遮光,另一株光照4h,然后分别摘其叶片进行实验对比;
②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片叶片作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h,分别摘其有无遮光的两片叶片进行实验对比;③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片叶片作部分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h,摘取这张叶片,将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进行实验对比。
(1)上述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有同学对叶片脱绿的操作进行了微型化改造,很快完成了实验。请说出这个微型实验的一个优点或缺点: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2.草莓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有保健功效。
(1)如图为草莓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蒸腾作用 导管B.光合作用 导管C.呼吸作用 筛管D.光合作用 筛管
(2)为了促进草莓中糖类的合成与运输,使茎秆粗壮,防止植株长得矮小且叶片带斑,获得肉质细,汁多,味香甜的草莓,人们应该适当补充含有______元素的化肥。
(3)右图表示大棚内某段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详解】
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缺氮时,植株弱小,叶片发黄;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褐色。
故选B。
2.A
【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色。
(3)酒精起到脱色的作用,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4)食物燃烧放出热量。
【详解】
A.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保持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形状,A符合题意。
B.由于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存在,B不符合题意。
C.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步骤中,需要用到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花生仁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能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分析】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程序:擦→滴→刮→涂→盖→染→吸。
2.淀粉遇碘液变蓝,可以通过有没有淀粉生成来判断有没有发生光合作用。
【详解】
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擦拭玻片→滴生理盐水→刮取细胞→涂抹→盖片→染色→吸取→观察,故A错误。
B.在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根据见光后有没有淀粉生成来判断有没有发生光合作用。所以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将原有的有机物淀粉耗尽运走,故B正确。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然而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是将物像放大的操作,故C错误。
D.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所以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胚乳,也证明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故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图示①是有机物(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
【详解】
A.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水从叶脉中的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二氧化碳从气孔中进入到叶片,所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淀粉和[②]氧气,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实验操作步骤与目的相关知识,需要灵活掌握所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才能解答这类题目。
【详解】
A.观察和解剖花时,要用刀片将子房纵切,这样看以观察子房内的胚珠,A正确。
B.淀粉遇到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所以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可用碘液检验是淀粉的存在,B错误。
C.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
D.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D错误。
故选A。
6.D
【分析】
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
【详解】
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
故选D。
【点睛】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7.B
【分析】
本题考查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
【详解】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所以图所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木质部。
故选B。
8.D
【详解】
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将蒸馏水和只含X元素的蒸馏水做对照,植物缺乏生长需要的多种无机盐,无法看出X无机盐的作用。A错误;
B、将蒸馏水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做对照,只能看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能明显看出X无机盐的作用。B错误;
C、将只含Ⅹ元素的蒸馏水和缺少Ⅹ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做对照,变量不唯一。C错误;
D、将“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缺少X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做对照,只有X无机盐是单一变量,实验设计科学合理。D正确。
故选:D。
9.B
【分析】
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
A.a点时,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最低,说明此时温度最低,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所以二氧化碳释放量减少,故A正确。
B.bc段二氧化碳释放量在逐渐减少,说明此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了,故B错误。
C.d点处于二氧化碳吸收量较高的两点中间,说明此时温度过高,导致植物的气孔关闭,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光合作用减弱,出现午休现象,故C正确。
D.e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相等,且光合作用进行了整个白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是最多的,故D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无机盐的作用。
【详解】
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老叶黄色枯焦,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由上可知,题干中的情况应该是缺少氮肥。
故选A。
11.A
【详解】
A、由图可知,AB段CO2浓度下降,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总体表现光合作用,即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BC段CO2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装置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光合作用最强,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多,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t2时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小于t0时刻,即t2时刻植物的光合作用比t0时刻强,则t2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0时刻高,选项正确;
故选A。
12.B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能准确找出实验的变量。
【详解】
此实验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乙叶片,遮光部分(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
甲叶片A和B的变量是水,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处,A处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B处在切断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处能产生淀粉,滴碘液变蓝色。
故选B。
13.C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
