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同步强化(共4套打包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同步强化(共4套打包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2 19:43:25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同步强化(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趴在雪地上岿然不动,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2.炼出来的钢水倒入模具后,能正确表示出钢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冰的自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发生升华现象 B.我又叫干冰
C.我熔化过程中要持续吸热 D.熔化过程中温度会升高
4.以下四幅图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B.纸锅烧水,水量减少
C.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
D.草叶上露珠的形成
5.下列几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其中形成过程与其他几种有所不同的是(  )
A.春天,门窗紧闭的教室窗户玻璃上的水珠 B.夏天,冰箱门打开时看到的白气
C.秋天,早晨起来看到的雾 D.冬天,在室外讲话时嘴里吐出的白气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树叶上的霜 B.草叶上的露珠
C.屋檐下的冰柱 D.冰雪消融
7.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  )
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8.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B.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华而造成的
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D.把﹣10℃的冰拿到0℃的恒温房间里,一段时间后,它会慢慢的熔化成水
9.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10.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在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水雾”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1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B.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C.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 D.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12.2021年济南的冬天迎来了70年来同期最低气温。市区最低达﹣18.3℃。在这个温度下,将一碗刚沸腾的开水抛洒出去,瞬间形成一道如图所示的冰晶拱门。发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二、填空题
13.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为38.5 ℃,没有甩就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6.5℃的乙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没有甩又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9 ℃的丙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14.如图所示是一只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只温度计的两端没有画完整,请你帮忙读出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
15.今年中秋佳节,冰激凌月饼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很多食品企业使用干冰用于保鲜,中消协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消费冰激凌月饼时,要防范干冰潜在的爆炸和冻伤皮肤等风险。干冰是二氧化碳气体被加压、降温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就会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成一种像雪一样的固体;常温下,干冰极易 ___________为比固体体积大600~800倍的二氧化碳气体,会 ___________大量的热,存在冻伤人体的潜在风险,所以拿取干冰一定要戴厚棉手套或使用夹子。
16.小花在手背上擦酒精后,随着酒精的___________,擦酒精的位置会感到凉。这是因为液体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17.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组装如图丙所示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______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物质 ______。
18.奇了!客厅地板“冒汗”出水珠,异常潮湿。如图所示的墙壁上都出水珠了,主人想难道与楼下“酒窖”24小时开空调有关?原来楼下空调开的温度低,楼上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板或墙壁______形成的小水珠;开启电风扇一段时间后小水珠消失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19.为了保证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度过漫漫寒夜,科学家想到一种利用物质相变(即物态变化)吸收太阳能的巧妙方法。在火星车顶部设计了一个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液态;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______热量而变成固态。
三、实验题
20.小赫同学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海波在加热2min时处于______态,在加热8min时处于______态;
(3)加热石蜡开始计时,石蜡是固体,到第11min时石蜡已全部熔化为液体,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石蜡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
21.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甲、乙)。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结论是否正确?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22.如图(1)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漏填的数据应该是 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2)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_____℃,由此判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_____(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大气压。
(4)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a)、(b)所示,则图 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气泡,气泡内的主要成份是 _____。
(5)请在图(4)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像。______
(6)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5)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图线 _____。
A.a图线
B.b图线
C.c图线
D.d图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D
6.A
7.C
8.B
9.A
10.C
11.D
12.D
13.38.5 39.5
14.-12
15.凝华 升华 吸收
16.蒸发 吸收热量
17.B 受热均匀
18.液化 汽化
19.熔化 放出
20.不变 固 固液共存 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
21.表面积大小 AC 不正确 表面积
22.96 该同学所在小组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小 98 小于 b 水蒸气 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同步强化(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液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华
2.“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3.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4.小伟非常爱喝妈妈用瓦罉煲的汤。打开瓦罉盖时,他发现盖子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经过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B.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C.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 D.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7.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在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水雾”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8.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烧水壶口附近的“白气” 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
9.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梅雨季节,地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
