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03 09:1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生理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
B. 肝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过循环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C.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D. 消化道通过分泌胰液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2. 稳态是生命系统显著特征。下列关于稳态及其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水平上的稳态受到破坏
B.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稳定
C. 高强度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稳态的维持,正反馈调节一般不利于稳态的维持
3. 美国两位科学家因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荣获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 产生冷觉或热觉等温度变化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C. 皮肤或腺体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包括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D. 人体的感受器细胞感受到温度或触觉刺激后会引起K+外流
4.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中毒、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激素之一。图表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程的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B. Z激素的含量过高会促进X、Y激素的合成分泌
C. X激素和Y激素的靶细胞有多种 D. 抗利尿激素存在图示分级调节过程
5. 很多观众在看电影《长津湖》时,为电影情节所吸引,时而热血澎湃,时而热泪盈眶。在这些生理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观看过程中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 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呼吸频率减慢
C. 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脏的跳动加快
D. 电影情节的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
6.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表明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发挥作用,过早的使用消炎药,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发热的原因可能是细胞活性增强、代谢加快而导致的产热增加
B. 病人发热体温长时间维持在39℃,说明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体温调节过程中既存在反馈调节也存在分级调节
D. 相对于吃消炎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更持久
7.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过程中,环境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就是由温度因素决定的
B. 受光照刺激后光敏色素的结构发生变化,变化信息会传导至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
C. 重力对植物的影响,是通过“平衡石”细胞引起植物体内信号分子的转变而实现的
D. 植物的生长发育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进行调节,而表现出来的器官和个体的变化
8. 下列各项对成语或词句中蕴含的生态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狐假虎威”描述的是互利共生关系 B. “草盛豆苗稀”表现的是种间竞争关系
C.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隐含的是寄生关系 D. “鸠占鹊巢”体现的是捕食关系
9.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一片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放置了50只鼠笼,捕获了60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50只鼠笼,捕获了40只鼠,其中已标记的鼠有15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田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以为治理田鼠提供依据
B. 该区域内田鼠的数量大约为160只
C. 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的小动物的丰富度也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查
D. 标记重捕法一般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数量的估算
10.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葵和寄居蟹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B. 不同的生物群落,其物种数目可能相同,但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C. 农田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单一,只有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D.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会出现重叠的现象
11. 下列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复杂且恢复力稳定性强
B. 湿地——物种稀少,只存在一些两栖动物
C. 草原——植物叶片狭窄,动物奔跑能力弱
D. 荒漠——植被稀疏,群落结构简单
12.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颈尖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37 0 12 13 0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
A. 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的生境基本相同,两者的食物种类基本相同
B. 若两种鸟觅食生境相同,则意味着生态位相同
C. 四种水鸟均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 生态位重叠度越大,说明资源丰富,种间竞争越不激烈
13.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活动采用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在400公里外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部分科学实验。神舟十三号搭载一个神秘的“盒子”,其中不仅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还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等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个“盒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的生态系统
B. “盒子”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盒子”中的生物在失重状态下一定会发生有利的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太空新种
D. “盒子”中存在营养结构,具有简单食物链
二、多项选择题
14. 为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通常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检测。下图是该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器官,Ⅰ、Ⅱ表示激素,①~④表示激素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分别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
B. 激素Ⅰ促进甲分泌激素Ⅱ,丙分泌的激素能抑制甲分泌激素Ⅱ
C. 丙分泌的激素能够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促进骨骼的生长
D. 图中可体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机制
15. 当干旱发生时,植物气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并可将信息传递给周围其他植株。为探究是地上信息还是地下信息影响了其他植物的气孔,某兴趣小组将3组长势一致的盆栽豌豆等距排列,第2组与第3组通过地下管道连接,化学信息可以通过管道进行交流,第1组与第2组的根部不联系,如图所示。用高浓度甘露醇(高渗透压,模拟干旱)浇灌第2组,1h后测定各组的气孔导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调节气孔开闭方面,植物体会受到脱落酸的影响
B. 若第③组气孔导度变化不大,①②组下降,则说明可能通过地下信息传递
C. 植物气孔关闭,导致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水分
D. 高浓度甘露醇处理后,可能使植物细胞失水以模拟干旱条件
16.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图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三个植物优势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 据图可知,阶段2和3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C. 甲、乙、丙之间可能既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D. 阶段2的后期,乙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7. 工作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荷花等水生植物,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该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水体受污染较严重,则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改造后的水体,其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能够实现自身的物质循环
C. 放养植食性鱼类会改变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 治理后,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18.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人员对黑松老龄生态系统(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生态系统(砍伐后22年)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生产者活生物量/(g·m-2) 净初级生产力/(g·m-2·a-1)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g·m-2·a-1)
老龄 12730 470 440
幼龄 1460 360 390
注:1.生产者活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产者的有机物总量2.净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A. 黑松老龄生态系统中每平方米有47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 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均会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C. 碳在黑松老龄生物群落和黑松幼龄生物群落中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D.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可知,黑松老龄生态系统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
三、非选择题
