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2 21: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年代尺,其中①处应填入
A.统一南北的货币 B.废除前朝选官制度
C.开始开凿大运河 D.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2.假如你生活在隋代,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一下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下列正确的方案应该是:
A.涿郡——江都——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江都——余杭
C.涿郡——洛阳——江都——余杭
D.余杭——江都——洛阳——涿郡
3.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的时间是( )
A.605年 B.608年 C.610年 D.618年
4.结束西晋永嘉之祸以来中原境内近300年战乱,且下启李唐盛世局面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5.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的是( )
A.二世而亡 B.节俭盛行 C.经济繁荣 D.短暂而繁荣
6.结束北周政权,实现统一的人物和朝代是( )
A.秦始皇、秦朝 B.刘邦、西汉
C.司马炎、西晋 D.杨坚、隋朝
7.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
A.科举选官更利于国家行政管理
B.选官制度与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C.科举及第者已控制了整个国家
D.以门第为依据的选官现象已被杜绝
8.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的贡献,其中影响至今的措施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改革政治制度
C.发展生产
D.开通大运河
9.《百家讲坛》中蒙曼副教授在点评隋炀帝这个毁誉参半的悲情帝王时指出,隋炀帝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古代中国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之所以顶着“最差的谥号”,其原因不包括他( )
A.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B.三征辽东,徭役繁重
C.营造东都洛阳 D.渡江灭陈,统一全国
1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赞颂,它的中心是( )
A.涿郡 B.洛阳 C.余杭 D.临安
11.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完善科举制度 B.开创“贞观之治” C.开通大运河 D.完成国家统一
12.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兴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3.“陈朝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抵抗,就这样很快地被灭掉了。”灭掉陈朝,实现统一的政权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4.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亡陈朝,中国重归统一。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 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
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二、简答题
15.隋文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有怎样的创新?科举制度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16.读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的名称:南端_____________,北端__________。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3)大运河开凿有什么影响?
17.良好的政治文明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地方上采取什么措施巩固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怎样的影响?隋唐时期创立了什么选官制度,产生了什么作用?
三、综合题
18.材料: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考试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中原王朝开放、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使唐朝出现了开放活泼的文化新气象。大唐王朝以相当健康的心态接纳外部世界,并受到外部世界的尊敬。
请回答:
(1)根据所述,唐朝先进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2)完善此制度有的关键人物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4)请说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
(5)请说出唐朝时为发展民族关系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
(6)请说出唐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
19.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商人准备去南方购买茶叶,从洛阳出发到B点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填写河段的名称)
(4)此河于哪一年开凿?它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20.下面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请据所学知识回答: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2)请写出图中A、B、C、D四点的名称(当时名称)
(3)大运河联通了哪些水系?(至少写出两个)大运河开通后起到了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581年隋朝建立,废除前朝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589年,隋朝统一全国,统一了南北的货币,故A不符合题意;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故C符合题意;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运河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南至北途径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都在洛阳已北,余杭是江南河的终点,所以从北到南途径涿郡、洛阳、江都和余杭,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3.D
【详解】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但是到隋炀帝时期,由于暴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D正确,ABC排除。故选D。
4.C
【详解】
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下启唐朝盛世局面的朝代是隋朝,C选项符合题意。秦朝在永嘉之祸之前,A选项不符合题意。汉朝在永嘉之祸之前,B选项不符合题意。唐朝即李唐盛,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5.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隋朝是外戚杨坚于581年建立的,隋朝在杨坚的统治下,出现了短暂的繁荣,随着二世隋炀帝的暴政而灭亡,由此可知,隋朝虽然短暂,但是也有辉煌的经历,A项是片面的,D项是最恰当的,节俭盛行是汉朝时期的风气,B项不符合题意;经济繁荣是唐朝时期的社会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D项正确;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排除A项;刘邦打败了项羽,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取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排除B项;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 ,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由此判断这是反映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这种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有利于国家行政管理;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8.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南北,创制科举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另外还开通了大运河,隋朝最重要的贡献则是大运河的开通,它对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9.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如隋炀帝统治时期,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建东都洛阳,徭役繁重;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最终导致隋朝灭亡。因此选项ABC与“最差的谥号”相关,不符合题意;渡江灭陈,统一全国的是隋文帝,与“最差的谥号”不符,但是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因此B项正确,ACD项排除。故选B。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完成统一,故D符合题意;李世民完善科举制度并开创“贞观之治” ,杨广开通大运河,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A
【详解】
依据题干“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和所学知识,隋炀帝下令开通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大运河开通后有利于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适应了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A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B排除;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是在大运河开通之后,C排除;北方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D排除。故选A。
13.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A正确;唐朝继隋朝而起,当时国家就是统一的,B排除;宋太祖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统一,C排除;明朝推翻元朝建立,建立时就是统一的国家,D排除;故选A。
14.C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之前,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分裂局面,人民渴望统一,因此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实现统一是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C。
15.创新: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不同: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在选官方面主要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选拔官吏,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并且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根据分析写出答案即可。
16.(1)余杭、涿郡 (2)A 永济渠;B 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他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他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的名称。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阶级,隋炀帝在位时,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自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大的运河。 (2)本题主要考查大运河四段运河的名称。图中A、B、C、D四段运河分别为:A 为永济渠;B 为通济渠; C为邗沟 ;D为江南河。记这段运河可按由北到南的顺序记,这样比较容易记住,还要注意,千万不要把隋朝大运河与元朝运河混淆,隋朝大运河有经过洛阳,元朝运河没有,南方货物可以直达大都,元朝运河新开通了两段会通河和通惠河。 (3)本题主要考查大运河开凿的影响。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他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他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17.措施:实行郡县制。
有利影响: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巩固不利影响: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制度: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仕途的垄断。
【详解】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统一,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利影响是: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利影响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唐朝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仕途的垄断。
18.(1)科举制
(2)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重视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团结、平等——开明
(5)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和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和亲,唐中宗在位时 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和亲。
(6)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到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回国后写了《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三位关键人物。所以唐朝先进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
(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三位关键人物。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自古以来都重视汉族人,轻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只有我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说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发展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5)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问题。唐朝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明的政策,处理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在对待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唐政府采取了和亲的策略,先是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后又派金城公主与尺带朱丹和亲,和亲使的唐与吐蕃的关系十分密切。
(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天竺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1)隋朝大运河(2)北京 杭州(3)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公元605年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解析】
(1)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
(2)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涿郡是今天的北京,余杭是今天的杭州。
(3)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从洛阳到B 点余杭需经过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三段。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20.(1)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一句即可给分)
(2)A、涿郡 B洛阳 C邗沟 D余杭
(3)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 ( 任答一个)
(4)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政治联系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