B.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
10.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下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会出现小水珠,使得杯壁变得模糊。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
B.甲杯中水珠是液化现象,乙杯中水珠是汽化现象
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8℃的液体也能发生汽化现象
B.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烧水时常看到的“白气”,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窗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2.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13.以下四幅图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B.纸锅烧水,水量减少
C.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
D.草叶上露珠的形成
二、填空题
14.小丙同学感冒去医院。在医院里看到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医院里张贴有许多“保持安静”的提示语,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在医院周围的公路一般都有如图的禁鸣标志,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护士匆忙中把前一位患者使用过的体温计没有向下甩,直接给小丙测量体温,读数为38.1℃,则小丙的真实体温______(选填“一定”或“可能”或“不可能”)低于38.1℃。
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_____。
16.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为38.5 ℃,没有甩就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6.5℃的乙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没有甩又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9 ℃的丙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17.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此时该物质处于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态共存”)状态。
18.今年中秋佳节,冰激凌月饼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很多食品企业使用干冰用于保鲜,中消协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消费冰激凌月饼时,要防范干冰潜在的爆炸和冻伤皮肤等风险。干冰是二氧化碳气体被加压、降温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就会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成一种像雪一样的固体;常温下,干冰极易 ___________为比固体体积大600~800倍的二氧化碳气体,会 ___________大量的热,存在冻伤人体的潜在风险,所以拿取干冰一定要戴厚棉手套或使用夹子。
19.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该温度计的刻度特点是______ (填“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
三、实验题
20.探究水的沸腾:
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______,秒表。
数据 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5989999______99
请将表格空缺内容填充完整。 图像 实验中,水沸腾图象符合图线a。若将水量增加一倍,加热至沸腾,应符合图像______。
t温﹣t时图像
方法 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水______的多少,应用了转换法。
问题讨论 1、要验证气体液化放热,需添加一块冷玻璃片,具体验证性实验做法是:将玻璃片盖到烧杯上看到玻璃片下方有______,用手摸一下玻璃片发现是______的,从而说明气体液化放热。 2、若实验时想让水尽快观察沸腾现象,可以______,(方法合理操作性强即可)
得出结论 水在沸腾时,虽然______热,温度______,该温度称为之水的_____。
21.如图甲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为完成实验,分析表中的数据,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值为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
(4)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冒出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5)小明认为烧杯中的水要适量,若水量太少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C
5.A
6.D
7.C
8.D
9.A
10.C
11.D
12.B
13.B
14.信息 响度 声源 可能
15.乙 缩口
16.38.5 39.5
17.晶体 66 固态
18.凝华 升华 吸收
19.热胀冷缩 下降 上小下大
20.温度计 99 c
吸收热量 小水滴 热 减少水的质量 吸热 不变 沸点
21.水银 96 98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液化 不容易观察沸腾现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同步强化(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C.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2.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某人的脉搏是每秒钟72次
B.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52℃
C.70~80dB声强级的声音让人感觉安静舒适
D.根据国务院规定,办公场所的空调,在夏天温度应设置为不低于26℃
3.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不能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小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可用开水消毒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霜、雪、冰花、雾凇的形成都是凝华现象
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甲至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气态,乙至丙是凝华过程
C.丙为液态,乙至丙是熔化过程 D.丙为气态,丙至甲是液化过程
6.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风。如图为海陆风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
A.白天,海风 B.夜晚,陆风 C.夜晚,海风 D.白天,陆风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8℃的液体也能发生汽化现象
B.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烧水时常看到的“白气”,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窗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梅雨季节,地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
B.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
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需要吸热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湿手烘干 C.壶口冒“白气” D.江河封冻
10.2021年学生学习期间,为加强预防新冠病毒,学生进出校园时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容易使眼镜“起雾”给学习带来不便。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B.“雾气”其实质就是水蒸气
C.冬天佩戴口罩眼镜不容易出现“雾气”
D.自加热镜片可以防止“雾气”生成
11.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一定熔点的一组是(  )
A.冰、铁、铝 B.蜡、铝、玻璃
C.蜡、玻璃、沥青 D.冰、铁、沥青
12.拍摄电影《长津湖》时,户外气温达到,从人物的哈气到飘落在身上的雪花,都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哈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白气”形成时放热
C.雪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雪花形成时吸热
13.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  )
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
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是一只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只温度计的两端没有画完整,请你帮忙读出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
15.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_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____(内、外)表面。
16.小花在手背上擦酒精后,随着酒精的___________,擦酒精的位置会感到凉。这是因为液体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17.小明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18.目前,余江区正在改造各条主大道并铺设沥青,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由此可知沥青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化没有 ______。
