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意境与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体会意境与情感都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复现意境,即站在作者角度描绘还原意境。本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品味这一首词所蕴含情感的基础上,走近作者,进行意境复现,想象词境,最后再跳出文字,体会词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在体会该词的情感中,体悟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登峰造极,后人似乎无法可以再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中国文化两座并峙的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宋词《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二.解题:
1.卜算子是什么?
词牌,表示词的节奏,标明了词的调子,是古人的一种创造。不同的词牌,既有不同的字数、节奏、音韵,甚至还能表现不同的意境。词牌名是很多的。同学们能回忆起原来都学过什么词牌吗 ——渔歌子,忆江南,清平乐 浣溪沙。。。。
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去,到)这种用法以前见过吗?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题目意思为——送朋友鲍浩然去浙江东部,浙江东部是鲍浩然的故乡。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知道送别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知道的诗句可能有: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送别诗词,虽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自信豁达,但大多是惜别之情,难舍难分,离愁别绪萦绕于胸,王观的这首送别词又会有什么特色呢?有人评价这首诗新丽轻狂皆是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他的词有何惊人之处。
二、学习课文
——听朗读视频
(一)行走词间,品味情感
师:这首送别词让我们穿越时空“观看”了一场友人离别的话剧,体会到了一种离别带来的独特体验,也体会到了友人发自内心的嘱托与祝愿。无论诗还是词,字数都是有限的,都是极讲究用字的。有限的文字,蕴含了作者无限丰富的感情。就让我们到词中去欣赏每一个文字词语,去品味这送别的味道,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感受!
1.齐读上片:伤离别—__体会作者融于山水间的离愁别绪。
(1)我们先看词人送别友人的这段路程。大胆想象一下,一路上他们都可能看到什么风光 送别的季节你知道吗?(暮春时节——绿肥红瘦,落红无数,芳菲歇去,树木阴阴。。。。)
(2)是的,沿途一定会有很多的景物,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了山和水来写呢 在你们眼中山水是什么样子,用词语或句子来描绘一下。(崇山峻岭,逶迤磅礴,危峰兀立,锦绣江山,高山仰止,江山如画...../绿如蓝,水天一色,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水何澹澹...../青山绿水,山明水秀,山眉水眼.....)
(3)你发现作者又是怎么写这山、水的呢 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特点呢
(4)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水和山比喻成美人的眼波和眉峰呢 你们心目中的美人有哪些?说说,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她的美。。
(5)仔细想一想这句:“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里的两个动词“横”和“聚”使用的多么精妙啊——水波粼粼,千峰竞秀,山水有意,脉脉含情。
古人有“眼若秋水,眉似青山”“望穿秋水”等词语,以山水写女子美丽的容颜,而词中比喻反其意而用之,以女子来写山水之美,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你们还学过同样写法的一首诗,知道是哪一首吗?(水光潋滟晴方好~)
(6)原本呢,水也好,山也好,都是没有感情的一种存在。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都变成了一种有情之物。这山水就是那个美人,她不仅眼睛含情脉脉、柔情似水,而且还眉头紧锁。为什么会眉头紧锁,而不是眉开眼笑呢 (物皆着我之色彩,我送友人,心情失落,山水也同我一样心境了。)
(7)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这句话你能理解吗 “行人”是何人?想象一下, “眉眼盈盈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依然是一个美如仙子的好地方,好去处。)
(8)这里的“眉眼盈盈”与前面写到的“眉和眼”有什么联系吗?(都是有山有水的地方,都是山眉水眼,秀丽无比啊。)
(9)齐读上片,再度,试背。
2.祝友人——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与转折的直接抒发。
(1)我们来读一读下片,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是依然这么的惆怅伤感吗
(2)你从“才始送春归”一句中的“送春”二字了解到了什么 (暮春时节,惜春长怕花开早,无可奈何花落去。)
(3)春天的归去给人一种光阴流逝不再来的伤感,而偏偏这时“又送君归去”。这时,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呢 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呢 ——(无奈,遗憾“才,又”)
(4)你觉得作者用两个“送”字有什么好处呢 (把春天拟人化了,生动)
(5)除了这两个“送”字,还有两个……
(6)两个“归”,分别是谁归呢 (春妹妹和好哥们,元是王郎,来送鲍郎)
(7)这份离愁,因伤春再加离别而更加让人“销魂”。那么,接下来作者是描写他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吗 既然阻挡不住友人离去的脚步,既然离别已是改变不了的现实,词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祝福,叮嘱)
(8)从这两句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体会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虽不忍相别,但豁达乐观。)
(9)这里“千万和春住”的“春”是什么意思 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生活的春天,归故里的幸福。)
(10)想象一下,鲍浩然回到家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景象。(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11)带感情读下片,再读,试背。
(二)走近作者,想象词镜
1.有时,我们形容一个优美的风景胜地,会用“如诗如画”、“如临其境”来形容。那么,我们现在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再来欣赏一下这首词,看看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卷,什么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有一种“如诗如画”、“如临其境”的感觉呢 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在脑海中勾勒这幅图画吧。在前两句中,你要随着作者去送友人了,你这时就是作者,这一路上你看到了如美人般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落英缤纷。。。。。你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送别情感。
2.我们来重现场景和画面。请你设计离别时的对话 ,还原情境,两人配合,朋友离去,我来相送。;然后,两人交换角色。
3.春去时分,偏逢与友人离别,这真是愁煞人呀!无论多么的不舍,多么的伤感与惆怅,友人都是要走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既如此,就给友人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归家喜团聚,你乐我也欢。
(三)走出文字,升华感悟
1.体会词的艺术特色。 友情,如亲情爱情一样,是诗词文章里永恒的主题。历朝历代的相送朋友诗词有很多,如我们上课之初回忆的那样,写法各异。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倾诉相送;有的豪放,有的忧愁,有的豁达。耐人寻味。
(1)今天学的这首送别词的表达有什么特点与独到之处呢 (巧用修辞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风格轻松明快。)
(2)刚才我们说了那些送别诗的风格、特点,也归纳了这首送别词的特色。虽然手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也是一首诗、词以及所有作品,能够打动人之所在。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真情包孕其中!只要是真情流露就会打动人。
三、回顾训练——分享我们积累的诗词。
1.使用了比喻修辞的诗词佳句
2.使用了拟人修辞的诗词佳句
3.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词佳句。
四、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推荐阅读。宋代词坛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群芳争艳,春色满园。走入诗词,你会在美丽中陶醉,在陶醉中收获。同学们,与诗词为友,让自己美丽飞翔。
3.课外背诵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上 水 波光粼粼 (喻) 借景
山 连绵起伏
下 春 叮嘱 祝福
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