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单元练习(共4套打包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单元练习(共4套打包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2 19:41:07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单元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不能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小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冰融河开 B.仲夏,晨雾萦绕
C.深秋,霜染红叶 D.寒冬,雪漫泉城
3.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B.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内到室外,眼镜片上不会有小水珠
C.夏天冰棒周围“白气”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5.小丽发现用电吹风吹干湿发时,用高速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些,她与同学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头发干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C.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6.小伟非常爱喝妈妈用瓦罉煲的汤。打开瓦罉盖时,他发现盖子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经过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7.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8.图甲是固态酒精(纯)熔化曲线,图乙是酒精沸腾曲线,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酒精的沸点为78℃ B.0℃时,酒精处于气态
C.常温常压下的酒精是晶体 D.温度高于﹣117℃时,酒精固液共存
9.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在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水雾”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10.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B.熔点是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C.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1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用扫把将教室地面上的水扫开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可用开水消毒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霜、雪、冰花、雾凇的形成都是凝华现象
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1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0℃ B.是非晶体,没有熔点
C.在4min时,没有出现液态 D.在2min至6min过程中物质是固态
1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可以延长试管中的固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
B.试管中的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80℃,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
C.35min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说明试管中物质的沸点是100℃
D.试管中的物质在第10min与第20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它没有吸热
二、填空题
15.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_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____(内、外)表面。
16.疫情下,初中开学的学生处在严格防疫中,其中包括每天两次的体温检测。如图中体温计的量程______,示数为______。体温计玻璃泡中的水银有毒,一旦泄漏要及时处理,因为常温下它能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水银蒸气,被人体吸入。
17.(1)如图甲,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原因是________。
(2)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干冰发生___________,上述变化时需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___________(选填“二氧化碳”、“空气”或“水蒸气”)遇冷在外壁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霜。
18.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中,三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则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
19.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______和______,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
20.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___且还要持续吸热。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放出的热使菜窖温度不会太低。
21.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组装如图丙所示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______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物质 ______。
2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9 -117 -95
沸点/℃ 357 78 111
我国北端漠河村在“三九天”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约-30℃,最低气温约-40℃,则在该地区使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水银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______。
23.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为38.5 ℃,没有甩就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6.5℃的乙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没有甩又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9 ℃的丙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24.如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凝固过程总共用时20min
C.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增加
理由:______。
三、实验题
2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该物质熔化总共用了___________分钟。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___℃。
(4)该实验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
26.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甲、乙)。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结论是否正确?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27.小赫同学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海波在加热2min时处于________态,在加热8min时处于________态。
(3)开始计时加热石蜡时,石蜡是固体,到第11min时石蜡已全部熔化为液体,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石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B
6.C
7.D
8.A
9.C
10.B
11.B
12.C
13.A
14.B
15.压缩体积 内
16.35℃~42℃ 36.7℃ 汽化
17.干冰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 升华 吸热 水蒸气 凝华
18.热胀冷缩 1.6 ﹣0.6
19.凝固 熔化 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20.熔点 凝固
21.B 受热均匀
22.水银的凝固点高于-40℃
23.38.5 39.5
24.D
25.B 晶体 吸收 3 固液共存 50 受热均匀
26.表面积大小 AC 不正确 表面积
27.不变 固 固液共存 非晶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单元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趴在雪地上岿然不动,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2.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象征了温度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图所示是小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时的情景,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4.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大雾弥漫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冰封江面
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常清毒、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喷洒清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升华现象
B.护目镜上经常起一层水雾,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吸热
C.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其分度值为 1℃
D.天气越热,喷洒过消毒液的地面干燥得越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7.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雨是水汽化形成 B.露是水液化形成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D.雪是水蒸气凝固形成
8.“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这是诗人杜甫游历途中看到美景时写下的诗句,其中“雾”的形成是(  )
A.升华 B.液化 C.汽化 D.熔化
9.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B.熔点是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C.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1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约为4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在BC段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11.如图所示是自然界是水循环,关于这个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放热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12.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拥有高铁,总里程达到了22633公里,其中中国就有11028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13.国庆节假期,小明在家里,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下图中能大致反映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4.冰是由水________而成的,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曾到-52.3,要测此气温,应使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水银、酒精熔点分别为-39、-117)
15.常见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某次测量小志的体温,示数如图所示,此时体温计示数为______℃。如果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量体温正常的小兰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将______。
