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120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120页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22 17: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0张PPT。法师: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沾酒,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犹豫了)
法师(高声催问)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知道了。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关西,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只得削发为僧。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要鲁智深不近女色,不饮酒,他能做到,但要他不惩杀世间的恶人,实在难办。“知道了”,法师面前过得了关,又不违背自己的本意,真是两全其美。达芬奇在从师学艺之初,老师便让他画鸡蛋,日复一日地画,这让达芬奇觉得乏味之极。老师告诫他:“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它,形状便立刻不同了。”达芬奇听懂了老师的话,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埋头画鸡蛋,苦练基本功,终于成了大器。
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历史上的谏臣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一。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
特殊句式。
二。学习本文的整齐美、参差美、
哲理美。
三。背诵课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文图解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与徐公孰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吾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使臣求见赵国使臣求见魏国使臣求见《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战国策复习:《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 )体史书,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 )编定,分十二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纵横捭阖(bǎihé)的策略和言论。
纵横:“合纵连横”的简称,原指战国时代一些诸侯国在外交上根据当时的利害关系结成不同的集团,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六国服从秦国叫连横;捭阖:开合,原指战国时代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现在形容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方法进行分化或争取。也形容文章大开大合,不受拘束。 国别 刘向资料小卡片3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一篇优秀的散文。
课 文 朗 诵文言文朗读注意点: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要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4、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朗读课文第一段: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三人赞美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第二段: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话家常。
“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缓慢的读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放在“诚”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并且要读出恳切、真诚之意。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纵横”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朗读课文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读出停顿昳丽    窥镜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初读课文,请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读准字音   
   
  yì kuījiànjībàng jīzhāocháo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解题兼语句邹忌进谏
齐王纳谏讽:婉言规劝
谏: 直言规劝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邹忌,齐国的谋臣,有辩才,善鼓琴.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
治国安民之道,齐威
王听后,大为赞赏,
封他为齐相。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
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
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大王身居王位,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不管国家大事,这跟我摆着琴不弹有什么两样呢?我摆着琴不弹,大王很不高兴。大王面前摆着齐国这架大琴,即位九年了却不去弹它,一切国事都让下臣去做,连敌国屡屡进犯,打算瓜分齐国的军国大事大王也不放在心上,恐怕齐国的大臣百姓们也不会高兴吧?"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 谓
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长,身高早晨穿戴,名→动照对…说固定句式。“与…相比,
谁更…” 。 孰:副词,谁=甚美。太美了比得上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判断句。标志:……者也。即“信自”。宾语前置第二天又“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补足音节,无意义“…与…孰…”,句式: “与…相比,谁更…” 及、比得上美丽、漂亮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译文: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第二天通假字,“熟”,仔细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以为:认为视自,
宾语前置“甚远”太远了在晚上。名→状表顺接,两个动作相连以…为美。(认为…美)意动用法偏爱,形→动对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译文: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他,指徐公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
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实在土地方圆国君旁边的近臣没有因受蒙蔽而不明比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的的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对,好当面。名→状指责过失上等的“于市朝谤讥”介词结构后置使…听到。满一年偶然即使“齐王纳谏”这件事所说的议论市朝,公共场合朝见到集市不时,有时候授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翻 译 课 文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并且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
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问其妾曰:翻 译 课 文他的妻子说:“您美及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又问他的妾说:“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
翻 译 课 文“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翻 译 课 文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
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翻 译 课 文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妻子偏
爱我,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
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翻 译 课 文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
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
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翻 译 课 文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
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的蒙蔽太严重了.”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翻 译 课 文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
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
指责寡人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翻 译 课 文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
月以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翻 译 课 文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
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国、赵国、
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
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邹忌进谏 妻→私我 妾→畏我客→求我齐王纳谏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三比三赏三变三思三问、三答战胜于朝廷小大家事国事扩展 迁移阅读《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止息残暴能忍受堵塞河水堵塞使说出流放使眼色非议、攻击zhì  译文:周厉王暴虐,国都的人都指责他。召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人,派他监视指责自己的人。卫巫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因此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只是彼此使个眼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攻击了,现在他们再不敢瞎说。”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引导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给他们言论自由,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爆发起义),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这篇短文所出的名言是: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这篇短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相同点有:内容都是劝国王纳谏,
谋臣都关心国事,娴于辞令;
都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
……填表说明两文的不同点《战国策》 《国语》
战国 西周后期邹忌 召公
齐威王(开明) 周厉王(暴虐)讽谏 直谏
类比 比喻王曰善乃下令……王不听
战胜于朝廷 流王于彘 “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来看有一种整齐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小结纳谏的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品质?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邹忌比美臣之妾→畏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三问三答)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思威王受蔽妻宫妇左右私妾朝廷之臣畏客四境之内求三比威王除蔽除蔽结果:四海朝齐→战胜于朝廷魏国使臣求见燕国使臣求见赵国使臣求见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国家大事)类比说理邹忌讽谏 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家事喻国事矣甚蔽之王设喻以小见大
以为人处世之小,见治国安邦之大小结整

