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3 20: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语言表达(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灰烬(jìng) 遒劲(qiú) 怪癖(pì) 按捺不住(nài)
B.句读(dòu) 慰藉(jiè) 饿殍(piǎo) 铩羽而归(shā)
C.静谧(mì)  矫饰(jiāo) 翘首(qiào) 悄无声息(qiāo)
D.诳语(kuáng) 愀然(jiū) 瘴气(zhāng) 什刹海(s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蠕动 愤事疾俗 蓊郁 苍海桑田 B、枕藉 莫明其妙 深邃 回光反照
C、惦念 按部就班 静谧 魂牵梦萦 D、沉缅 贻笑大方 聒噪 馨竹难书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史诗巨片《孔子》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厚,观众看后无不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值得一看!”
B.在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C.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守组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
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美联社认为,美国派航母通行南海的做法会引发中国的不满,但同时会对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菲律宾和越南起到支持与安抚作用。
B.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物象,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发展、运用和继承,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意蕴。
C.不少中国顾客指出,麦当劳吸引他们来就餐是因为就餐环境和优良服务的原因。
D.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真正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4个字)(5分)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思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分,也不管他们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着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要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是很困难的。
6.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
例句: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1)爱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机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①。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②,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注解:①枝辅:辅助。②田常、六卿之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杀简公拥立平公,自任相国,从此齐国之政尽归田氏。六卿,指春秋后期晋国的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六卿互相争斗,晋君不能控制,最终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③黥:古代刑罚之一,脸上刺字、涂墨。城旦:秦汉时刑罚名。白天守边防寇,晚上筑长城,刑期四年。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过:超过???? ?B.始皇下其议??? 下:下交
C.以非上之所建立???非:指责???? ?D.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举:推荐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以相救哉??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无战争之患? 是社稷之臣也
C.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何以伐为 D.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吾从而师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士淳于越认为秦始皇拥有天下却不师法殷朝、周朝,分封子弟功臣,这是不恰当的,将导致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
B.李斯认为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说明时代在变化,情况各不同,不必事事师法古人。
C.李斯认为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皇帝一人,建议把秦国以外的典籍全部焚毁,以免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
D.秦始皇同意丞相李斯的意见,下令在全国烧毁秦国以外的典籍,只留下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并禁止儒生们在一块儿谈议《诗》、《书》,如有违反,处以重罚。
10.翻译下面的句子。(3+3+4分)
①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②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三、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分)


1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曰:?????? 。 (2)????????? ???? ,官盛则近谀。
(3)清风徐来,????????????? ? 。 (4)问苍茫大地,??? 。
(5)??? ?? ,岂因祸福避趋之。 (6)劝君莫惜金缕衣,??? 。
(7)???? ? ,一览众山小。 (8)出淤泥而不染,???? 。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巷子里的阳光   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首尾相连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巷子是一个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不熟悉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就会走到我的门口,鼻子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看那些人无奈地返回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他们像一个个误入迷途的孩子,面对我家土房灰眉土脸的墙壁,面红耳赤地跺着脚:唉,怎么是条死胡同呢?   我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我家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我站在巷口陪着阳光,像是陪着巷子里年纪最长的老爷爷。阳光很好,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都不露声色,从来不唉声叹气,他真的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早晨的阳光是橘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起得早。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温热了。懒人们就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中午的阳光,白晃晃地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巷子里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果不其然,一捱过下午2点,太阳就似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像是撒豆子一般轻轻撒进小巷,投在人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被阳光砸到滋味很受用,像是被灵巧的小狗舔了一下,暖暖的,就是说不出来。
  傍晚的阳光是有诗意的。傍晚的阳光最温柔,最贴人了。你抓它,捏它,碰它,它一点也不急,你亮开嗓门咋唬它,它也不恼,当然,很少有这样二板吊子,就像很少有这样的恶丈夫,面对如花似玉、善解人意的爱妻,你舍得动她一指头吗?太阳也有累的时候,一天了,它要回到山谷里的床上睡大觉了。夕阳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大家该洗菜的去洗菜,该洗衣的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支招儿的棋痴,但大家都已感到了太阳的惜别。
  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有老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重复又有什么?人生不就是许多似曾相识的事情不断在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色调度过每一天,温暖着巷子里人们的心。
  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返的人惋惜,他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有删改)
14.第四段中说"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和第二段中说的"巷子是一个漏斗型的死胡同"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6分)


15.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温热了。

  ②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16.文章写到傍晚的阳光,却为什么有好多笔墨写了老人?请简要分析。(4分)


  17.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无穷"意味"。(4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 19题。
豪华落尽见真淳
2009年7月1 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这是学术界的损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
就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来说,季羡林是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界泰斗,是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其涉足学术领域之广,当世罕见。可以说,大凡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几乎都留下了季老探索的足迹。追究季羡林之成为“杂家"的起因,是当代学术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也是学界学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季先生自己轻描淡写地把原因归于“偶然性”。
季羡林一生和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季羡林的散文被当做整个中国近一个世纪知识分子创作变迁的缩影,蕴含了一种流动着的一贯的人格精神。季羡林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写作风格广有涉猎、汲取:《史记》的雄浑,六朝骈文的浓艳,陶渊明、王维的清新,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流畅灵动,《红楼梦》的细腻,《儒林外史》的简明。这样写出来的散文,或如行云,舒卷自如;或如流水,潺凌通畅;或加淡妆,朴素无华;或加浓抹,五色相宜。长达数千字的,不厌其长;短至几百字,甚至几十个字的,不觉其短;全都灵活方便,得心应手,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描绘风景,都淋漓尽致,自然天成。在他笔下,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封一邑,都能焕发光彩,增添情趣。谈身边琐事而有所寄托,论人情世局而颇具文采,因小见大,余味无穷,兼师东西,独辟蹊径。对于自己的文章,季老曾说:“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才是季先生文章真正感人的缘由吧!
“真情、真实、真切”是季羡林的处世原则。在将近百年的风雨人生中,先生一直秉承“唯有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唯有真实为事,方能有为当世;唯有真切处世,方能心阔坦荡。”先生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谆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在我们外人看来,这又何尝不是季先生自己的人生写照呢?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学术上的成就、极具感染力的文风、朴素、高贵的人格,这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仁硅说,季老的过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不仅仅是像他这样的学者越来越少了,还因为他在世的时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这个浮躁的时代,和这位学术坚守者的宁静与单纯。斯人仙逝,给公众造成巨大的心理空缺,使得大众精神偶像的投射又失去了一个对象。这是先生的宝贵之处。
“风雨百年,铸造的是品格;大浪淘沙,沉淀的是真金。”“斯人已去,功过成败皆虚;沧桑正道,将上下而求索。月白风清,一代巨擘长存天地;德高望重,万古芳名永留人间。”这是人们悼念先生的语句。在悲哀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了对“国学复兴”的思索。这也许是先生对国人的最后赠予了吧!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8.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评价季羡林先生的?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评价?(6分)


19.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成为“杂家”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总会遭遇到例如关爱、珍惜、感恩等许许多多美好的情愫。它无须轰轰烈烈,也不必惊天动地,却总是在不经意之中触摸到你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这种让我们突然间泪流满面的力量被称作“感动”。它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