1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别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______形成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______形成的。
17.如图是一支普通温度计,它是利用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该温度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___。图中视线___________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B”或“C”)。将另一只插在密闭酒精中的温度计取出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填“先下降后上升”、“先上升后下降”和“先下降后不变”)。
18.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_______,_______。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_______,_______。
19.小花在手背上擦酒精后,随着酒精的___________,擦酒精的位置会感到凉。这是因为液体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三、实验题
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1)在此环境下,水的沸点为______℃;
(2)时间到达______min时,水开始沸腾;
(3)水温到达沸点后,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继续吸热,水才能沸腾;
(4)图(甲)(乙)所示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老师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小纸锅。将实验中的烧杯换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水沸腾时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水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使纸锅的温度不能达到纸的燃点。
2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应先确定______(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应适当调节______(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
(2)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______分钟,萘的熔点是______℃,若加热到第8分钟时撤去酒精灯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萘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丙,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茶熔化时间过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2.在“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实验时,测得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质的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由数据可知:
(1)该物质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 _____℃。
(2)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 _____温度 _____物质的状态是 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A
6.D
7.C
8.B
9.B
10.D
11.B
12.C
13.C
14.凝固 酒精
15.热胀冷缩 38.5 不变
16.凝华 液化
17.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6℃ B 先下降后上升
18.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19.蒸发 吸收热量
20.99 3 需要 甲 吸热 不变
21.铁圈C 铁棒A 4 80 凝固 萘的质量较小
22.晶体 0 吸热 不变 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单元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2.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变成液态,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你觉得在玻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  )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 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金属先液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 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3.一只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先后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A.37℃和38℃ B.38℃和39℃
C.39℃和38℃ D.39℃和37℃
4.一支刻度线位置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如果当时室温是20℃,则用此温度计测量时示数为(  )
A.20℃ B.26℃ C.23℃ D.19℃
5.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
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在-265℃时氮是液态 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6.如图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t只要比之前甲试管水的初始温度高就可以说明液化放热
C.将烧瓶内部分开水倒入乙中,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7.实验室有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20℃;在标准大气压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那么,当实际温度为60℃时,此温度计对应的读数是( )
A.36℃ B.40℃ C.50℃ D.56℃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min甲比乙吸热多
B.4~8min甲不吸热
C.0~10min甲和乙不断吸热
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
9.甲乙两支温度计同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分别是 2℃和-3C,如果将两支温度计放入 25℃的水中,示数恰好均为 25℃,则当把甲乙两支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热水中时甲温度计示数为71℃时,乙温度计的示数及相比于甲温度计的测量误差情况分别是( )
A.75℃,误差大 B.75℃,误差小 C.81℃,误差小 D.81℃,误差大
10.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37.5℃、36.8℃,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测乙和丙的体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7.5℃,36.8℃ B.37.2℃,37.5℃ C.37.5℃,37.5℃ D.37.2℃,36.8℃
11.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此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B.沸腾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量不变
C.实验中所选温度计是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持续沸腾一段时间,这表明沸腾需要吸热
12.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加热方法称为“水浴法”,优点是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其熔点为80℃
13.如图所示,甲容器和乙试管内均装有水,乙试管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一定同时沸腾
B.甲容器内的水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也会沸腾
C.甲容器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乙试管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二、填空题
14.小明打开装有一定量“干冰”的月饼包装盒,发现空气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___________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气体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
15.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蒸发时要_______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支的示数_________,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水蒸发速度越____。
16.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它们都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
17.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示数为﹣4,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2,把它放在某教室时温度计示数为28,教室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18.实验测得1 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为2.1×103 J/(kg·℃),设该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则在最初2 min内,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仔细观察发现固态升温快,变成液态后升温变慢,该物质固态和液态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__。(不计热量损失)
19.中国科技馆中有关于冰箱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对比实验:有三个温度相同且高于室温的恒温热源,分别被三个保温箱包裹。这三个保温箱的形状、结构相同,但由不同材料组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外面包裹材料的温度,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PE,三元乙丙橡胶三种材料,______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
20.现有两支细玻璃管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相同,玻璃泡和玻璃细管内水银质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内径粗的水银升得低,两支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________(选填“不确定”“细的高”或“相等”)。另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20℃;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80℃,当用这支温度计去测实际温度为60℃的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__。
21.(1)如图甲是演示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用来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是实验______(选填“①”或“②”)。
(2)小红用酒精灯给一种固体均匀加热,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不变。通过实验得到该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在图象的BC段,该物质的内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cAB:cCD=______(整个过程每分钟吸收热量相同)。
三、实验题
22.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熔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
(猜想与假设)
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设计并进行实验)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
(分析与论证)