美(1)邹忌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成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整

美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整

美(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整

美(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 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 下赏整

美(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门庭若市
数月 间进
期年 无可进整

美 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来看有一种整齐美,整

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发展规律。整

美哲

美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讽


术设喻----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方式一:设置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方式二: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二者共同蕴涵的道理邹忌 妻妾 客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 齐王 畏私有求受蒙蔽受蒙蔽类比推理
委婉劝说讽


术1、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


美问妻:“吾孰与城北徐公美?”背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美。朝服衣冠,窥镜。语气充满自信,沾沾自喜的。三问:语

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语气严肃,疑虑,急切。背景: 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问客:“吾与徐公孰美?”试探着小声问背景: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客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答反问句反问句由衷的爱 “情人眼里出西施”怕失宠,有顾忌语

美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答否定句有求于人语

美对象不同身份不同语气不同2、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
如:邹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设喻,来劝告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写得很生动,但作者没有运用什么华丽的词藻,却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语

美作者的叙事很简洁,如写威王采用了邹忌的意见,仅仅用了一个字“善”,接下去,就写其行动及效果,全用朴实的记叙来表达。语

美邹忌:
对赞美不飘飘然、善于思考、坚持实事求事的精神善于进谏,讲究技巧。齐王:
果断、纳谏有方人

美探究1:结合课文第二段,着重体会设喻说理的好处。这一段内容可分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从而晓喻齐王要纳谏。
邹忌以自己与人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于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 齐威王: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总结人物形象:邹忌进谏 妻→私我 妾→畏我客→求我齐王纳谏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三比三赏三变三思三问、三答战胜于朝廷小大家事国事课堂总结A、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B、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指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采纳, 提高建议效果。
D、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邹忌的讽谏为什么能成功
多谋忠臣 贤明君主
头脑冷静 有智慧
目光敏锐 有气度
有自知之明 说 听 有魄力
善于观察分析事理 从谏如流


邹 忌 齐威王
善?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设”是设置,“喻”是比方。“设喻”有两种情况:(1)、设置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
(2)、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二者共同蕴含的道理。这里的甲、乙两事物即可以是同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类的。我们还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例。毛泽东同志1945年在七大致闭幕词时,就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比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说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 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思维发散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顺耳忠言更好听! 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示例1: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示例2: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进谏需要讲艺术,
纳谏需要有气度!思维发散1、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
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_2、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 _________
邹忌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有什么不同?当堂练习:门可罗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门庭若市邹忌:以家事喻国事,婉言进谏;口头进谏,以理服人;
诸葛亮:直接提出建议,直言进谏;书面进谏,以情感人。问 美 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比 美思 美妻妾客私畏求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相 貌邹忌比美(开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类比说理邹忌讽谏(发展)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三
赏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
变齐王纳谏 (高潮)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四国朝齐 (结局)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再见解释词语竞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返回1徐公何能及君也比,比得上。返回2孰与城北徐公美。与……相比,谁更……返回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返回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指公共场合。返回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认为……美)返回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返回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返回8朝服衣冠,窥镜。偷看,在这是“照”。返回9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返回10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劝告。返回11王之蔽甚矣。因受蒙蔽而不明。(受蒙蔽)返回12邹忌讽齐王纳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或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返回13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使动用法)返回1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返回1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返回16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返回17旦日,客从外来。第二天。返回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不译。返回19朝服衣冠。穿戴,名词作动词。返回20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