实验中的叶片,一部分叶片处于曝光状态,另一部分用锡箔遮光,能够形成对照,光是实验唯一的变量,见光的部分遇到碘液会变蓝,说明该叶片部分存在淀粉,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说明该叶片部分未制造淀粉,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分析】
植物茎中有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详解】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甘薯根长的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故选D。
【点睛】
分清植物体中两种运输物质的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功能及区别。
15.D
【分析】
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
【详解】
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部分木质部。
故选D。
16.IV
【分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I、II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III、IV的光合作用速率先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然后又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慢。
【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弱时,植物IV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并且该植物的光饱和点最低,光照过强反而抑制该植物的生长,因此可以确定植物IV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解答时要紧紧围绕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液泡 呼吸 30 不能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详解】
(1)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樱桃等水果的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的液泡,故蛋白质、糖类以及无机盐等储存在甜樱桃果肉细胞的液泡结构中。
(2)在涝害时,由于樱桃的根系缺少氧气,细胞的呼吸减弱,而KNO3抑制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淹水时KNO3 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慢作用,其中30mmol 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故在这之中,30mmol·L-1的KNO3溶液能起到最好的作用。
(3)光反应中,叶绿素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O2和[H]并合成ATP,[H]和ATP分别是暗反应的还原剂和能量供应物质;实验中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故在实验实施时,不能将CO2当做检测有氧呼吸的相关数据,其主要是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18.S2-S1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玉米在整个过程中都进行呼吸作用,并且由于温度不变,呼吸作用强度保持不变,因此可用S1+S3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
而由A点开始,光合作用出现,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断增多;在B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图中的S1可表示B点之前的光合作用量,也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合成量;但是超过B点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S2就可以表示B点之后的有机物积累量。
【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因此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净积累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消耗=S2+S3-(S1+S3)=S2-S1。
【点睛】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量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真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进行解题。
19.a c 草莓的蒸腾作用 ②①④ 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养料供应,提高草莓品质
【分析】
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
【详解】
(1)(2)由图可知,在16-4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4-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ab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4时为黑夜时间,与16-4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所以草莓在a、c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不管哪个时期,根吸收的水都是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如草莓结果时,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而不是用于果实的生长发育。
(2)若要进一步观草莓叶细胞 A 的内部结构,就要先移动标本,把A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向左移动装片、①转动物镜转换器、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3)要提高草莓的产量,疏去弱小花、果是为了使有机物充分供给健壮花果,保证果实的大小、甜度。
【点睛】
此题综合性较强,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其解答问题。
20.降低 因为氯盐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增大,大于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失水而死亡
【分析】
(1)晶体的熔点越低,在温度下降时,它越不容易凝固成固态。
(2)白色沉淀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写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然后利用融雪剂的质量-杂质质量-氯化钙质量得到结晶水的质量,最后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列出等式,计算出水合物中相应分子的个数即可。
(3)分析土壤盐分增大后对植物根部细胞内水分的影响即可。
【详解】
(1)在雪中撒入融雪剂的目的是使雪的熔点降低。
(2)解:设融雪剂中质量为x
解得
结晶水
,解得
所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
(3)因为氯盐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增大,大于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失水而死亡。
21.③ 优点如省时方便、用量少成本低、操作简单、节能等;缺点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装置不易固定等(合理均可)
【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主要是淀粉,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光照→将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科学探究要设置对照实验,并且在做对照实验时,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详解】
(1)三位同学的操作中方案:①取两株状况相近的天竺葵:②一张叶片作遮光处理,与无遮光的两张叶片对比,是不同植物或叶片的生理状况可能有所区别,所得的实验结构可能不准确,因此采用方案③同一片叶片都是一半进行遮光处理,另外一半进行曝光处理更加合理准确,更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2)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避免收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但是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通过比较该同学对叶片脱绿的操作进行了微型化改造,该微型实验的一个优点有:省时方便、用量少成本低、操作简单、节能等;缺点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装置不易固定等。
【点睛】
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
22.D 钾 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分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因此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分别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筛管,故选D。
(2)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为了促进草莓中糖类的合成与运输,使茎秆粗壮,防止植株长得矮小且叶片带斑,获得肉质细,汁多,味香甜的草莓,人们应该适当补充含有钾元素的化肥。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图中表示大棚内某段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t1~t2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产物等是本题解题关键。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