19.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化合物,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场所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该激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合成过程需_________种RNA分子的参与。
(2)下丘脑可通过____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来调控性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系统称为___________。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运送到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某兴趣小组利用生长状况良好的某植株开展了“探究2,4-D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小组成员先做了以下的预实验:在该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分别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的生根情况,测得各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插条数目 2,4-D浓度/(mg·L-1) 每组枝条平均生根
一 10 0 2.5
二 10 2 4.3
三 10 4 56
四 10 6 8.2
五 10 8 55
六 10 10 3.8
(1)本实验所用的2,4-D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定促进该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依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2,4-D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mg·L-1的范围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预期结果和结论是该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鼠的种群密度在0~4年,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相似,在4~10年,调查结果则和图乙中的______相似。
(2)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期间,若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将______。科研人员通过给老鼠吃“避孕药”来降低其种群数量,减少草原鼠害,从种群特征角度说明“避孕药”对鼠种群密度的影响是______。
(3)图甲属于研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______。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2个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第3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老鼠,则该草原上鼠的K值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
22. 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导致林冠层产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采用样方法调查该区域内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再求出______作为此区域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______。研究者如果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2)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______,林窗和林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__条件不同。
(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__,捕食者的数量为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食为一种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因素除种间关系外,还包括有_____________。
23. 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关系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图中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图中蝗虫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是__,杂食性鸟可用眼睛辨别蝗虫,此时传播信息的信号是___,这是物理信息在发挥作用,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的功能。
(3)该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在能量来源上两者区别是_____。若只考虑杂食性鸟,蜘蛛、蝗虫和草的情况下,图中的杂食性鸟需要获取1kJ的能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草占据的营养级最多需要提供的能量是_____kJ。
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生理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
B. 肝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过循环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C.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D. 消化道通过分泌胰液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答案 D
2. 稳态是生命系统显著特征。下列关于稳态及其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水平上的稳态受到破坏
B.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稳定
C. 高强度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稳态的维持,正反馈调节一般不利于稳态的维持
答案 D
3. 美国两位科学家因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荣获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 产生冷觉或热觉等温度变化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C. 皮肤或腺体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包括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D. 人体的感受器细胞感受到温度或触觉刺激后会引起K+外流
答案 C
4.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中毒、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激素之一。图表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程的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B. Z激素的含量过高会促进X、Y激素的合成分泌
C. X激素和Y激素的靶细胞有多种 D. 抗利尿激素存在图示分级调节过程
答案 A
5. 很多观众在看电影《长津湖》时,为电影情节所吸引,时而热血澎湃,时而热泪盈眶。在这些生理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观看过程中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 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呼吸频率减慢
C. 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脏的跳动加快
D. 电影情节的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
答案 B
6.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表明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发挥作用,过早的使用消炎药,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发热的原因可能是细胞活性增强、代谢加快而导致的产热增加
B. 病人发热体温长时间维持在39℃,说明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体温调节过程中既存在反馈调节也存在分级调节
D. 相对于吃消炎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更持久
答案 B
7.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过程中,环境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就是由温度因素决定的
B. 受光照刺激后光敏色素的结构发生变化,变化信息会传导至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
C. 重力对植物的影响,是通过“平衡石”细胞引起植物体内信号分子的转变而实现的
D. 植物的生长发育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进行调节,而表现出来的器官和个体的变化
答案 A
8. 下列各项对成语或词句中蕴含的生态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狐假虎威”描述的是互利共生关系 B. “草盛豆苗稀”表现的是种间竞争关系
C.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隐含的是寄生关系 D. “鸠占鹊巢”体现的是捕食关系
答案 B
9.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一片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放置了50只鼠笼,捕获了60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50只鼠笼,捕获了40只鼠,其中已标记的鼠有15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田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以为治理田鼠提供依据
B. 该区域内田鼠的数量大约为160只
C. 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的小动物的丰富度也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查
D. 标记重捕法一般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数量的估算
答案 C
10.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葵和寄居蟹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B. 不同的生物群落,其物种数目可能相同,但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C. 农田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单一,只有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D.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会出现重叠的现象
答案 A
11. 下列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复杂且恢复力稳定性强
B. 湿地——物种稀少,只存在一些两栖动物
C. 草原——植物叶片狭窄,动物奔跑能力弱
D. 荒漠——植被稀疏,群落结构简单
答案 D
12.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颈尖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37 0 12 13 0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
A. 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的生境基本相同,两者的食物种类基本相同
B. 若两种鸟觅食生境相同,则意味着生态位相同
C. 四种水鸟均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 生态位重叠度越大,说明资源丰富,种间竞争越不激烈
答案 C
