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1.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苗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民族知识普及读物《走进中国回族》。书中一定会谈到回族形成于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3.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上设立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4.下面地图(局部)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A.宋
B.元
C.明
D.清
5.元朝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6.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行省制度,分别开始于( )
A.春秋 战国 B.战国 秦朝 C.秦朝 元朝 D.西汉 元朝
7.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哪两个民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A.匈奴、鲜卑 B.回族、满族 C.蒙古族、吐蕃 D.契丹、女真
8.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有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九品中正制
D.郡县制
9.据《元史 地理志》对元朝疆域的记载:“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其中,“南越海表”指元朝的疆域包括
A.东北地区 B.新疆 C.南海诸岛 D.西藏、云南
10.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统一 B.都仅存在三十多年,二世而亡
C.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11.史书记载某个朝代:“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天下归一。”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这一王朝是通过什么制度管辖辽阔的疆域的?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度 C.行省制度 D.册封制度
12.史书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下面朝代地图(局部)中,与上述记载相符的是
A. B.
C. D.
1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女真族 B.契丹族 C.藏族 D.回族
14.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开始形成
A.藏族 B.契丹族 C.回族 D.女真族
15.元朝修建了四通八达的爭道,驿道上设有驿站,每隔十几里还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逆铺,直到送达接收地。这些措施旨在( )
A.推动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 B.防止地方割据
C.加强大一统国家内部联系 D.扩大国家疆域
二、简答题
16.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句话的 用史实说明.
17.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
(1)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在全国设置了10个行省,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
(3)唐朝由盛转衰的开始——
(4)“苏湖熟,天下足”出现的朝代——
(5)唐朝闻名中外陶瓷器——
18.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综合题
19.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1)我国结束东晋南北朝政权并立,实现统一的王朝是哪个朝代?
(2)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个朝代?
(4)分别写出该朝代中央政府加强对台湾、西域、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5)中央设立御史台负责什么事务?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2)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3)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对西藏、台湾进行管辖?
21.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偏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把洛阳看成自己的家乡,该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北魏哪一位政治家?它的做法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图片(如图)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
(4)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公元13世纪,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畏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选B。
2.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回族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和各民族的联系、交往提供了条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合。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C。
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A符合题意;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创立的制度,C不符合题意;厂卫制是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制度,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B
【详解】
根据图中“中书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元朝时设立的行省制度,“大都”是元朝的都城。由此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地方设立行中书,在全国设立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D正确;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推行分封制,A排除;秦朝为加强中央统治,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B排除;隋唐时期建立三省六部制,C排除;故选D。
6.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元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条件,当时大量的少数民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等,故D项正确;匈奴在秦汉时强盛一时,满族在明代兴起,吐蕃是藏族的祖先,故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四川省、云南省等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C
【详解】
根据“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越海表”指元朝的疆域包括南海诸岛,C符合题意;“东尽辽左”反映的是东北地区,A排除;“北逾阴山,西及流沙”反映的是西北地区,新疆属于西北地区,B排除;西藏、云南反映的是西南地区,与“海表”不符,D排除。故选择C。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朝从581年到618年,二世而亡,元朝时间范围是从1271年到1368年,故B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C
【详解】
由材料“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可知,该朝代指的是元朝,它通过行省制管辖辽阔的疆域,故选C;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开创于隋唐时期,不符题意,排除AB;册封制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产生,不符题意,排除D。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幅员辽阔,为加强统治,创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D是元代疆域图片,故D符合题意;A体现了春秋形势,故不符合题意;B体现了唐和吐蕃的对峙,故不符合题意;C体现了南宋和西夏、金的并立,故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选项D符合题意。女真族在地明朝的东北,契丹族在唐朝,藏族的前身是吐蕃,唐代时就是一个民族,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C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正确;藏族是西藏地区,而非与其他民族杂居相处,A错误;契丹族在元朝时消失,B错误;女真族在元朝之前就存在,故D不符题意。
15.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元朝修建了四通八达的爭道,驿道上设有驿站,每隔十几里还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逆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可知,元朝交通发达,政令传达迅速,有利于加强大一统国家内部联系,故C正确;题干信息与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地方割据、扩大国家疆域无关,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16.“一代天骄”是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政权,同时推行领户分封制和护卫军制度巩固蒙古政权。“只识弯弓射大雕”则指出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战争。
【解析】根据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一代天骄”是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政权,同时推行领户分封制和护卫军制度巩固蒙古政权。“只识弯弓射大雕”则指出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战争。
点睛:抓住材料核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解题切入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指12世纪中后期,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通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周围各部,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只识弯弓射大雕”意思是挽起弓箭,来射落大雕,指成吉思汗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17.(1)澎湖巡检司(2)行省制度 (3)安史之乱 (4)宋朝(5)唐三彩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统治,元朝政府建立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全国设置了10个行省,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中国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等平原和湖泊沼泽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每年都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他地区。苏州和湖州为其中之一,繁华富庶。所以,逐渐就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是唐朝闻名中外陶瓷器。
18.西藏地区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促进民族交融。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促进民族交融。
19.(1)隋朝(2)郡县制;行省制度(3)元朝
(4)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西域:设立北庭都元帅府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5)监察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晋南北朝政权并立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元朝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一后,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在西域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御史制度空前发达,御史台直接在地方设立行御史台,与行枢密院、行中书省并立,是监察事务的机构。
20.(1)回族(2)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3)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详解】
(1)元朝时,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原地区,他们与汉、蒙等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根据材料“行中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1271年蒙古族的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3)根据材料“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在西南地区,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21.(1)孝文帝;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3)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4)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把洛阳看成自己的家乡,该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与孝文帝改革有关,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依据材料二的“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可以概括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是和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材料二图片描述了这一场景。
(3)从材料三的“突破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疆域辽阔。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
(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由此可见,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