通过对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___(选填“较大”“较小”或“相等”),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正确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C是____的。
(实验拓展)
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_____,体积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
23.小刚同学研究水的沸腾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温度计,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小刚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约为__________min。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
(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__;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4.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2。
(1)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图 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选填“a”或“b”);
(2)小明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甲图所示,请你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2内;
表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78 100 150
表2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______ 98 98 98 98 98
(3)请你根据表2的数据在如图的坐标系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
(4)根据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
(6)在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不同液体的沸点进行了交流,如图丙,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如表1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沸腾了。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______。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D
7.D
8.C
9.D
10.C
11.D
12.A
13.B
14.吸收 放出
15.吸热 低 低 快
16.外表面 内表面 液化
17.33
18.8.4×104 3.36×105 1∶2
19.聚氨酯发泡
20.相等 56℃
21.② 变大 1∶4
22.正确 凝华 较大 低于 错误 变大 变小
23.B A 4 100 100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水量太多
24.a 96 98 低于 水的质量过多 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单元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B.在研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记录数据,应该选较大的冰块来做实验
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D.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小的纸锥
2.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把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金属盆,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在两盆液体中各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酒精液面一段时间后,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  )
A.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
B.内盆中,冰所占比例增加
C.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
D.甲、乙温度计的示数相等
3.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发生,沸腾只在沸点时才发生
4.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5.在恒温环境下将温度计放人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人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图可表示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加快蒸发
C.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压升高沸点的原理来加快煮熟食物的
D.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先升华后液化
7.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37.5℃、36.8℃,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测乙和丙的体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7.5℃,36.8℃ B.37.2℃,37.5℃ C.37.5℃,37.5℃ D.37.2℃,36.8℃
8.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而糖在高于100℃的环境下容易变质,为了使糖不变质,下面所说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用小火沸腾较长时间
B.用猛火缩短加热时间
C.降低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
D.增大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
9.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
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在-265℃时氮是液态 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10.实验室有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20℃;在标准大气压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那么,当实际温度为60℃时,此温度计对应的读数是( )
A.36℃ B.40℃ C.50℃ D.56℃
11.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
A.冰的数量增多 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雾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3.如图所示,甲容器和乙试管内均装有水,乙试管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一定同时沸腾
B.甲容器内的水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也会沸腾
C.甲容器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乙试管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14.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可能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二、填空题
15.指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夏天,湿衣服变干:________;
(2)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________;
(3)钢水浇铸成火车轮:________;
(4)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冒出的“白气”:________;
(5)夏天,吃雪糕解热:________;
(6)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________;
16.如图是干湿温度计,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计;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纱布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由于包住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吸水后蒸发_______,所以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小,两只温度计的示数差异越______,说明空气越干燥。
17.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是: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而华氏温度把冰点温度定为32华氏度,沸点为212华氏度.所以1摄氏度等于_____华氏度,若你的体温是37摄氏度,即_____华氏度.
18.一支刻度位置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的示数在沸水中为99℃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如果当时室内温度是20℃,则此温度计测量时示数为________,当被测物体温度为________时,此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19.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融合后得到的.下表所列出的几种金属中,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20.如图所示分别是物质三态(气、液、固)的分子模型图,某物质由图A所示的状态变为图C所示的状态需要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________(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22.“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______(能/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
23.今年冬天极寒的天气,学校要求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
三、实验题
24.小刚同学研究水的沸腾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温度计,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小刚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约为__________min。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
(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__;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5.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甲,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 ______(A/B)的高度;
(2)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则图 ______(①/②)是沸腾时的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温/℃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3)由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说明当时的大气压 ______(选填“<”、“>”或“=”)一标准大气压;
(4)如图丙,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用酒精灯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沸腾时,乙试管内的水 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5)如图戊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______;
(6)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图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______
A.B.C.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B
6.C
7.C
8.C
9.B
10.D
11.A
12.D
13.B
14.B
15.汽化 升华 凝固 液化 熔化 凝华
16.吸热 大
17.1.8 98.6
18.23℃ 80℃
19.钨 钨的熔点要比其它三种金属的沸点都要高
20.吸收
21.凝华 熔化 吸收
22.不能 盅内汤水达到沸点后无法再继续吸热
23.凝固 内 不会
24.B A 4 100 100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水量太多
25.B ① < 会 c 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