13.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活动采用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在400公里外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部分科学实验。神舟十三号搭载一个神秘的“盒子”,其中不仅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还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等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个“盒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的生态系统
B. “盒子”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盒子”中的生物在失重状态下一定会发生有利的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太空新种
D. “盒子”中存在营养结构,具有简单食物链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14. 为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通常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检测。下图是该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器官,Ⅰ、Ⅱ表示激素,①~④表示激素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分别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
B. 激素Ⅰ促进甲分泌激素Ⅱ,丙分泌的激素能抑制甲分泌激素Ⅱ
C. 丙分泌的激素能够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促进骨骼的生长
D. 图中可体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机制
答案 AC
15. 当干旱发生时,植物气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并可将信息传递给周围其他植株。为探究是地上信息还是地下信息影响了其他植物的气孔,某兴趣小组将3组长势一致的盆栽豌豆等距排列,第2组与第3组通过地下管道连接,化学信息可以通过管道进行交流,第1组与第2组的根部不联系,如图所示。用高浓度甘露醇(高渗透压,模拟干旱)浇灌第2组,1h后测定各组的气孔导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调节气孔开闭方面,植物体会受到脱落酸的影响
B. 若第③组气孔导度变化不大,①②组下降,则说明可能通过地下信息传递
C. 植物气孔关闭,导致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水分
D. 高浓度甘露醇处理后,可能使植物细胞失水以模拟干旱条件
答案 BC
16.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图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三个植物优势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 据图可知,阶段2和3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C. 甲、乙、丙之间可能既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D. 阶段2的后期,乙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答案 ABC
17. 工作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荷花等水生植物,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该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水体受污染较严重,则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改造后的水体,其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能够实现自身的物质循环
C. 放养植食性鱼类会改变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 治理后,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 ACD
18.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人员对黑松老龄生态系统(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生态系统(砍伐后22年)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生产者活生物量/(g·m-2) 净初级生产力/(g·m-2·a-1)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g·m-2·a-1)
老龄 12730 470 440
幼龄 1460 360 390
注:1.生产者活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产者的有机物总量2.净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A. 黑松老龄生态系统中每平方米有47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 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均会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C. 碳在黑松老龄生物群落和黑松幼龄生物群落中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D.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可知,黑松老龄生态系统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
答案 ABD
三、非选择题
19.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化合物,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场所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该激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合成过程需_________种RNA分子的参与。
(2)下丘脑可通过____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来调控性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系统称为___________。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运送到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核糖体 ②. 氨基酸 ③. 3
(2) ①. 垂体 ②.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3) ①. 不定向 ②.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起作用,可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20. 某兴趣小组利用生长状况良好的某植株开展了“探究2,4-D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小组成员先做了以下的预实验:在该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分别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的生根情况,测得各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插条数目 2,4-D浓度/(mg·L-1) 每组枝条平均生根
一 10 0 2.5
二 10 2 4.3
三 10 4 56
四 10 6 8.2
五 10 8 55
六 10 10 3.8
(1)本实验所用的2,4-D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定促进该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依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2,4-D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mg·L-1的范围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预期结果和结论是该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②. 插条的生理状况、插条的处理时间、培养温度、光照条件等
(2)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①. 4~8 ②. 植株插条的平均生根数 ③. 每组枝条上平均生根数最多的组所对应的2,4-D浓度
21.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鼠的种群密度在0~4年,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相似,在4~10年,调查结果则和图乙中的______相似。
(2)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期间,若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将______。科研人员通过给老鼠吃“避孕药”来降低其种群数量,减少草原鼠害,从种群特征角度说明“避孕药”对鼠种群密度的影响是______。
(3)图甲属于研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______。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2个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第3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老鼠,则该草原上鼠的K值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①. B ②. C
(2) ①. 偏大 ②. 通过降低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
(3) ①. 数学模型 ②. 利用化学药剂配成毒饵毒杀、利用捕鼠器械捕杀或天敌控制或通过药物影响出生率
(4) ①. 不变 ②.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
22. 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导致林冠层产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采用样方法调查该区域内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再求出______作为此区域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______。研究者如果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2)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______,林窗和林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__条件不同。
(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__,捕食者的数量为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食为一种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因素除种间关系外,还包括有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所有样方该植物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②. 种类数 ③. 取样器取样法
(2) ①. 垂直结构 ②. 栖息空间和食物
(3) ①. N2 ②. P2/2 ③. 种内竞争和非生物因素(或种内竞争和光照、温度、水和无机盐)
23. 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关系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图中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图中蝗虫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是__,杂食性鸟可用眼睛辨别蝗虫,此时传播信息的信号是___,这是物理信息在发挥作用,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的功能。
(3)该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在能量来源上两者区别是_____。若只考虑杂食性鸟,蜘蛛、蝗虫和草的情况下,图中的杂食性鸟需要获取1kJ的能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草占据的营养级最多需要提供的能量是_____kJ。
答案 (1) ①. 乔木、草本植物等生产者 ②. 大型真菌、跳虫 ③.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2) ①. 捕食和种间竞争 ②. 蝗虫形状 ③.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①. 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人工生态系统还需要人工投入物质和能量 ②. 1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