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行星的运动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 行星的运动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4 13: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行星的运动
一、单选题
1.下面列举的三位大师,他们对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那么从左到右排列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
A.哥白尼、牛顿、开普勒 B.哥白尼、开普勒、牛顿
C.开普勒、哥白尼、牛顿 D.开普勒、牛顿、哥白尼
2.牛顿以他伟大的工作把天空中的现象和地面的现象统一起来,成功的解释了天体运动的规律,时至今日,上千颗人造卫星正在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为他们设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转着,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谷通过观察行星的运动,得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他认为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
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牛顿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D.牛顿总结前人的成果得出了牛顿三大定律
3.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B.k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行星无关
C.该定律只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不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D.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a1,周期为T1,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a2,周期为T2,则=
4.已知日地距离为,天王星和地球的公转周期分别为T和,则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  )
A. B. C. D.
5.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地球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下列反映公转周期与行星轨道半长轴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其中火星轨道长半径1.524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则火星公转一周约为(  )
A.0.8年 B.2年 C.3年 D.4年
7.如图所示,月球的半径为R,甲、乙两种探测器分别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与椭圆轨道运动,两种轨道相切于椭圆轨道的近月点A,圆轨道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椭圆轨道的远月点B与近月点A之间的距离为6R,若甲的运动周期为T,则乙的运动周期为(  )
A. B.3T C. D.2T
8.如图所示,轨道Ⅰ为圆形轨道,其半径为R;轨道Ⅱ为椭圆轨道,半长轴为a,半短轴为b。如果把探测器与月球球心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面积速率,则探测器绕月球运动过程中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的面积速率之比为(已知椭圆的面积)(  )
A. B. C. D.
9.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1682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如图所示,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该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则关于它下次飞近地球的时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大约在2070年 B.大约在2062年
C.大约在2048年 D.大约在2035年
10.如图所示,焦点为F1和F2的椭圆表示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已知火星运行到A点的速率比运行到B点的速率大,则根据开普勒定律可知,太阳应位于(  )
A.A处 B.B处
C.F1处 D.F2处
11.如图为“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飞往火星的简化图形。轨道1为地球的公转轨道,轨道3为火星的公转轨道,椭圆轨道2为“天问一号”霍曼转移轨道。已知火星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1.5倍,则“天问一号”从地球公转轨道到达火星公转轨道需要的时间约为(  )
A.0.3年 B.0.7年 C.1.1年 D.1.4年
12.某颗人造卫星运行在圆形轨道上,绕地球一周需要的时间约为3.0h,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约为36000km,由此可计算出该卫星距地高度约为(  )
A.3600km B.4200km C.6400km D.10600km
13.我国于1970年4月发射的第一个卫星东方红一号还在运行,东方红一号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近地点A点距地面的高度是h1,远地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6R,则东方红一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14.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应用,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地球的所有卫星都绕地球在椭圆或圆轨道上运行,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或圆心上
B.地球的所有卫星与地心连线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C.地球的所有卫星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或圆轨道半径立方与卫星公转周期平方之比相等
D.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动
15.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连续20年详细记录了行星的运动过程中的位置的变化.这些资料既丰富又准确,达到了肉眼所能及的限度.但他并没有发现行星运动规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占有大量感性材料是毫无意义的 B.第谷的工作为发现行星运动规律创造了前提
C.说明第谷没有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 D.第谷缺少的是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C.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D.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三、填空题
17.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转,设a点为近地点,b点为远地点.卫星沿轨道做顺时针转动,卫星通过a点时的线速度____通过b点时的线速度(填>、=或<).
18.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km、远地点2368km的椭圆轨道,则“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近地点的速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远地点的速度;已知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km,周期为24h,地球视为半径为km的球体,则“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行的周期为__________h(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19.设金星和地球绕太阳中心的运动是公转方向相同且轨道共面的匀速圆周运动,金星在地球轨道的内侧(称为地内行星)。在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和太阳会出现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候从地球上观测,金星像镶嵌在太阳脸上的小黑痣缓慢走过太阳表面。天文学称这种现象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2012年6月6日天空上演的“金星凌日”吸引了全世界数百万天文爱好者。假设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为R,“金星凌日”每隔t0年出现一次,已知地球公转周期为T=1年。求金星的公转轨道半径。
20.太阳系八大行星几乎是在同一平面内沿同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土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土星冲日”。已知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地球公转周期年,土星公转轨道半径。
(1)求土星绕日的公转周期T2[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可能用到的数,,;
(2)估算两次“土星冲日”的最短时间间隔(用T1和T2表示)。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人类头顶飞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的导师 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之后,牛顿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故选B。
2.D
【详解】
A.第谷观察行星并记录数据,开普勒根据第谷的数据得出行星运动规律,A错;
B.牛顿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B错;
C.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C错;
D.牛顿总结前人成果得出牛顿三大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T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不是自转周期,A错误;
B.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B正确;
C.开普勒第三定律既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C错误;
D.地球绕太阳转动,而月球绕地球转动,二者不是同一中心天体,故对应的k值不同,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天王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解得
故选A。
5.D
【详解】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k知
r3=kT2
故选D。
6.B
【详解】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可得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C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甲的公转轨道半径为
乙的椭圆运动的半长轴为
设乙的运动周期为,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综合解得
所以C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圆轨道Ⅰ和椭圆轨道Ⅱ的周期关系满足
探测器与月球球心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面积速率,则有
故选B。
9.B
【详解】
设彗星的周期为T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2,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所以
1986+76=2062
故选B。
10.D
【详解】
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位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距离太阳越近的位置速率越大,则太阳应位于F2位置。
故选D。
11.B
【详解】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可知椭圆转移轨道的周期为
从地球公转轨道到达火星公转轨道需要的时间约为0.7年。
故选B。
12.B
【详解】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其中,,,代入数据解得该卫星的轨道半径
可计算出该卫星距地高度约为
故B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半长轴为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设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周期为,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为,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联立可得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AC
【解析】
【详解】
地球的所有卫星都绕地球在椭圆或圆轨道上运行,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或圆心上,故A正确;相同时间内,不同行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不等,故B错误;地球的所有卫星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或圆轨道半径立方与卫星公转周期平方之比相等,故C正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动,还适用于宇宙中其他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故D错误.所以AC正确,BD错误.
15.BD
【详解】
AB: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理性认识的基础,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D:第谷之所以没有发现行星运行规律,缺少的是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6.AB
【详解】
A.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而太阳位于八大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共同焦点上,故A正确;
B.行星的运动轨道为椭圆,即行星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故B正确;
C.椭圆上某点的切线并不一定垂直于此点与焦点的连线,故C错误;
D.太阳并非静止,它围绕银河系的中心不断转动,故D错误。
故选AB。
17.>
【详解】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可知,近地点运动的比较快,远地点运动的比较慢,所以卫星通过a点时的线速度大于通过b点时的线速度。
18.大于 2
【详解】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相同时间内卫星与地心连线在近地点扫过的面积等于在远地点扫过的面积,故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
由题意知,东方红一号运行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
地球的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半径为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19.
【详解】
设金星的轨道半径为Rx,周期为Tx,角速度为ωx,则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可得
根据题意,应有,则

解得
其中T0=1年,联立解得
20.(1);(2)
【详解】
(1)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2)再次发生“土星冲日”意味着土星、地球和太阳再次共线,则地球比土星转过的圆心角多,则有
解得
答案第8页,共1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