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选择题
1.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铁铸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事发出这样感慨吗?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秦桧谋害岳飞
C.吴三桂投降清军 D.卫青抗击匈奴
2.陆游的《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其中“大散关”至淮水是两个政权的分界线。这两个政权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辽
3.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4.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寇准 B.文天祥 C.杨业 D.岳飞
5.下图所示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辽 B.北宋 C.西夏 D.金
6.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是人们立庙来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
C.他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7.“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材料讲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8.南宋仅占据半壁河山,却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澶渊之盟”的签订
B.金灭辽
C.宋金达成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9.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颂。岳飞抗金赢得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被宋高宗、秦桧等诬陷,蒙受冤屈
B.他领导“岳家军”收复了中原许多失地
C.他坚持的抗金斗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D.他的抗金斗争,抵御了外来国家入侵
10.下列不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是
A.南宋军民英勇的抗金斗争 B.南宋王朝对金屈膝投降
C.金朝统治者留恋北方生活 D.南宋抗金将领岳飞被害
11.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
12.在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注意向中原王朝学习,各族人民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相关史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管制、军制和法律
B.阿保机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 ,发展生产
C.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建议,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D.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了
A.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B.唐玄宗宠信杨贵妃
C.北宋文人贪图享乐
D.宋元商业贸易混乱
14.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了12世纪后期形势的是
A.B.C.D.
二、简答题
15.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极为复杂的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某校七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主题的知识探究。如果你是班级中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并说出其政权分别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2)说出三位两宋时期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3)归纳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之间战与和的史实各一例。
(4)请你就如何发展民族关系写一句宣传语。
16.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宋朝时期,众多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他们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权,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1)请列举出与北宋、南宋并立的游牧民族政权(至少两组)
(2)请写出北宋、南宋与这些政权之间的和与战的典型事例各一个
(3)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17.
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1)根据所学,回答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
(2)说说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
三、综合题
18.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地区),官分南、北,以国制(契丹旧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材料三是月(1141年11月),与全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契丹(辽)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同时期与该政权对峙的中原王朝是哪个王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41年宋金和议的内容。
19.观察如图,后回答问题
(1)如图人物是谁?
(2)该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20.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用诗词的形式来抒发他们对历史对政治的一些感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诗)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乘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1)材料一中的两首诗分别反映了唐朝的那些历史事实?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2)材料二所述诗句反映了哪一种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对教育有怎样的影响?
(宋词)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
(3)材料三词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想一想,历代百姓为什么如此地尊崇岳飞?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受秦桧诬陷致死,所以秦桧成为奸臣的代名词,秦桧的名字也为人们所厌恶,为表达对岳飞的敬仰及对权奸秦桧厌恶憎恨之情,人们还在杭州岳飞墓前用铁铸造秦桧夫妇跪像,因此这位姓秦的读书人感叹“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C
【详解】
正当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金兵节节败退之时,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在1141年和金达成合约,宋向金称臣,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故选C;北宋与辽并未在大散关至淮水划定疆界,故排除A;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故排除B;南宋时期,辽已经灭亡,故排除D。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27年金灭掉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金在南宋建立后不断南下,遭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等人率领的力量的阻挡,岳飞曾在郾城强敌金兀术,收复了很多失地,因南宋统治者和权臣的破坏而被迫班师,后被秦桧迫害致死。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多次击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但是宋高宗和主和派大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油炸桧”表达了后人对精忠报国的岳飞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对奸臣秦桧的痛恨,故D正确;寇准是北宋大臣,曾力劝宋真宗亲临澶州前线抗击辽军,A排除;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英雄,B排除;杨业是北宋时期抗辽名将,C排除。故选D。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D项正确;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排除A项;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排除B项;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排除C项。故选D。
6.C
【详解】
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捍卫了人民的利益。故选C;ABD不符题意,排除。
7.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与南宋岳飞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岳家军”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所以答案故选C。
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大将兀术,取得了郾城大捷,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迫使金军后撤,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岳飞坚持的抗金斗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赢得人民尊敬,故C符合题意;他被宋高宗、秦桧等诬陷,蒙受冤屈、他领导“岳家军”收复了中原许多失地不是岳飞抗金赢得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故AB不合题意;岳飞的抗金斗争,不是抵御外来国家的入侵,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领军队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限,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由此可知,C项金朝统治者留恋北方生活,不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C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ABD项都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项符合题意;A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B项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D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选C。
12.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注意向中原王朝学习,A.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管制、军制和法律,正确;B阿保机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 ,发展生产,应该是.金统治者,错误;C. 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建议,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正确;D. 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正确。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灭亡。钦宗弟弟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吸取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政治上腐败无能,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宋代林升的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腐败无能,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故正确答案为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建立于公元916年,于1125年被金军灭亡;西夏建立于公元1038年,于1227年被蒙古灭亡;金朝于1115年建立,1234年,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灭亡;北宋于公元960年建立,1126年金军攻入其国都开封,1127年北宋灭亡;1127年赵构南逃,建立南宋,1279年,南宋覆亡。由此可知,12世纪后期政权并立的是西夏、金、南宋,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1)契丹 西夏 金(2)阿保机 元昊 阿骨打
(3)战:辽与北宋的澶州之战;南宋与金之间郾城之战。
和:辽与北宋立澶渊之盟 等。
(4)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②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即辽政权,定都上京;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建立西夏政权,定都兴庆;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2)依据课本所学,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即辽政权,定都上京;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建立西夏政权,定都兴庆;12世纪初期,女真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有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
(3)依据课本所学,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政府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来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双方在郾城大战,岳飞大败金军,收复了失地。岳飞班师以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由此得出:战:辽与北宋之间的澶州之战;南宋和金之间的郾城大战;和: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南宋和金的和议。
(4)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各民族在开发边疆,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以及丰富中华文化宝库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得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各民族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等。
16.(1)北宋:辽、西夏;南宋:西夏、金
(2)澶渊之盟;郾城大捷
(3)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和他们友好往来,共同繁荣
【详解】
(1)与北宋对立的少数民族政有辽、西夏。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与南宋政权并立的政权有西夏、金。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05年,辽宋订立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岁币。史称“澶渊之盟”。1140年,岳飞率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
(3)由材料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和他们友好往来,共同繁荣。
17.(1)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2)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金与北宋联兵功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18.(1)澶渊之盟。(2)耶律阿保机;北宋。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解析】
⑴根据题干信息“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这其中北宋诗人苏辙所提到的朝廷指的就是北宋,北宋时期通过与辽的议和签订澶渊之盟,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⑵根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辽。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⑶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141年宋金议和,内容包括南宋向金称臣;“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指的议和内容是北宋给金岁币;“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指的是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19.(1)岳飞。(2)岳飞抗金,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详解】
(1)观察题干人物可知,这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2)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20.(1)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2)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金灭北宋;因为岳飞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人民的利益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材料一的杜甫《忆昔》诗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材料一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反映的是安史之乱。
(2)依据材料二的“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所述诗句反映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的“靖康耻,犹未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靖康耻”指的是1127年,金灭北宋;因为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历代百姓尊崇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