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不仅在印刷史上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同时在世界科技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明者是
A.毕昇
B.吴道子
C.沈括
D.苏轼
2.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在夜市吃冷饮B.达官贵人出门坐轿子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D.老百姓普遍穿红色的衣服
3.某职业大学印刷工程系准备建造一座文化名人雕像,以体现本专业的悠久历史,以下雕像中最适合的是
A.蔡伦 B.祖冲之 C.毕昇 D.王祯
4.《清明上河图》堪称“12 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的缩影”,它记录的是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A.唐朝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5.《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个城市的商业繁荣景象( )
A.唐都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南宋都城临安 D.元大都
6.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7.下列组图主要反映宋元时期的( )
A.农业快速发展 B.城市商业落后 C.市民生活丰富 D.对外交往频繁
8.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按年代顺序编写的通史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9.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假如你生活在宋代,能做到的是( )
A.在“勾栏”里看京剧 B.听流行的散曲
C.春节去瓦子中娱乐 D.品读《红楼梦》
10.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但是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是
A.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在勾栏中观看《窦娥冤》表演
C.逛早市和夜市 D.在大相国寺观看傀儡戏
11.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哪位词人
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王安石
1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 )
A.饱受流离失所,战乱之苦的煎熬 B.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
C.陶醉于清新自然的田园野外生活 D.生活在国家统一,社会清新的环境
13.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居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以下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窦娥冤》 B.《天净沙·秋思》 C.《沁园春·雪》 D.《满江红》
14.《东京梦华录》记载:“瓦子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面、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明确 B.海外贸易繁荣 C.市民生活丰富 D.开封城经济落后
15.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出一期专题——《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下列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①遗址:开封大相国寺②图片:《瓦子场景想象图》
③小说:《红楼梦》④杂剧:《窦娥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16.举出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和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17.P58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18.如何看待瓦子?
三、综合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请回答:
(1)引文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
(2)在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看见下图所示的情形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宋太祖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了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材料三: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有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十分热闹。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
(2)材料一的这种选官制度在宋朝有何发展?主要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文臣”是通过什么方式取得功名的?
(4)材料二中宋太祖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后来,宋朝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体现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5)材料三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什么?它的出现适应了哪个阶层的需要?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都市贸易)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版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盹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海外贸易)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断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编自(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宋高宗说:“市船(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2)据材料二、三,“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写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两个主要港口。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
已经所学知识,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官员的服饰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此可知,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老百姓普遍穿红色的衣服”的情景是不可能看到的,故选D。
3.C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印刷工程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印刷相关的,历史人物指的是毕昇,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符合题意。A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项是古代的数学家;D项王祯是中国古代的农业学家。故选C。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故选B。
5.B
【详解】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清明上河图》这一知识点。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河两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6.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被誉“曲圣”。所以答案选A
7.C
【详解】
依据图片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市场上店铺林立,客商往来不绝,反映了一片繁荣景象;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内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故宋代蹴鞠铜镜、元代杂技陶俑反映了当时市民丰富的生活。C正确;ABD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故选C。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和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且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C项正确;京剧出现在清朝,排除A项;散曲产生于金、元统治下的北方民间,而在元代达到高峰,排除B项;《红楼梦》出现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故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不可能看到《窦娥冤》表演,故B符合题意;宋代从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宋代市民可以在大相国寺观看傀儡戏,故ACD是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做到的,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词。宋代有很多杰出的词人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应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后,悲伤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李清照的名句,故正确答案是C。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饱受流离失所,战乱之苦的煎熬。故A符合题意;南宋统治者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排除B;陶醉于清新自然的田园野外生活与李清照不符,排除C;两宋时期,国家没有统一,排除D。故选A。
1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杂剧作家有2000人左右,剧目600种左右,现存的有150多种,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故A正确;《天净沙·秋思》是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故B错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故C错误;《满江红》的作者是岳飞,故D错误。综上答案A。
14.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瓦子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宋代东京城内瓦子里的热闹景象。瓦子是两宋时期,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瓦子的出现体现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表述不正确,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叫作“瓦子”;《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红楼梦》成书于清朝。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6.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
【详解】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是《窦娥冤》。
1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8.(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瓦子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3)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以营利为目的,有专门以此为生的艺人)、通俗化(内容接近百姓生活)、大众化(市民参与的普及性)。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从内容上看,瓦子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通俗化、大众化。
19.(1)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把农桑作为“本”对待。(2)他在位时,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忽必烈改制史实的识记。第(1)问从材料这句话的意思,说明统治者要注重发展农业,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把农桑作为“本”对待。第(2)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第二子目忽必烈改制中的内容:“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可知,他统治时推行重农政策,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
20.(1)进士科。
(2)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科举制度。
(4)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重文轻武的政策。
(5)瓦子,市民阶层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与唐太宗发展科举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包括策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2)根据材料一的这种选官制度,可知是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根据材料二中“文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因此材料中“文臣”通过科举制度取得功名的。
(4)根据材料二“宋太祖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宋太祖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后来,宋朝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5)根据材料三“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因此材料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它的出现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21.(1)住宅区和商业区没有明显区分;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或出现了夜市、早市;出现了专门的街市。
(2)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发达;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港口:泉州、广州。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商品可以在白天、夜盹交易……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可知,反映的特点依次是,住宅区和商业区没有明显区分,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早市,出现了专门的街市。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三“……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 宋高宗……市船(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可知,原因是,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根据所学可知,其它原因还有,宋代农业、手工业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可知,著名港口有泉州、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