1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水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丙中______(选填“A”或“B”),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
三、实验题
20.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_____℃,此时大气压强 _____1标准大气压。
(2)小华在实验中发现了如图A、B的两种情形,其中图 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1.按要求填空。
(1)如图(a)所示,刻度尺使用正确的是______。在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cm;
(2)体温计的制作原理是______,如图(c)所示,此时体温计的示数______;
(3)如图(d)所示,敲击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这说明______;此实验用到的物理实验方法是______。
22.(1)图a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b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______℃,因为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
(2)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取走酒精灯,小明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d),由图像可知,在第7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在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_(选填“继续”、“停止”或“无法判断”),因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
6.B
7.D
8.A
9.B
10.D
11.A
12.B
13.C
14.-12
15.压缩体积 内
16.蒸发 吸收热量
17.凝华 内
18.非晶体 熔点
19.B 减小水的质量
20.97 小于 A
21.A 1mm/0.1cm 1.30 液体的热胀冷缩 38.5℃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
22.99 小于 小红实验所用热水的初温较低 需要 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沸腾 固液共存 停止 海波与热水的温度相同,不再吸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同步强化(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趴在雪地上岿然不动,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2.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在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水雾”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3.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用扫把将教室地面上的水扫开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4.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烧水壶口附近的“白气” 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
5.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等
C.乙盆水的温度可能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D.不能确定,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能知道
6.将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甲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熔化过程耗时4分钟
C.开始加热时,可以看出固态的甲物体温度升高得快,说明甲比乙先开始熔化
D.在第5分钟,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状态都是由固液共存态
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37℃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m/s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演奏时间约为50s D.雾霾微粒的直径大约为2.5mm
8.2021年济南的冬天迎来了70年来同期最低气温。市区最低达﹣18.3℃。在这个温度下,将一碗刚沸腾的开水抛洒出去,瞬间形成一道如图所示的冰晶拱门。发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9.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C.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
A.“草木摇落露为霜”一霜的形成是凝固
B.“欲渡黄河冰塞川”一冰的形成是凝固
C.“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雾的形成是液化
D.“将登太行雪满山”一雪的形成是凝华
1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为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oC
C.该物质熔化过程共持续了15min D.第18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1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树叶上的霜 B.草叶上的露珠
C.屋檐下的冰柱 D.冰雪消融
二、填空题
13.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
14.如图,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当有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时,放在管口的玻璃片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在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如图所示,这是一件精美的玻璃工艺品。“模烧”是铸造玻璃工艺品的一种工艺,先用耐高温的材料做出内、外模子,然后把玻璃碎片或玻璃棒的切片填充在内、外模子中间,高温加热后,玻璃片会 _____并且充溢其中,冷却______后除去模子,加以打磨即成。(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6.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火星极地附近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利用干冰来保鲜食品,这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17.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 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造成的,在此过程中要 ___________热量;如果有风吹来,人会感到更冷,这是因为 ___________。
18.(1)“新冠肺炎”可防可治。医护人员所带护目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打疫苗擦酒精时,皮肤感到更凉,主要是因为酒精______。
(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______。将车内的“热”“背”在身上,搬运到外面,再液化______,实现制冷(填“吸热”或者“放热”)。
19.如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温度计。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三、实验题
20.小凡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______。
21.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1)如图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处即可);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中的___________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
(3)图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_______℃。因此,此时的大气压应该是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2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2)当水温升高到90℃时,小红每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下列表格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示数是______℃;此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图乙中的______(填”A“或“B”);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3)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______散发到空气中;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______;
(4)其他三位同学分别采用图丙所示的三幅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是图象a,则用图③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是图象______(填“a”“b”“c”或“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B
6.B
7.C
8.D
9.B
10.A
11.C
12.A
13.乙 ﹣4
14.液化 放出
15.熔化 凝固
16.凝华 升华
17.汽化/蒸发 吸收
18.液化 蒸发吸热 吸热 放热
19.﹣3℃ 酒精
20.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92 温度保持不变
21.读数时俯视 A 98 低于
22.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96 B 水蒸气 不变 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